Thursday, December 31, 2009

黑莓这十年

 
 

Sent to you by tony via Google Reader:

 
 

via 玩聚SR|最佳 by iFanr 爱范儿 ♂专注于拇指设备的小众讨论 on 12/30/09

玩聚SR还知道:

By Chris Ziegler from Engadget英文站 LogoutEchokou 译,转载请注明 ifanr.com 译文链接。

那是1999年,当时的美国总统还是克林顿;油价只有94美分/加仑;海蓝色的 iMac 席卷大学寝室。Apple 牛顿失败的阴影下,微软正试图把桌面 Windows 的体验带进口袋,力推 Palm-size PC 概念("Palm PC"已被 Palm 抢先注册);3Com 的子公司 Palm 和它的重度授权公司 Handspring 在这个新生的 PDA 市场悟出了一些道道:人们喜欢简洁。如果有个电子管理器能够实现自己的承诺——与 PC 保持信息同步、永远运行、电池可以撑上一天、操作尽可能简单,人们就愿意掏钱买。这是移动市场的一个令人激动、极具挑战性且变化迅猛的领域。

网络才是关键,笨蛋

这就是加拿大新创公司 Research In Motion 在新千年到来之际所面临的情况。"在外保持连接"很显然是下一个大方向,毕竟电子邮件正逐渐成为企业通信标准,但前方的拦路虎又多又狠。GPRS 和 CDMA2000(1xRTT)这类"永远在线"的移动网络技术尚未全面铺开,通过 D-AMOS 和 CDMA 网络传输的电路交换数据慢得可怕而且非常昂贵,更别提悲剧般的电力续航。

各家生产商与服务提供商选择了两条不同路来克服这些限制:1,尽可能减少数据流量;2,彻底绕过传统手机网络。ReFLEX 等双向寻呼网络没有足够的带宽满足90年代末大屏 PDA 的数据需求,但带宽分别为 19.2Kbps 和 8Kbps  的 DataTAC 和 Mobitex 网络已经在北美广泛铺开。这两种技术都没打算用于消费领域,但它们健壮、经过考验,最重要的是——已经可用。

Palm 碰了把运气——惨败而归

取得一系列商业成功的 Palm 也看清了这个方向,用 Palm VII 一头扎进联网市场。Palm 通过基于 Mobitex 的 Palm.net 服务为这种看起来就像是 Palm III 加个伸缩天线的 PDA 提供一些低流量数据服务,例如新闻摘要、天气信息、电子邮件、航班时刻。

尽管 Palm.net 那让人乍舌的昂贵月租费对于商业用户而言不是什么严重问题,但它太过依赖内容提供商的网页剪辑(web clip),如果你喜欢的报纸没有与 Palm 合作,你就只能用粗陋的 WAP 浏览器。

此外,尽管 Palm VII 的售价高达599美元,它却没能借鉴高端的 Palm V 那传奇般的工业设计。Palm 之后又陆续发布了两款兼容 Palm.net 的产品——VIIx 和 i705。后来采用 GSM 网络的 Tungsten W 和收购 Handspring 后引入的 Treo 系列夺取了 Palm.net 这个专有网络的光彩。2004年,Palm.net 终止。

滑铁卢的黑莓尚未成熟

当然,Palm 不需要 Palm VII 来获得成功。这家公司将在自己传统的 PDA 市场和 Treo 引爆的智能手机市场获得一系列成功。与此同时,永不关机、永远在线的市场还在等待自己的赢家,RIM 的定位完全为此而生。几年来,RIM 一直在生产用于工业系统的 Mobitex 无线模块。(译注:黑莓总部在加拿大的滑铁卢)

1995年,RIM 展示了自己的 Inter@ctive Pager 900,这是一个颇具革命性的产品,许诺可以在一款小到能够放进腰带皮套的产品上收发电子邮件。技术是现成的——RIM 只需要等待电子邮件成为通行的商业标准,同时把产品打造的更小、更性感、还有最重要的,便宜到人人都能用得起。

1998年,砖头般笨重的翻盖机 Inter@ctive Pager 900 被更小的 Inter@ctive Pager 950 所替代。就像名称所暗示的,RIM 认为900和950首先是寻呼机(Pager),然后才是邮件产品。寻呼机在90年代中期声势还很大,当时手机短信还没有在北美普及,RIM 需要先被广大寻呼机用户认同才能找到理想的邮件用户。事实上,连 RIM 自己的新闻发布稿都把950称为一款"革命性的双向寻呼机,让用户可以收发长度不减、没错误的字母/数字信息,并确保送达"。

950售价360美元,搭配 BellSouth 的25美元套餐。BellSouth 在几年后与其它几家公司合并为 Cingular,最终演变为今天的 AT&T Mobility。任何一家需要给员工配寻呼机和邮件处理设备的公司都可以接受这个定价。据 RIM 统计,大约80%的寻呼信息需要用户进行回复,而当时单向寻呼机仍然霸占着用户的腰带。950价格合适,可以夺取部分市场,更妙的是,950的体积仅比自己需要取代的单向寻呼机略微大一点。

传奇品牌正在成形

1999年年初,RIM 如鱼得水。手持产品的大卖加上无线调制解调器的新订单带来了破纪录的季度营收,但它没有止步。1月19日,RIM 做了个大胆的宣言:电子邮件就是未来。没错,Inter@ctive 寻呼机是出色的双向寻呼机,但这不是市场前进的方向。RIM 很清楚这一点,并且已经在打造一个强大的移动邮件架构。它公布了名为"黑莓"的小巧解决方案,实质上是950的改版再绑上 PC 底座。新服务用于同步微软 Exchange 账户,公司也可以选择通过黑莓企业级服务器(BES)管理大量此类产品。

和 Palm VII 不同的是,黑莓没打算超凡脱俗——没有网页剪辑、没有庞大的触屏、没有手写识别、没有巨大的伸缩天线。相反,RIM 的产品基本上只专注于通过滚轮、相对舒适的全键盘、真正的推送服务提供一个杀手级的电子邮件体验(有意思的是,其它很多平台在十年后仍在努力寻找合适的推送方式)。对于被吸进 Exchange 生态圈的商务人士而言,黑莓是个勇敢的新世界,这意味着一个甩开网线的机会。于是他们成群结队地打电话订购。

而这还仅仅是年初。1999年晚些时候,RIM 推出了 Inter@ctive Pager 850,该产品拓展了自己在北美的市场,将推送技术引入美加的 DataTAC 网络(850的续航能力相比950严重下降,从三周降至一周,但850对可充电镍氢电池的支持让它更为便利)。不久之后,RIM 宣布将采用 Sun 的 J2ME 平台为自己的产品提供第三方开发支持。时至今日,黑莓开发者都用 Java 写程序(这算是有利有弊)。

今天大家更熟悉的造型

到2000年,黑莓已经成为了一个强大的品牌,企业地位的象征。寻呼机正在被淘汰,RIM 熟练的随着潮流走向自己早就盘算好的移动邮件。现状是850和950的屏幕不太适合邮件阅读,电子邮件正变得比以往更长更丰富。解决方案?换一块大很多很多的屏幕。

RIM 在2000年4月发布了黑莓957和黑莓OS 2.0。这在后来被证明是公司的一块里程碑,不过当时没什么人这么认为。发布之初,957就像一个大几号的950,但和小弟弟不同的是,957的基本造型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把你的眼睛虚起来就会发现957显示的 UI(用户界面)就是今天每一部在售黑莓所用 UI 的开端。

到此时,运营商和内容提供伙伴已经开始摸清楚情况了,借用2000年 RIM 和 Nortel 发布的新闻稿里的一句话,RIM 已经成为"永不关机、永远在线"互联网时代的冠军。每家都想分一杯羹(Nortel 当初刚向 RIM 投资了2500万美元。讽刺的事,RIM 在九年后盘算着买下 Nortel 破产后留下的一大块)。Rogers、Bell Mobility、BT 都是伸手拥抱黑莓的重量级运营商。AOL 开发了用于黑莓平台的 AIM 聊天软件。

RIM 开始在950和957上捆绑自己的首款网络浏览器,靠它每月收取9.95美元——限25KB 流量。没错,"高达"25KB!幸运的是,你只要再多花10美元就可以得到不限流量的服务。想想那个时候真的很有意思:无线数据产品足够初级、移动内容服务足够简单、网络足够慢,以至于一个服务可以名正言顺的每个月只分配几十 KB 的流量。

征服PDA

今天,云计算已是生活的组成部分:只要你用 Gmail、Facebook、Flickr 或其它同时代服务,这些在某种程度上塑造了你的服务都通过网络将数据存储在你永远不会见到的服务器里——这些电脑看起来就像是巨型冰箱、听起来像是喷气式发动机,它们住在临近发电站的寒冷而无窗的设施里,享受着极速互联网连接。2001年的时候,我们今天所熟识的云还只是白板上的一个概念,而且也没人叫它 "云"。但黑莓的用户早已开始品味云边的滋味。

那年 RIM 在维加斯的 CTIA 无线通信大会上介绍了自己的下一步联网体验——无线日程同步。当时的黑莓平台还是邮件第一位,其它统统是次要(直到今天这也还是 RIM 的准则),但 RIM 已经注意到商务人士的移动办公并不仅限于邮件——打开笔记本电脑查看日程在很多时候并不方便。此外,RIM 正把无线数据连接视作口袋级应用的主流概念,笔记本数据无线上网卡当时还很稀少。当然,普通用户此时还不能随便走进运营商的门店买个黑莓然后无线获取自己的个人 Outlook 日程。但对于拥有 Exchange 和 BES 基础设施的企业用户而言,事情正变得越来越有意思。

推动"推送"

黑莓不仅仅是一个商品化的移动邮件/联网组织——它还是"推送"概念的急先锋。时至今日,推送对于很多系统/产品/平台的用户而言还是一个难以捉摸的技术 ——它的概念是内容产生时即刻被自动被送到你的手上,而不是等你去发起请求。RIM 已经远远地走在行业前头,早在2001年就开始兜售自己的推送技术。只要有人给你发邮件,你就能即刻收到。会议出席邀请将在决定做出之时即刻送到你的手上。当然,推送最终成为了黑莓的标志之一,也是它能够在用户界面落后于时代的情况下保持用户忠诚度的主要因素之一,这的确是一个强大的卖点。

2001年 RIM 建立了一些重要的合作关系,其中包括与 VoiceStream(后来的 T-Mobile 美国)和意大利 TIM 的合作。更有意思的是 RIM 年底发布的一个声明:公司将与 Nextel 合作开发一款兼容摩托罗拉 iDEN 网络的产品。

让 iDEN 声名鹊起的原因是它的 Push-To-Talk。这是否意味着一个混合的黑莓手机正在开发之中?智能手机仍非常新颖,微软等重量级厂商尚未加入,但前景已颇为明显:让出差用户在出租车后座上处理邮件、打会议电话。

来点官司

对于 RIM 而言,这十年充斥着庭上较量,最早可以追溯到2001年11月。IP(知识产权)持有公司 NTP(这公司被很多人称作版权诉棍)第一次向 RIM 发起诉讼。诉讼焦点集中在邮件无线传输的相关技术上,这基本上就是 RIM 的整个商业模式,因此这场争端很自然引起了瞩目。经过四年半的反反复复,终于以 RIM 赔偿 NTP 6.125亿美元收场。虽然这个数字比 NTP 一开始提出的10亿美元少了不少,但对于一家基本上什么都没做,只提出些纯理论技术的公司而言,这已经是笔大得惊人的巨款。

当然,到这时候 RIM 自己也有了令人羡慕的专利产品集,在 RIM 首次被 NTP 起诉后不久就带来了红利。2002年 RIM 与 Palm 达成授权协议,若没有这协议,Treo 系列著名的好键盘将很难顺利登场。此外 RIM 还对刚抬头的竞争对手 Good Technology 发起一系列诉讼,该公司推出了一款黑莓风格产品 G100 搭配自己的服务器端套装,复制了 RIM 提供的功能。Good 最终放弃了 G100,专注于软件和服务的开发,并经历了几次收购(最近一次是被著名的版权原告 Visto 所收购),它的硬件显然不像 RIM 的那样受商务市场欢迎。

最终,两种产品合二为一

2002年被证明是智能手机的分水岭。Nokia 的通讯器(Communicator)系列产品始于九十年代,但它们只有小众市场(这些笨重的巨兽无法很好的扮演手机、PDA 或电脑的角色),显然不是业界和消费者想要的主流概念。

2001年晚些时候的消息表明将有一款黑莓登陆 Nextel 的 iDEN 网络,令人激动的新闻发布在2002年上半年表示提供"数据和语音服务"的新产品将通过世界各地的运营商进行销售:美国的 AT&T 和加拿大的 Rogers AT&T 紧跟 Nextel 的步伐。Nextel 的声明极为正面,签订"持续多年"销售 iDEN 网络黑莓的协议就是一颗重磅炸弹。根据 RIM 和 Sprint 持续至今的伙伴关系来看,这笔交易想必让双方都受益良多。(译注,Nextel 后来被 Sprint 并购)

但一开始的情况是 RIM 对智能手机主流化的帮助并不比 Nokia 更多。RIM 第一款提供语音通话的黑莓产品5810于2002年4月通过 Rogers AT&T 在加拿大以750加元的售价发售(约合今天的715美元)。它看起来是不是和加上耳机的957没什么区别?

那是因为它确确实实就和957加个耳机没什么区别。

就像日程同步重要性排在邮件之后一样,RIM 把至关重要的通话功能也当作补充。5810的邮件体验和之前其它黑莓一样好,但电话相关功能则是一场噩梦:无九宫格数字按键布局、必须接耳机通话,蓝牙和免提在2002年已经是必备功能,但你在这儿肯定是找不到。
不过 RIM 总部的工程师们没有歇气。本世纪初那几年对于无线、移动、和小型电子产品而言是个奇迹般的时代。各种颠覆性的技术同时跳了出来,从低价、高质量的彩色 LCD 屏到锂电池再到广泛铺开的数据网络。

各家公司都在以超乎以往的速度开发、公布、发售手机。一部 DynaTAC 用八年、StarTAC用四年的日子早已结束,各种实用的创新来得实在是太快,以至于消费者和厂商都消停不了一两年。

不要误会,这对于市场观察而言是一段极为精彩的时间。发布第一款通话功能黑莓半年之后,RIM 为带来了用户真正想要的6800系列,在2002年10月的 CTIA 大会上公布。和尴尬的5810不同,6810和6820有了实用的听筒。尽管黑莓的一些至关重要的演化尚未到来,但这已经可以算是 RIM 的转折点——它就是每一款现代黑莓的鼻祖。

市场容得下多个玩家

到这个时候,业界已经有了些模糊的认知:原来人们喜欢把自己的电话、邮件、日程都放进在一个能塞进口袋的产品里。当然,RIM 并不是2002年唯一一家有此认知的公司。Palm 创始人 Jeff Hawkins 的宠物项目 Handspring 也在同期发布了自己性感且全面整合的 Treo 产品线。

第一代 Treo(180和180g)平淡无奇,特别是 Treo180g,采用 Palm 经典的 Graffiti 手写输入法录入文字。但2002年结束之前,Treo270(GSM网络)和 Treo300(CDMA)投放市场,自此事情开始变得很有意思。这两个家伙装着彩屏,并且通过自己开发的 Blazer 浏览器提供了一个看起来还不错的网络体验,而这是黑莓6800所做不到的。Treo270/300非常有意思,事实上,它们后来直接导致了 Treo600 次年的发布。Treo600 是有史以来意义最重大、影响最深远的几款智能手机之一。它的影响是如此之大,以至于今天的 Treo Pro 还流淌着它的血。

尽管6810/6820只是刚刚发布,但它们和 Handspring(后来的 PalmOne)的产品放在一起立刻显得过时。但这并不重要:滑铁卢的密制酱料不但放在产品内部,还藏在强健的服务器端功能里。早期黑莓所缺乏的灵巧被它的易管理性所弥补,这是公司 IT 部门的福音。另一方面,这些年里 Palm 和 Handspring 在商用、家用方面取得了更好的平衡。从九十年代开始,它们的 PDA 就通过大型超市销售,Treo 看起来就像是自然的延伸。但众所周知的是,Palm 缺乏一个知名的、易于企业使用的邮件解决方案。这对于有些人而言是致命伤,但在其他人看来,Treo 性感的外观让它成为毋庸置疑的首选。

的确,RIM 在几年之后才大步迈进消费市场。就像前任们一样,运营商只向企业用户推出6800系列,这种战略显然带来了红利。2002年年末,6510登陆 Nextel,6850登陆 Verizon,6850 是 RIM 的第一款 CDMA 机型。那年开始的时候世上还没有黑莓手机,等到年末已经有了五款。革命已经开始,市场大到足以让 RIM 和 Palm 一起大获成功——概念还很新、竞争尚未白热化、目标人群正饥渴地期待着创新。两家公司在05年之后各自占据着广大的企业用户市场。

承认屋里的大象

并不只有 Handspring(以及后来的 PalmOne)瞄向这个市场。尽管 Nokia 在北美没什么影响力,但它成功地在全球市场依托 Symbian S60平台拔得头筹,该平台由通讯器系列的 S80 演化而来。2003年年末,S60 已经占据了大约90%的世界智能手机市场。这个份额让人无法忽视,RIM 显然意识到自己必须利用把自己"CrackBerry"的名声(在企业软件、服务市场的力量)变现,并且反省硬件产品方面的自我满足。没错,RIM 已经在市场上推出了几款手机,但谁没有呢?如果让自己加入他们就能盈利,那么何必要去挑战他们?

结果就是 RIM 在03年年初公布 Symbian 平台的黑莓 Connect,将黑莓传奇般的电子邮件功能带给看起来无穷无尽的 Nokia 手机军团(还有一些索爱机型),大幅提升了 RIM 在欧洲市场的收益。

Connect 也在同年登陆了 Windows Mobile 和 Palm OS 系统。将黑莓的地位上升为平台而不仅仅是一个产品线。但 Connect 从未获得 RIM 自家与服务器挂钩的黑莓手机那样的人气。但从 RIM 的角度来看,这没什么错,他们将之视为一个双赢的机会,Nokia、微软和 Palm 很可能也是这么看的。

消费者也是人

即便在早期,RIM 也曾数次重新定义自己,黑莓曾经代表小而丑、只能通过寻呼台(可能是被迫如此)接收信息的全黑色寻呼机,多亏早几个月推出的智能手机,2003年黑莓开始涉足"生产型消费" (Prosumer)市场——用户没能通过公司的 IT 部门拿到黑莓手机,但真的需要(也愿意掏钱)使用永远在线的邮件推送服务。

Cingular、T-mobile 和其他运营商开始提供 POP 和 IMAP 电子邮件服务,在语音套餐的基础之上,每月再加30美元获得3MB 数据流量——Cingular 当时的做法对99%的非企业市场来说仍是异类。但这标志着将终端用户推向新观念的第一步。现在哪怕是高端非智能机,70美元/月的套餐也很合理,120美元的也不是没有,这就是永远保持连线的代价,RIM 则帮助我们掏空口袋。

小而绚丽

像在2002年一样,2003 年 RIM 继续在硬件方面下大功夫,证明黑莓硬件不会淡出人们视野,RIM 不会受利益驱使转型成为软件公司。新款6200系列向我们今天熟知的经典黑莓手机踏出了第一步,包装更小更有亮点,屏幕由方形变成典型的4:3横屏,RAM 容量的增加提升了性能,还整合了邮件的附件查看功能。

几个月后,RIM 推出了第一款彩屏手机 7200 系列,现在的 Bold 用户可能对此并不熟悉,7200和低端的6200极为相似,只是把低分辨率的单色屏换成6.5万色彩屏,分辨率只有240×160,按现在的标准来看太原始。

新机糟糕的分辨率部分归因于它的半反射屏,现代智能手机已经抛弃了这种阳光下可视的屏幕,单纯因为这种屏幕看起来不够养眼——现在厂商需要 HVGA(480×320)或 WVGA(800×480)分辨率和杀手级的对比度来赢得口碑和市场份额。

7250也是 RIM 第一款 EVDO 制式手机,但总体上看,这个系列并不是为撼动行业而生,它只是简单地满足了市场对彩屏黑莓的需求。某种程度上,它标志着 RIM 研发保守主义的开端,并一直延续至今。

光芒万丈

2004年,Palm OS 达到了辉煌的顶点—— Treo650面世。650对广受欢迎的600进行了全方位的完善(并且为全键盘按键增加了弧度,后来大部分 Palm 机型都保留了这个设计)。

RIM 在2004年初迎来了第100万个签约用户,这似乎是好年景的预兆,几乎每周在全球的每个角落都有新的运营商与 RIM 合作。RIM 的方屏设计可以追溯到最早的957,在7700系列上最后一次使用。这一年,黑莓在 Nextel iDEN 网络的7510上首次引入免提功能。黑莓7200在设计和功能上没有显著突破——两款新机型两款新机看起来和6200很像,这不是一件好事,因为6200在发布的时候就已经显得过时。

解决之道?彻底重新设计键盘。RIM 在04年晚些时候醒悟过来,继发布首款手机之后第一次改变了市场格局:推出了7100系列。同时还发布了一个叫做"SureType"的小东西。此前的每个黑莓都是传统的全键盘拇指键盘,SureType 颠覆性地把两个字母放在一个按键上,是全键盘和 T9(三击数字键盘)的折中方案。抛开 SureType,7100根本不像 RIM 的设计风格——首次向消费者妥协。外观和功能都更像一部移动电话。

7100没有追随五向键大潮,只在键盘上方增加了接通/挂断键,通过 T-Mobile、Cingular、Sprint 和 Verizon 的商店直接向消费者出售。简单来说,7100是 Pearl 的先驱—— RIM 终于直面市场上的普通消费者,也得到了相应的回报。

重新发明面包黄油

黑莓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欢迎。在一年半的时间里,用户从100万增长到400万,但瓶颈也随之到来:RIM 无法在现有的基础上突破6800的工业设计。2005年末,RIM 迈出了绝对必要的一大步,从零开始重新设计了自己历经时间检验的旗舰手机。RIM 的 8700 系列达到了新高度,通过全世界几十家运营商发售,类似一年前发布的7100。

8700系列创造了黑莓的数个第一:在北美成为第一款兼容 EDGE 网络的黑莓,第一款采用 QVGA(320×240)屏的黑莓。它也是第一款拥有合适的拨打/接听键的全键盘黑莓,不用说,这款我们今天熟知的黑莓手机还继成了传统优势。

虽然很早就支持 EVDO 网络,但 RIM 在 UMTS 上的步伐却比竞争对手慢很多,无论对美国的 Cingular 还是欧洲的运营商来说,它在规格参数方面上都处于不利位置(即使8900和全新的8500都止步于 EDGE,这对当今的主要手机生产商来说简直闻所未闻)。欧洲人得到了支持 UMTS 2100的8700系列机型,但美国还要等好些年。

每人的口袋里都有的黑莓

到了 2006 年,与黑莓合作的每个运营商都想把 7100 或 8700 卖给普通百姓而不仅仅是企业客户。RIM 及其合作伙伴们清楚地告诉潜在用户们,无须西装革履,无须 Exchange 账户,无须 IT 部门的批准,你也可以购买使用属于自己的黑莓。问题在于 RIM 从未设计生产过纯粹面向消费者的设备。7100 推出时间不长,但 2006 年不一样了——没有摄像头和美观设计的手机(无论它是不是智能机)都不好意思放上货架,也别指望能够大卖。

一切皆因06年9月推出的8100系列,也就是 Pearl 而改变。8100 是 RIM 第一款为消费级市场而生的产品,从 Pearl 这个命名就可以看出来。8100采用首次出现于7100的 SureType 输入系统,8100周身遍布着冲击黑莓用户群体的元素:从艳丽的色彩到首个130万像素的摄像头,这些都是首次出现在黑莓上。8100首次使用轨迹球,性能彻底革新,开创性地命名为"Pearl"。8100首次将方向导航放在正面,RIM 沿着这次变革走了下去,再也没有回头。

今天来看,Pearl 已成为 RIM 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款设备——就像是 RIM 的 RAZR,却避免了摩托罗拉随后的惨淡下滑。北美几乎每个运营商当时都在销售 Pearl 的不同版本,还扩展到了其他许多国家地区。有些机型甚至今天还在卖,包括8200系列的翻盖机型。它的设计大受欢迎,以至于 RIM 只能在增长稍稍放缓的时候趁机将最开始 GSM 版的 8100 升级到 200 万像素摄像头,并增加  WiFi和 GPS。在风云变幻、竞争激烈的无线消费电子领域,能够推出一款市场寿命稳稳延续三年的产品绝对是个奇迹。

黑莓家族

除 Pearl 产品线外,2007年初 RIM 最终决定将主要业务,也就是传统的全键盘手机划分成截然不同的两部分,分野就是面对消费市场的 Cureve 8300 和面对专业用户的 8800。过去的几年里,我们见证了两款 Curve 机型:8900 和8500,以及三款分属 Bold 和 Tour 系列的专业级机型。

2008年底,RIM 为最初的 Bold 机型命名,用的却是为消费市场产品预留的代号,RIM 也承认之前对两条全键盘手机产品线的划分已经逐渐模糊了。RIM 缓慢但稳健的演进为我们带来了广泛应用的 3G、双模、WiFi、自动对焦摄像头、绚丽的高分辨率屏幕,采用更耐用的光学轨迹版代替了之前的轨迹球。同时, RIM 也在不断推进十年前为其带来明星级地位的优势服务,如后端安全性、协作和通信。

如同6800、6200和7200时代,RIM 的一根筋再次饱受批评,树形图也反映出三年里变化有多小。辩解的理由自然是 RIM 找到了成功模式,所以稳定下来了。RIM 年复一年的精雕细琢,从未失误,成就了两个亿万富翁——黑莓联合CEO Lazaridis 和 Balsillie。支持还是反对黑莓纯属个人观点,但这也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评论者的性格:生产力 VS 多媒体;香草 VS 巧克力;福特 VS 雪佛兰的选择。黑莓可以成为音乐播放器,正如 iPhone 也可以接入 Exchange 账户。最终这是优先级的问题,对某些人来说,是忠诚度的问题。

重塑形象之赌

移动设备上的邮件推送并不再像十年前一样,能维持颠覆性的差异化效应。RIM 也不能像之前一样严重依靠推送服务保障销售额——即使在它传统的强项,企业服务领域。RIM 需要更强大更性感的产品来与市场上的其它智能手机正面竞争。在一定程度上说,它已经有了 Curve 8900 和 Bold 9700 这样时尚的全键盘手机。

但问题在于:自iPhone发布两年多来,消费市场已急速转向触摸产品。对业内厂商而言,这是一个无法忽视也不可能忽视的市场。 Android、S60第5版智能手机以及无数中高端非智能手机都采用了触摸屏,没有触摸屏就越来越难以维持地位。对于一家拥有拇指全键盘专利,一直以来凭借高质量的实体键盘输入而成名的公司,该如何抓住与其核心竞争力相距甚远的触摸趋势并从中获利呢?

在这篇回顾黑莓多彩十年的文章行将结束时,以上问题仍然悬而未决。教我们用两个拇指在橡皮擦大小的键盘上编写短信,让我们能在公交车、机场、浴室和沙滩上收发邮件的 RIM,发现自己现在需要另一场革命。

好消息是 RIM 并不经常冒险掷骰子,倘若真这么做了,就会坚持到底。7100 和 Pearl 就是早期的例证,现在的 Storm 产品线也再次体现了 RIM 的坚决。早期对触摸的尝试让这家公司走出了自己习惯的优势领域,第一款触摸机型险些由于糟糕的可用性而彻底完蛋,但也不全是负面的——像 SureType 键盘一样,StormSurePress 技术在行业内独一无二,再稍加修改就能让它成为 RIM 真正需要的虚拟键盘。

2005年,RIM 有400万用户,2009年,仅一个季度就增加了400多万用户。很明显,黑莓正在吸引大量用户。但对于 RIM 这样地位的公司来说,将创新和尊重传统完美结合才是每日奋斗的目标。

最后,RIM,在未来的十年里加油吧——你已经让我们的手指起茧抽筋,但到目前你还没能让它们彻底完蛋。


© Logout for iFanr 爱范儿 ♂专注于拇指设备的小众讨论, 2009. | Permalink | No comment | Add to del.icio.us
Post tags: ,

玩聚SR 是一个追踪各种社会化媒体,实时发现IT人都在分享和推荐什么的工具。点击阅读科技频道热文。
手机请登录移动版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

 
 

截至2008年已经废除死刑的国家zz

欧洲基本上都废除了死刑,美国还没有。

国名 废除年份 最后执行年份
亚洲: 
01. 澳大利亚、(1985)、(1967) 
02. 柬埔寨、(1989) 
03. 纽西兰、(1989)、(1957) 
04. 莫里斯、(1995)、(1987) 
05. 尼泊尔、(1997)、(1979) 
06. 乔治亚、(1997)、(1994) 
07. 亚塞拜然、(1998)、(1993) 
08. 东帝汶、(1999) 
09. 土库曼、(1999) 
10. 亚美尼亚、(2003) 
11. 不丹、(2004)、(1964) 
12. 萨摩亚、(2004) 
13. 塔吉克、(2005?)(不太确定?) 
14. 菲律宾、(2006)、(1999) 
15. 土耳其、(2006)、(1984) 
16. 乌兹别克、(2008)、(目前是 2005) 
17. 马绍尔群岛 
18. 所罗门群岛 
19. 吉里巴斯 
20. 密克罗尼西亚 
21. 帛琉 
22. 吐瓦鲁 
23. 万那杜 
24. 纽埃 
25. 库克群岛 

欧洲: 
26. 圣马利诺、(1865)、(1468) 
27. 冰岛、(1928)、(1830) 
28. 摩纳哥、(1962)、(1847) 
29. 奥地利、(1968)、(1950) 
30. 梵蒂冈、(1969) 
31. 瑞典、(1972)、(1910) 
32. 芬兰、(1972)、(1944) 
33. 葡萄牙、(1976)、(1849) 
34. 丹麦、(1978)、(1950) 
35. 卢森堡、(1979)、(1949) 
36. 挪威、(1979)、(1948) 
37. 法国、(1981)、(1977) 
38. 荷兰、(1982)、(1952) 
39. 德国、(1987) 
40. 列支敦斯敦、(1987)、(1785) 
41. 罗马尼亚、(1989)、(1989) 
42. 斯洛汶尼亚、(1989) 
43. 爱尔兰、(1990)、(1954) 
44. 克罗埃西亚、(1990) 
45. 捷克、(1990)(废死刑时仍未和斯洛伐克分家) 
46. 斯洛伐克、(1990)(废死刑时仍未和捷克分家) 
47. 匈牙利、(1990)、(1988) 
48. 安道耳、(1990)、(1943) 
49. 马其顿、(1991) 
50. 瑞士、(1992)、(1944) 
51. 义大利、(1994)、(1947) 
52. 西班牙、(1995)、(1975) 
53. 摩尔多瓦、(1995) 
54. 比利时、(1996)、(1950) 
55. 波兰、(1997)、(1988) 
56. 英国、(1998)、(1964) 
57. 爱沙尼亚、(1998)、(1991) 
58. 立陶宛、(1998)、(1995) 
59. 保加利亚、(1998)、(1989) 
60. 乌克兰、(1999) 
61. 马尔它、(2000)、(1943) 
62. 塞尔维亚-蒙的内哥罗、(2002) 
63. 波士尼亚-赫塞哥维纳、(2002) 
64. 塞普勒斯、(2002)、(1962)(此国乃南边加入欧盟之国) 
65. 希腊、(2005)、(1972) 
66. 阿尔巴尼亚、(2007) 

非洲: 
67. 维德角、(1981)、(1835) 
68. 莫三比克、(1990)、(1986) 
69. 奈米比亚、(1990)、(1988) 
70. 圣多美普林西比、(1990) 
71. 安哥拉、(1992) 
72. 塞席尔、(1993) 
73. 几内亚比索、(1993)、(1986) 
74. 吉布地、(1995) 
75. 南非共和国、(1997)、(1991) 
76. 象牙海岸、(2000) 
77. 塞内加尔、(2004)、(1967) 
78. 赖比瑞亚、(2005)、(2000) 

美洲: 
79. 委内瑞拉、(1863) 
80. 哥斯大黎加、(1877) 
81. 厄瓜多、(1906) 
82. 乌拉圭、(1907) 
83. 哥伦比亚、(1910)、(1909) 
84. 宏都拉斯、(1956)、(1940) 
85. 多明尼加、(1966) 
86. 尼加拉瓜、(1979)、(1930) 
87. 海地、(1987)、(1972) 
88. 巴拉圭、(1992)、(1928) 
89. 加拿大、(1998)、(1962) 
90. 墨西哥、(2005)、(1937) 
91. 巴拿马、(?)、(1903) 
92. 阿根廷、(2008) 
-------------------------------------------------------------------------------- 

废除一般死刑但保留极特别状况(如军法、战争时期)之国家(或领域) 
共 10 个国家(或领域) 

顺序:国家、废一般死刑年份、最后一次执行死刑年份 

亚洲: 
01. 以色列、(1954)、(1962) 
02. 斐济、(1979)、(1964) 
03. 哈萨克、(2007) 
04. 吉尔吉斯、(2007) 

欧洲: 
05. 拉脱维亚、(1999)、(1996) 

美洲: 
06. 巴西、(1979)、(1855) 
07. 秘鲁、(1979)、(1979) 
08. 萨尔瓦多、(1983)、(1973) 
09. 玻利维亚、(1997)、(1974) 
10. 智利、(2001)、(1985) 
-------------------------------------------------------------------------------- 

未废除一般死刑但已有超过十年以上未执行死刑或已有政治意图废死刑之国家(或领域) 
共 34 个国家(或领域) 

顺序:国家、最后一次执行死刑年份 

亚洲: 
01. 新几内亚、(1950) 
02. 马尔地夫、(1952) 
03. 汶莱、(1957) 
04. 斯里兰卡、(1976) 
05. 东加、(1982) 
06. 南韩 
07. 史瓦济兰 
08. 诺鲁 
09. 寮国 
10. 缅甸 
11. 塔吉克 

欧洲: 
12. 俄罗斯、(1999) 

非洲: 
13. 马达加斯加、(1958) 
14. 尼日、(1976) 
15. 马利、(1980) 
16. 甘比亚、(1981) 
17. 中非共和国、(1981) 
18. 刚果共和国、(1982)(注意仍有另一国叫刚果民主共和国) 
19. 贝南、(1987) 
20. 肯亚、(1987) 
21. 茅利塔尼亚、(1987) 
22. 布吉纳法索、(1988) 
23. 突尼西亚、(1991) 
24. 阿尔及利亚、(1993) 
25. 摩洛哥、(1993) 
26. 多哥、(1978) 
27. 厄利垂亚 
28. 坦桑尼亚 
29. 尚比亚 
30. 马拉威 
31. 迦纳 
32. 加彭 

美洲: 
33. 格瑞那达、(1978) 
34. 苏利南、(1982) 
-------------------------------------------------------------------------------- 

未废除死刑或无意图废除死刑国家(或领域) 
共 60 个国家(或领域) 

以下列举几个值得注意之国家: 

亚洲: 
台湾,最后一次执行死刑乃 2005 年 12 月底(林盟凯、林信宏兄弟),已连续三年(2006、2007、2008 [ 至今为止 ] )创下零执行纪录。因为没有定备忘录、没有时间表,废死刑遥遥无期。重点不再是政治人物说的「逐步废除死刑」,重点是未提供人民全盘的资讯(如此网志把名单全列出来)以及未从头思考惩罚权的问题,以致一旦废死刑进入立法程序的话,人民跟保守份子(政客、传统社会代言人)会触电般地跳起来狂骂,到时候必定陷入非理性、幼稚的辩论(大街小巷谈人命必定沦於胡闹),让喜欢玩麻�的人再度退回反动守旧的阵营。 
日本、南韩都是工业相对发达,但是传统价值观仍完全宰制的国家,跟台湾类似。 
香港这地区似乎因为曾经是英国殖民地的关系,所以不存有死刑。不过,现在国际间都把香港列为中国领土,因此应特别提出香港无死刑之事实。 
东帝汶一九九九年独立之时,经由联合国的运作,一立国即不存有死刑。 
柬埔寨情况类似,历经红色高棉的种族灭绝大悲剧,联合国涉入甚深,因此早在一九八○年代末即已完全废除死刑。如果把澳大利亚这一西方国家抽离亚洲地区,柬埔寨是整个大亚洲地区第一个完全废除死刑之国家(希望无误)。 
不丹在四年前由佛教国王下令废除死刑,成为以佛教立国国家贯彻不杀生理念之代表。不丹废除死刑后没多久,在台湾台北即举办「杀人影展」推广废死刑理念。 
四年下来,依笔者之见,台湾的进步极微。没错,每隔一阵子(现在已经让我怀疑是不是要每隔一年,也就是一定要十月十号『世界反死刑日』的时候我们才能在主流媒体看到反死刑的报导)——当然在 2005 年底执行两死刑犯死刑的次日也曾经有过烛光游行——我们才能看到相关的讨论,也因此每一年大约也只成长百位数的人(纯粹依笔者主观之见)投入赞成废死刑的阵营;这样的进步太微弱,我们根本没在教育界辩论废死刑的问题,但是我们一直靠大众媒体为死刑编织出威吓的气质,却不质疑死刑它本身是否人道、是否符合人权、是否拥有继续在惩罚权内存有正当性的问题。 
菲律宾二○○六年六月二十四日由总统葛洛莉亚�艾洛育 (Gloria Arroyo) 签署上、下议院废死刑之法案,正式废除死刑。菲律宾曾经在一九八七年废除死刑,但一九九四年再恢复死刑。纪录上最后一次执行死刑是一九九九年。二○○六年六月二十六日葛洛莉亚�艾洛育与教宗本笃十六世在梵蒂冈会晤,并呈上废死刑之文件。菲律宾的天主教教会大力支持废死刑。 

欧洲: 
扣除俄罗斯它仍未在法律位阶废除死刑但实际上已不再执行死刑之外,整个欧洲大陆只剩下白俄罗斯继续维持死刑。毫不让人意外:白俄罗斯是整个欧洲大陆最后一个专制国家。换一句话说:死刑已几乎在欧洲绝迹。 

非洲: 
南非共和国应属於西方世界,这应该不用去过度怀疑。它废除死刑的年份(一九九七)在一九九三年民主化之后,也是符合逻辑的事。 
非洲计有 12 个国家完全废除死刑,并且有 20 个国家已不执行死刑或已有意图废除死刑。在以上 32 个国家里面,除了赖比瑞亚在二○○○年执行过死刑成为年份最新的纪录,赖比瑞亚也突然在三年前(二○○五)签署国际第二号议定书(自十二月十六日生效),针对所有罪废除所有死刑。要不然看马达加斯加,虽然仍未在法律位阶废除死刑,但是自一九五八年以来它也都没再执行过死刑。 
北非三个伊斯兰国家突尼西亚、阿尔及利亚、摩洛哥都已超过十年未再执行死刑,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它们会分别废除死刑。 

美洲: 
美国是众所瞩目的国家。打开废死刑的地图,美国的颜色、它的面积都相当地刺眼。因为美国众所瞩目,所以各项数据相当齐全。例如,三年前(二○○五年十二月二日)美国执行了自一九七六年恢复死刑后的第一千个死刑犯,甚至也是在 2005 年(三月一日)最高法院才废除针对未成年人的死刑(Roper against Simmons:五票对四票通过针对未成年人执行死刑违宪)——换言之,以美国它的民主程度,它之前仍是未觉醒地、残酷地针对青少年执行死刑! 
周星星我认为:美国是极特别的国家,它将永远是个案,不能跟加拿大、欧洲联盟相提并论。为什�?因为美国社会是基督教神权社会!最近我才看到一数据(若不小心找到数据来源一定补上),美国有超过九成的美国人自称是虔诚的教徒,但法国却是不满四成。法国一九○五年通过政教分离法(三年前才庆祝一百周年),敢自称无神论的一堆;但是在美国似乎永远没有条件看到这样的社会出现。 
死刑,背后有一些诡异的宗教的跟种族歧视的原因被支持。 
如同堕胎,堕胎在欧洲联盟被视为人权、被视为女权,在美国又是宗教的原因被反对。 
如同同性恋婚姻,在荷兰、比利时、西班牙,甚至在它的邻居加拿大都已经被合法化,在美国还是宗教的原因被反对。 
如同演化论,在全世界几乎都被视为是科学理论,但就单独在美国一种「智慧设计」(Intelligent Design) 的创造论要在教育界反扑,一定要让所有美国小孩脑袋只有上帝没有达尔文。 
依周星星之见,台湾都会比美国更早废除死刑。

Tuesday, December 29, 2009

透明质酸的使用之道

 
 

Sent to you by tony via Google Reader:

 
 

via 科学松鼠会 by riset on 12/28/09

Hyaluronic_Acid"就像上帝用来制造亚当和夏娃的黏土,很多好莱坞女明星如果没有它的话,她们可能会死。"在《大S美容大王2》一书中提到的这个"救美英雄"不是别人,正是透明质酸。

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一名玻尿酸,算得上是化妆品广告中的常客了。1937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眼科教授迈耶首次在牛眼玻璃体中分离得到了透明质酸。在此后的研究中,科学家发现它是由葡萄糖醛酸和乙酰氨基葡萄糖两种单糖彼此聚合而成的直链大分子多糖。在水溶液中,透明质酸的糖链彼此纵横交联形成网络,使之如同一块海绵,能吸收和保持大量水分。

其实,透明质酸是人体内的固有成分之一。据估计,一个成人体内含有约15克透明质酸。它所发挥的最重要功能就是保水作用。随着年龄的增长,透明质酸含量日渐减少。如果将20岁的人体内透明质酸相对含量设定为100,那么在30、50、60岁时,这个数字分别下降为65、45、25。皮肤也随之变得粗糙,出现皱纹。

当透明质酸的奇妙功效被挖掘出来后,迅速成了"美容圣品"。注射、外敷和口服,是美容用透明质酸的三种主要使用方式。

注射型透明质酸在2003年被美国食药局(FDA)批准用于皮肤除皱。简单来说,就是想让哪里凸就往哪里打,而且迅速见效。更值得赞叹的是,由于透明质酸是人体成分,生物相容性好。注射至体内的透明质酸会缓缓与原有透明质酸融合,而后被慢慢代谢,每次可维持6个月至1年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用于体内注射时一定要选取高纯度的产品,否则其中的杂质很有可能会引发免疫反应,反而让使用者蒙受适得其反的后果。

透明质酸的保湿性能使之在外敷型的护肤品中也得到了大量应用。有些厂商甚至提供透明质酸原液供消费者使用。其浓度较高,一般需另行稀释后使用。直接使用较高浓度的溶液不但不会起到对脸部皮肤的保湿作用,反而会因为透明质酸的吸湿作用吸去皮肤原有水分。

不过,注射透明质酸除皱是一种物理作用的结果。外敷使用的话,其大分子几乎不太可能透皮吸收,因而无法起到注射时的作用。它的好处主要是为皮肤提供一个富水的环境,可以防止干燥的外界环境对皮肤的不良影响,客观上具有抗皱的效果,但对于已存在的皱纹,外敷透明质酸效果不大。

有些标注含透明质酸成分的保健品在宣传中声称有"护肤"的作用,理由有些是口服摄入的透明质酸会随着循环系统分布于表皮和真皮,弥补原有之不足;还有些认为口服制品经分解后会增加透明质酸合成时前体的水平,从而增加皮肤处含量。

前者的理由几乎不值一驳,透明质酸的分子量在数十万上下,这种巨型分子想要通过口服经由循环系统分布至皮肤几乎是不可能的。后者也并不靠谱,透明质酸的分解与合成是复杂的生物化学过程,口服摄取和体内天然透明质酸最终降解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而基本原料———葡萄糖醛酸和乙酰氨基葡萄糖———在透明质酸合成酶的作用下交替连接。这两种物质都来源于葡萄糖。合成酶的活性与含量才是透明质酸产量高低的关键。所以,与其服用含有透明质酸的保健品,不如吃两个大白馒头———这里面可都有葡萄糖组成的淀粉。

原文发表于《新京报》

图片出处:google图片

你也许会喜欢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

 
 

Monday, December 28, 2009

国家队上场——中国网络电视台今日开播

 
 

Sent to you by tony via Google Reader:

 
 

via 月光博客 by williamlong (williamlong) on 12/27/09

  互联网市场先前曾经传出网络电视"国家队"登场的消息,今天,中央电视台重金打造的的"国家网络电视台"(简称"CNTV")于终于正式亮相出场。

  中国网络电视台(英文简称CNTV,域名www.cntv.cn)是中国国家网络电视播出机构,是中央电视台加快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步骤。中央电视台20个频道的节目全部实现实时网络直播,并加入点播、搜索、下载及互动评论等功能。

  CNTV提供一个视频客户端软件CBox,用户可以通过该软件直播、点播CNTV的节目。

  先前,互联网视频行业由民营资本主导,经过广电总局十二月份对于视频和BT下载类网站的整顿,大量违规网站被关闭,已取得许可证的网站如果违反相关规定,出现侵权盗版或传播违规节目等问题,也会受到查处或吊销许可证。此次中央的"国家队"进场将影响整个网络视频行业的格局,形成互联网行业的"国进民退"现象,迅雷、优酷、土豆、VeryCD等民营网站的未来发展形势不容乐观。

国家队上场——中国网络电视台今日开播

评论《国家队上场——中国网络电视台今日开播》的内容...

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地址 - www.williamlong.info 我的Google Reader - 我的Twitter - 我的Facebook - 月光博客Twitter
月光博客投稿信箱:williamlong.info(at)gmail.com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

 
 

Sunday, December 27, 2009

打游戏的三个境界

 
 

Sent to you by tony via Google Reader:

 
 

via 玩聚SR|最佳 by 学而时嘻之 on 12/24/09

玩聚SR还知道:
《打游戏的三个境界》,此文很经典。为什么这么多人爱玩游戏?因为有两件事只存在于游戏之中:第一,"世间自有公道,付出总有回报";第二,也是更重要的一点是,回报是即时的。 http://www.geekonomics10000.com/407
lightorytwitter 说 2009-12-25
写的有趣。
学而时嘻之发表于2009-12-25 10:52:52

一位大师给他的新徒弟解释"道"。"道存在于所有软件之中,不管是多么渺小的软件," 大师说。

"手持计算器中有道么?" 徒弟问。
"有道," 大师回答。
"游戏中有道么?" 徒弟继续问。
"就连游戏中都有道," 大师说。
"那么 DOS 操作系统里也有道么?"

大师咳嗽一声,身体微微动了一下,"今天的课程结束了," 他说。

– 翻译自 Geoffrey James, The Tao of Programming。

当一个人玩游戏的时候,他玩的是什么?当然,现在中文论坛给的流行答案是"寂寞"。据说是罗切斯特大学的研究结果,说游戏之所以让人上瘾是因为满足了人的心理需要:一个人的现实生活很平庸无聊,而在游戏中却可以呼风唤雨横扫千军。不管是寂寞论还是心理论,根本上都是说,电脑游戏,是 loser 的天堂。

曾经有过一个调查显示,与中国玩家大都是大中学生不同,美国游戏市场的最大消费人群,是一帮三十岁以上身体超重的宅男。可见游戏玩家的整体形象的确不怎么样。尽管如此,打游戏并不是一个特别愚蠢的活动。

我一贯敬重那些打游戏上瘾的人,就如同干一项事业一样,他们忠诚于游戏,有 commitment 。游戏为什么好玩?这个问题的答案不仅仅关乎游戏,更关乎我们对事业的追求。打游戏有三个境界。

游戏的第一个境界是好玩。首先是"现实感",或者说"超现实感"。一个游戏让人一看就觉得好玩,凭的就是能特别逼真的"做事"。比如说《魔兽世界》的一句宣传口号是"做你从未做过的事"。我在现实生活中从来没有机会拿一把斧子跟人对砍,从来没使用过魔法,更从来没骑乘过大鸟在天上飞。我从来没指挥过军队,没灭过别人的国家,实际上,我从来没当过英雄。在游戏里我可以做这些事情,如同做了一个好梦。

但这种现实超现实感只能短期内吸引人,再好看的电影,每天都看一遍也会无聊。一个游戏要做到有趣,要让人一整天杀怪而不觉得烦闷,还有一个诀窍,叫做"随机"。

杀死一个怪物之前,你不知道它会掉落什么。多数情况下可能只是一点布料和小钱,但存在某种可能性,它会掉落一件精良甚至史诗级的装备。人们沉迷于这种随机性,热爱这种小意外,好赌,真是人的天性啊。

一个沉浸在这种"好玩"境界中的玩家是快乐的。游戏是他们生活中的消遣和点缀。他们"玩"游戏,而不是"被游戏玩"。但这种浅尝即止走马观花的游戏者并不真正懂得游戏。这种低境界的玩家就好像在海边玩耍的小孩子,他们偶尔被几个好看的贝壳所吸引,而完全不能欣赏身边游戏世界的汪洋大海。

"被游戏玩",才是高境界。一个真正热爱游戏的人打游戏并不总是轻松快乐的。真正的游戏玩家有时候甚至是拼命的,因为他们知道不吃苦就永远不会到达顶峰。游戏的第二个境界是追求成就感。

如果成就感仅仅是为了成为全服务器第一高手也就罢了。但为什么会有人为了凑齐一套装备反反复复地刷副本?为什么有人甚至为了仅仅是为了"打钱"而不眠不休地在一个地方杀怪甚至不惜因为这种纯低端的体力劳动而被人嘲笑?更重要的问题是,他们为什么不把这个精神用在真实世界中的学习和工作上?

这是因为有两件事只存在于游戏之中:第一,"世间自有公道,付出总有回报";第二,也是更重要的一点是,回报是即时的。

打赢一场仗,经验值立即上升,战利品立即到手。这个规则看似简单,在现实生活中却是非常少见的。即时的回报会给做事的人一个正反馈,使他马上更投入地继续工作,这种正反馈一旦运行起来,只有人的身体素质这种生理极限才能限制他的工作强度。我们经常看到一个政府职员在上班时间悠闲地看报纸,而一个小商贩却可能在工资更低的情况下拼命地加班加点地高强度工作,其中根本的技术原因是这个小商贩的每一个动作都立即转化为收益。即时正反馈,就是游戏上瘾动力学。

这个道理的应用是怎么从管理角度建立一个即时回报的系统。不过我觉得这种系统在很多情况下并不实用。这个反馈会把任何人置于连续的高强度工作,似乎只适合于简单体力劳动。因为脑力劳动者需要自由的空闲时间来想事儿。一个科学工作者如果陷入这种正反馈之中,比如每一篇论文都带来几万块钱奖金的话,将是非常可悲的事情,他会变成只会写论文的机器。而另一方面,体力劳动现在大多都是生产线,需要各人之间的配合,而不希望单独一个人凭借自身素质好逞英雄。

一个玩家一旦陷入这种即时正反馈系统之中,他就成了游戏的奴隶。我是尊敬这样的玩家,但有人可能会鄙视。另有一种玩家,却是值得所有人敬仰。

这就是游戏的第三个境界,体育和科学的境界。进入这个境界的玩家不是"玩"游戏,而是"训练",甚至是"研究"游戏。他们不再对升级和获得装备之类的事情兴奋,他们追求的是技艺。

几年前玩《魔兽世界》的时候,我看过很多这样的玩家写的技术文章。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武器,技能和魔法的性质,对他们来说都是基础知识。他们对每一次升级后的技能修改都敏感。他们试炼作战过程中的攻击方向和步法。有些暴雪拒绝公布的细节,比如说"威胁值"的计算公式,他们用搞科研的精神,去野外找怪物做实验。然后他们把发现写成一篇论文。

达到这个境界的玩家把打游戏变成了一个体育运动,甚至是一项科学研究。他们可以反复打某个单机游戏中的同一张地图而不觉枯燥,因为他们追求的不是简单的快感,而是更高的技艺水平,是艺术。他们仿佛在游戏之中,又好像在游戏之外。

所以打游戏实在是一个可大可小的事情。如果你随便玩,你只能体验一点小小的快乐情调。如果你陷入即时正反馈系统不能自拔,你会获得更大的乐趣,和痛苦。只有当你进入更高的境界,你才可能成为游戏中的泰格伍兹,甚至是 Matrix 中的 Neo.

玩聚SR 是一个追踪各种社会化媒体,实时发现IT人都在分享和推荐什么的工具。点击阅读八卦频道热文。
手机请登录移动版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

 
 

Friday, December 25, 2009

两分钟给你讲清楚哥本哈根大会到底是咋回事

 
 

Sent to you by tony via Google Reader:

 
 

via 非常日報 by 常非常 on 12/21/09

核心提示: 世界气候大会,咱们看通俗点其实很简单,这就好比在一艘破船上,而如何来处理发生的事情,就需要大智慧了。

    如果一百多人在漏水的船上讨价还价谁该往外多舀水,那是明摆着的蠢,事实上没人会这么干,连船上那最自私最无耻的人,也会拿出最大公无私的精神拼命舀水的。
      
    但是事情如果再复杂一点,就会有新鲜的现象了。如果船上的人算计一下,在这条船沉没前,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安全抵达港口,危险属于下一船乘客时,有很多人就会停下来安静地欣赏海景了。
      
    哪怕这条船在抵达港口前的确会沉没一部分,比如灌满一个叫"马尔代夫"的船舱,其他舱室的人,基本上都会无动于衷。
      
    更复杂的是,如果这艘船超重,需要乘客们把身上的金银细软抛下船的话,扯淡就来了。穷人们说,富人钱多经得起糟蹋你先扔,至少得再扔40%;富人则说穷鬼 你那堆破烂儿又沉又不值钱你先扔;穷人说我扔也可以但你富人得拿出年收入的0.5%-1%,即3000块补偿给我,还得教会我发财致富的秘诀,富人说你丫 做白日梦吧老子已经一年白给你100块了,多了别想,你救的不是我是你自己。
      
    穷人说老子才刚坐这船没两天,你狗日富人坐好几年了,生生把新船坐成了破船,现在多出点血是天经地义的;富人说以前天杀的知道这船是会坐破的,再说如果不 是我们富人天天捣鼓这船,你这帮农民今天还在刨地球,能懂航海术、看西洋景?今天这船要沉了也是我们发现的,要不你们这帮賤人淹死了都不知道咋回事。
      
    淡还没扯完,眼见船越来越漏的厉害。于是船客们聚到"日本房间",穷人们靠着人多强行通过了一份《京都协议书》,要求富人赶紧扔东西,穷人却可以不扔。最 富的富人米利坚说,这是明显的仇富嘛,天下哪有这道理,俺不玩了。穷人说你B一家最重,负担就占了全船的近1/5,你不扔谁扔?米利坚说我的东西是最重, 但也最值钱。俺以全船1/4的值钱物件才占了1/5的重量,凭啥我扔?你们看看那叫拆哪的穷鬼,以不到3%的价值也占了近1/5的负担,为啥不让他多扔?
      
    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的拆哪一听急了:穷兄弟们别听他的,俺们可都是穷苦人家出身,你们要是把我推出来,以后你们中有人小偷小摸耍流氓谁罩着啊?好歹这船是 大家的,你米利坚就是东西最多最重,这船也属你坐的时间最长次数最多,看我干啥?凭啥?你凭啥?这最怕船沉的不是咱穷棒子是富人,他们经不起大规模人员伤 亡。
      
    为了尽快把淡扯完,船客们最近又在一间叫"丹麦"的房间开了一个会。据最新消息,把蛋扯完的机会已经很渺茫。最重大的成果将是形成一份《哥本哈根共识》,这份有所有船客签名的共识说:"我们都发现并且承认,这船在漏水,而且是会沉的。"
      
    这份共识发表后,船客们纷纷接到恭喜电话,表扬他们表现出了高超的政治智慧,并且坚定地捍卫了国家利益。

来源:人大经济论坛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

 
 

Thursday, December 17, 2009

老而不死是为贼-乱谈衰老、死亡与演化

 
 

Sent to you by tony via Google Reader:

 
 

via 科学松鼠会 by Ent on 12/15/09

1如果Ent的这篇文章唤起了你了解生物演化知识的欲望,作为中关村图书大厦第六届科技文化图书节"科技文化大讲堂"的一站,科学出版社特邀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周忠和老师,围绕这本书,从古生物的角度讲一讲演化的证据。活动详情见文末。

我们常常会发出疑问:真的存在命运这种东西吗?春风得意,走马观花之时,或许我们会更相信自己的热血和汗水,相信主观能动性的伟大力量;而月落乌啼,夜半钟声之际,却又更容易感慨造化弄人,命运无情,渺小的人类不过是上帝骰子上的一个数字而已。但是无论如何,当我们面对死亡时,可能都会意识到,其实死亡才是唯一永恒的命运,才是唯一能真正实现的愿望。几乎整个的人类语境中,对死亡的恐惧和探询都是核心内容,而人类的所有努力又大半可以归结为对死亡的抗争。可是,从古代炼丹炼金家到现代医学遗传学,虽然击溃了一种又一种疾病,将平均寿命延长了几倍,可面对衰老的大限却仍是束手无策。现代生物学的一连串发现,从端粒、氧自由基到凋亡通路、细胞周期调控,似乎都表明衰老不但是环境负担积重难返,更是基因早已编好的程序。基因确实只能有限地影响到我们的身高、相貌、智力和成就,但在衰老一事上却是铁定无疑,如同创世纪三章十九节所言:"你本是尘土,仍要归于尘土。"我们很容易想到,这就是命运。

然而,马克思爷爷曾经说过,任何事物之所以存在,都是历史积累铺垫的产物,而绝不是因为"命中如此"或者"天生这样"。而达尔文爷爷也告诉我们,生命的存在形态经历了漫长的演化历史,而并非是某个智能存在一拍脑袋的瞬间设计。因此,我们用演化生物学的眼光审视一下这个问题:衰老死亡真的只不过是上帝对罪恶的无情惩罚吗?抑或和生命世界其它不可思议的现象一样,是加西莫多式的福祉和礼物?

衰老是一个诅咒吗?

表面看起来,衰老似乎不合乎演化的要求啊。演化的"理想"境界好像应该是这样一种生物:甫一出生立即性成熟,每次都生出尽可能多的后代,并且永不衰老,直到万寿无疆子孙满堂……只要稍微接近这个目标,就应该能获得极大的选择优势。老而不死是为贼,不但不死还产仔岂不是魔鬼?于是生物学家把这种想象中的动物叫做"达尔文魔鬼"。称之为魔鬼原因有二:一是假如这种动物出现,必然会横扫一切其它生物,迅速填满整个地球;二是如此强悍的东西却从来没出现过,也毫无出现的迹象。

想象一下,倘若人类消灭了衰老,一切死亡都是由于意外事故、疾病等因素造成,那么人类的死亡率就会始终维持在青壮年的水平,而与年龄无关。目前18岁的人类平均死亡率大概是每年千分之一,照这个死法,简单的对数计算可得出,一半的人可以活到693岁,13%的人可以活到2000岁。(放射性粒子就是这样衰变的。)换言之,一个永不衰老的人,起码比别人多上十几倍的生殖优势。可是,如果不考虑那些没有根据的传闻,虽然有"与魔法无异"的种种现代科技护驾,人类的最高寿命却毫无增长的迹象,该老则老,该死则死。在1%的选择优势就足以改变一切的进化领域,在造就过无数精美绝伦的奇迹的进化领域,难道就长生偏偏是个画饼?

看官要说了:你想长生,我还想无敌传送任意门呢!生命不是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的。这倒不假,问题是长生好像确实可以实现。且不说那些可疑的单细胞的生物(无限二分裂算长生吗?),就是多细胞动物也留有后门:生殖细胞。它在受精之后不断分裂成长为一个新的个体,其中所有的细胞都是它的后代,包括新的生殖细胞;而这些细胞受精之后又可以长成新的个体,如此往复无穷无尽;而其中的任何损伤几乎都可以被强大的修复机制解决掉。如果我们只追踪这些细胞(它们的学名叫做"种质细胞"),就会看到一幅长生的图景……看起来,在细胞层面,长生是可行的。既然它们可以,为什么别的细胞不可以?

且慢,我们的推论似乎过于急躁了。有些理想看起来非常美好,但是真要推行起来才发现困难重重——要么是高估了好处,要么是低估了代价。而演化领域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权衡原理,在收益和支出之间寻求最佳平衡。你说什么?经济学也是这样?看来亚当斯密和达尔文果然是心有灵犀啊~(1) 不管怎么说,让我们放慢脚步仔细一点,看看好处有多少,代价又有多大。

进化天平上的砝码

要想讨论收益支出,首先得有一套衡量标准。在经济学里是效用或者利润,而在演化生物学里则是传递基因、繁衍后代的能力。原因很简单,多数淹没少数,"失败"的个体早晚会淹没在"成功"个体的汪洋大海之中,消失不见。它们不懂得写史书,唯一能够传承下去的只有基因。一个生物,不管它活得再怎么威风,如果不能把自己的基因传给后代,也是白搭,演化的历史会迅速将它遗忘。反之哪怕一个生物活得很窝囊,只要能够高效地把基因传给后代,子子孙孙无穷匮也,早晚会遍布世界。生物学里用"适应度"这个词来衡量生物的传递基因能力,其实就相当于它们的"成功指数"啦。

怎么提高适应度呢?无非是尽量多生孩子的同时,保证孩子的成活率尽量高。为了简明起见,我们先假设孩子的成活率都一样,给每个孩子的投资也都一样(2);那么就可以姑且认为适应度=繁殖效率×有效寿命。所谓有效寿命就是总生殖期长度,以性成熟开始,以绝育为结束……而绝大部分物种的唯一绝育方式就是死亡。看起来,死亡在其中是至关重要。那么,长生不老在这个公式中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喜忧参半的长生

先说长生的好处。前面的计算似乎很是诱人,然而人类并不是在这个环境中进化来的……别忘了,是演化历史决定了人类的生物学属性。而历史上人类大部分时间都用在狩猎采集生活上了……灵长目人科的历史一般的估计大约在1000万年,而人类采取农耕文明不过一万年,工业革命和现代医学更是仅有数百年,几乎可以忽略。显而易见,从生物学上人类应该更适应史前采集狩猎,而不是农耕生活;更不用提我们现在这群侘姹面对计算机的彻底畸形的生活了……

而那个时代的平均寿命是多少呢?周口店发现的北京猿人化石中,68.2%的人死于14岁前,超过50岁的不足4.5%。即便是到了"文明"的希腊时期,平均寿命也只有18岁左右(而平均婚龄大概只有十二三岁……)。 换言之,由于环境恶劣,大部分人甚至都活不到壮年;同样道理,野生动物里也很少有衰老的个体。当自然状况下极少有人活到60岁的时候,就算是衰老让人们全部在60岁时死去,又有多大区别呢?可见,长生并不是看上去那么美好。不难理解,只有吃饱喝足享尽清福的皇帝们才会整天想长生,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广大劳动人民才不会考虑这个问题……总之现代社会中对长生的盼望或许可以成为堪与恩格尔系数比肩的经济衡量标准,但是整个进化历史上,长生不过是金玉其外而已,其真正价值不见得多大。

再说长生的代价。波伏娃说,死亡不仅是人人平等的唯一基础,而且是一切正面价值——荣誉、友谊、爱情等等存在的前提……啊不对,在演化史上,衰老可是比这些东西出现得早得多,不能算。但是长生不老也自有其生物学的代价——常言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长生又凭什么例外呢?理想状况下,永生的达尔文魔鬼或许是演化的终极目标。然而现实中的进化则有许多约束条件,最大的问题当然是资源稀缺。面对环境的威胁,任何抵抗都要以资源(通常表现为食物)为代价,而食物不是无限的,就算你是达尔文魔鬼也不行……魔鬼为了浮士德区区一条灵魂尚且得大费周章,何况生物呢?因此要想维持长生,一定是牺牲了其它的可能的利益。对,就是所谓的"机会成本"。呃,这位同学你走错教室了,这里是演化生物学,不是经济学……我没骗你,真的……生老病死的规律(这个领域学名叫做"生活史")和经济行为确实有很多相似之处……

那么长生到底有哪些机会成本呢?多了去了……有限的资源不但要用来追捕野兔山羊,躲避狮子老虎,修补伤口损耗,清剿细菌病毒,还要用来繁殖后代;每一项都不是省油的灯。更麻烦的是,随着个体的逐渐成长,这些因素的相对重要性还会改变。譬如小时候手无缚鸡之力,在山坳里没食吃的野兽一到村里来就玩完了;长大之后就会大有改观。看来分配资源、制订生活史策略并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

在所有可能性中,最好的那一个

最"理想"的生活史当然是达尔文魔鬼了,然则它可望而不可即……那么利用现有条件,我们如何设计一个最好的策略呢?

在设计策略时千万别忘了,所有的策略都是可遗传的。还记得吧,生物界里只有可遗传的东西才具有演化意义……因此任何策略不但要在自己身上应用,还要应用在子女后代身上。因此策略的真正受众通常是你和你的后代组成的一个群体,绝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这个群体的成分如何呢?显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少年会一边长大一边死掉,年龄越大剩下的人越少,因此任何一个正常的群体里都是青年占绝大多数,而老年人占极少数。于是无情的多数淹没少数原则又一次发威了:占多数的青少年对于演化的发言权较大,而少数派的老年人命运则无法对适应度大局产生有力的影响。

让我们用一个最简单的模型举个例子:假设有一百只永不衰老的小老鼠,每年被可恶的老猫随机地叼走二十只,但是年底又有二十只小老鼠新出生,保持平衡。那么在元旦那一天,这个老鼠种群的成分如下:20只0岁的小鼠,16只1岁的小鼠(去年年底出生,一年下来被叼走了百分之二十),12.8只2岁的小鼠(举个例子而已,所以不要问我0.8只小鼠是怎么回事……),10.24只3岁的小鼠,以至无穷……但是把所有20岁以上的小鼠加在一起,也不过1.2只左右而已,只及0岁小鼠数目的零头。

这时突然发生了一个突变,利于青年却不利于老年(没办法,没有免费午餐嘛,总得有代价)。带有突变的小鼠在20岁时将全部死去(存活率从0.8降为0),但是在0岁时存活率略微提高(从0.8升高到0.9)。看起来挺吃亏,降得多升得少……但是,0岁小鼠的基数太大了,因此利润是20只*0.1=2只,而成本不过是1.2只*0.8=0.96只,实际上划算得很啊。很快,这种带着新突变的小老鼠就占据了优势,突变逐渐扩散到整个群体当中,直到所有的小鼠都将在20岁时死去……从此长生不老成为一个遥远的回忆,但是整体而言老鼠家族却更为兴旺发达。

总结一下这个场景:投资维持晚年生存,可能的受益者却寥寥无几;投资保障青少年的生存,却是受益者甚众。这时,如果产生一种机制,以牺牲了晚期的生存为代价,而有利于早中期,那么自然选择一定会偏爱该机制。

而衰老似乎就是这样一种机制。

丢卒保车

但是衰老究竟怎样有利于早中期生存呢?这就是前沿问题了,众说纷纭……已知的大部分例子都是个别基因有利于早期而对晚期不利:比如有的基因有助于吸收铁以防止幼年的缺铁性贫血,但是到了晚年却会因铁在肝脏里沉积过多而致肝坏死从而丧命;有的基因会释放更多的胃蛋白酶防止细菌感染和促进消化,代价可能是晚年患胃溃疡;人类丧失了分解尿酸的能力,使得它们可以发挥抗氧化剂的作用,代价则是晚年很容易因尿酸积累患上痛风,等等。

可惜较大的衰老机制的作用仍然不甚清楚,只有一些猜想。譬如端粒,这是染色体末端的一个小结构,复制一次短一点,短到没有的时候细胞就玩完了,跟定时炸弹似的。(曾经很多人觉得只要把这炸弹引线掐了就能永生,现在发现没那么简单。端粒故事的详解,请见桔子的精彩文章 )因此,大多数体细胞都有一定寿命。但是癌细胞几乎都不吃这一套,它们突变之后有高活性端粒酶修复端粒,从而永生下去。端粒酶基因本来在体细胞是有的,但是除了少数需要不停分裂的组织之外,大都没多少活性,所以我们不得不怀疑,这个失活是不是抵抗癌症的一个机制,癌细胞必须突破它才能嚣张……当然,是牺牲了永生的可能性来抵抗。

再譬如先前提到的修补损伤。既然生殖细胞能够修好,体细胞为什么不能修?恐怕唯一的原因是成本问题——完全修补费时费力,到了老年已经很不划算。还不如让修补速率比损伤速率稍微慢一点,等到损伤积累起来产生严重后果时,生物个体差不多也因为其它原因死光了。看起来是个很不厚道的办法,不过生物本来就不懂得要讲厚道……

例外,永远的例外

故事到此为止了吗?非也。转念一想就会发现,自然界远远不是这么简单的一个理论所能概括的,凡有规律必有例外。而正是这些例外,具体分析之后反过来却又更支持了原先的假说,这正是自然界无尽魅力之所在。

比如,绝育是怎么回事?既然上文说了生命的适应程度体现在繁殖上,为什么不生育的个体还要活着呢?但是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绝育现象几乎都发生在懂得照料后代的生物里,尤其是社会性的生物,比如大象和人类。照料后代和群体生活会产生什么影响呢?最重要的一条是,任务变多了。一只雌青蛙的使命无非就是填饱肚子并找到配偶然后产卵,一旦产卵完毕,它就无牵无挂,可以去寻求解脱了……因此并不意外,自然界很多生物繁殖之后立刻就自寻死路,比如大马哈鱼。但是一只母鸡就得负责孵卵,负责带小鸡找食,还要负责挡住老鹰……而年长的雌象可能还要担负领导整个象群的责任。这样,活着就不只是为了生孩子了。

现在就变成了多个任务之间的选择问题。上文提到了,因为修补系统故意怠工(其实也不能算是怠工啦,不过是人家精打细算寻求最大利润……),年纪越大,生物体的机能越低,同时维持多项任务就变得困难起来。先抛弃哪一项?又得权衡权衡。但是多数情况下,照料孩子和指导群体的投入会比较少,而受益会比较大(这里不包括现代人类……)。因此生殖就不得不受委屈了——不过这只适用于雌性。雄性对于生殖本身的投资非常小,所以它们的绝育通常远远晚于雌性。

再比如,某些植物的问题。我们动辄可以在各种寺院中看到千年的古木,这些木本植物看起来没有什么固定寿命的样子啊。确实,大部分高大乔木在年事已高时生长速度会放慢,但是少有像动物这样给出明确的固定最高寿命。植物和动物当然不一样,可是哪一点差异让植物保全了长生的可能呢?

可能的一个因素是:植物不容易癌变。还记得吧,包括端粒在内的很多衰老机制都有可能是应对癌变而生。但是癌细胞的真正危害在于无限分裂和四处游移,可惜在植物里,细胞壁一夫当关,让细胞的相对运动基本上没了可能,要想无限分裂也困难重重。所以最坏的情况不过一个大树瘤子,不会转移(除非是病毒导致的癌变)。危害小了,根据权衡原理,为防御危害付出的开支自然也变小了。

但是窃以为更重要的是,木本植物是"模块化"生长的。如果让你写出一棵树和一个人的区别,你多半想不到这一条——这是搞发育生物学的人才关注的领域。不过细想之下,植物的每一片叶子都功能相同,都可以相互取代,根、茎亦然,但是最重要的——看到现在你应该知道啥东西重要了——繁殖器官花、果实、种子也是如此。需要时,植物完全可以长出全新的一整套东西,仿佛乐高积木可以无限延展。相比之下,人却更像变形金刚,在器官层面上是一个整体,增一分嫌多减一分嫌少。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区别后果可是颇为严重:由于每个人的繁殖器官都是一套,不随年岁的增长而增加,所以繁殖潜能终归是有限的。然而,木本植物的个体大小却随年龄而增,其繁殖潜能亦然。倘若越老越能生,衰老当然就不划算了……当然真正能抗到好几百年的依然是少数,但是每一棵必然都是硕果累累,老树出马一个顶n,也就和低存活率相抵了。

最后一个该死的例外:一种灯塔水母Turritopsis nutricula。这个真的是没辙了……它在性成熟之后可以经过变化再倒回未成熟形态,如此往复,到现在为止还没人能给出一套充分的理由来解释它是怎么学会返老还童的。确实,人家很低等,结构很简单,逆转回去很容易,但是这些都算不上充分的解释。没准由于它的特殊生活条件,使得演化的天平上长生的好处压过了代价?不知道……不过话说回来,如果一种理论扔出来竟然一点例外都没有,那也太不好玩了。当年普朗克的两朵乌云降下了怎样的瓢泼大雨啊……或许这个例外又能开出一片新领域也未可知。

对我们的启示

写到这里必须再次声明,以上的讨论相当一部分并不适用于现代人类。我们的平均寿命正在向最高寿命逼近,我们的大部分资源投入到了繁殖之外的领域,我们的社会角色常常是老当益壮……也因此,对于动物而言可以负担的衰老,对于人类却成为了不能承受的可怕命运。但是没有办法,毕竟人类这个特殊物种藉助文化的力量进步得太大、太快。在自然界中本没有广谱的"成功"一说,一切的适应都只是针对特定环境的适应;因此面对环境的飞速变迁,过去的适应到了现在反而变成了负担——并且是人类暂时还无力扭转的负担。

但是,虽然不可改变,我们至少应该学会理解。衰老死亡的基因并不是命运的恶作剧,而是进化精心权衡利弊之后所找到的一个平衡;它也不是对生命的否定和摧残,相反却恰是为生命的延续提供了最好的条件。它似乎是事先规定了生命的历程,但却也同时受种种进化因素的控制;因此我们所看到的衰老和死亡的方式,在命运女神的手中并不是一条单调的丝线,而是五彩斑斓的织锦;而我们自身的生命周期,也打下了进化历史的深刻烙印。同时,既然历史已经不能更改,我们与其徒劳地追求长生,不顾一切地延年益寿,是否更应该珍惜进化和基因带给我们的祝福,让有限的生命充满活力和希望,让衰老基因所做出的牺牲不至于白白浪费呢?

——————————————
(1)虽然达尔文的自传里没怎么强调,但是后人仔细研究了达尔文的笔记和手稿之后发现,似乎达尔文从亚当斯密那里获益良多……最关键的启示是,一个井井有条的自然界/社会并不一定需要一个外在的调节机制(上帝设计/政府管理),只需要"看不见的手"就可以运作得很好。这很可能是促成达尔文抛弃自然神学的关键一步。

(2)实际上当然不一样。这又是进化和生活史领域的有趣话题:生几个最好?每个孩子给多少资源?但是大体上,留给孩子的总资源越多,最后活下来的孩子就越多,所以用这个近似不影响本文的讨论。至于有关具体分配方式的种种好玩内容,敬请期待鄙人的后续报道……

——————————————————我是为精彩活动而生的分割线————————————————————————————————

因为错过了现场聆听《为什么要相信达尔文》发布会上龙漫远老师 的连珠妙语而遗憾?弥补的机会来了~科学出版社特邀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周忠和老师,围绕这本书 ,从古生物的角度讲一讲演化的证据。新书发布会最初邀请的嘉宾也包括 周老师,龙老师当时发邮件说:"Zhonghe is perfect for this occassion." 可惜,周老师后来临时有事去了广西,这一次,他可是卯足了劲儿要补偿大家。周老师还会着重介绍中国的化石发现,这一点上他可比Jerry Coyne本人要在行得多。

达尔文年还差十几天结束的时候,perfect的周老师和他perfect的古生物学证据等着你,不见不散。

时间:12月19日(周六)下午13:30
地点:中关村图书大厦五层多功能厅

图片出处:harogi

你也许会喜欢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

 
 

Wednesday, December 16, 2009

中美服装鞋子尺码换算表大全



鞋尺码换算参照表







1、上装尺码为:
01码表示代码为:"XXS" 02码表示代码为:"XS"
03码表示代码为:"S" 04码表示代码为:"M"
05码表示代码为:"L" 06码表示代码为:"XL"
07码表示代码为:"XXL"

2、茄克装尺码为:
70表示代码为:"48"(M)
71表示代码为:"50"(L)
72表示代码为:"52"(XL)
73表示代码为:"54"(XXL)

3、裤装尺码为:
26代表腰围为:"1.9尺" 27代表腰围为:"2.0尺"
28代表腰围为:"2.1尺" 29代表腰围为:"2.2尺"
30代表腰围为:"2.3尺" 31代表腰围为:"2.4尺"
32代表腰围为:"2.5尺" 33代表腰围为:"2.6尺"
34代表腰围为:"2.7尺" 36代表腰围为:"2.8尺"
38代表腰围为:"2.9尺" 40代表腰围为:"3.0尺"
42代表腰围为:"3.1尺" 44代表腰围为:"3.2尺"
50代表腰围为:"3.4尺" 52代表腰围为:"3.5尺"
54代表腰围为:"3.6尺"

4、西服装尺码为:
80表示代码为:"145" 81表示代码为:"150"
82表示代码为:"155" 83表示代码为:"160"
84表示代码为:"165" 85表示代码为:"170"
86表示代码为:"175" 87表示代码为:"180"
88表示代码为:"185"

5、衬衣装尺码为:
60表示代码为:"38" 61表示代码为:"39"
62表示代码为:"40" 63表示代码为:"41"
64表示代码为:"42" 65表示代码为:"43"
66表示代码为:"44" 67表示代码为:"45"
68表示代码为:"46"

男士服装

男 士套装的尺码按36号、37号、38号、39号、40号……排列。这些尺码指的是胸围尺寸(英寸)。此外,男士套装还根据上衣长短分"长"、"中"、 "短"三档。上衣长短指从领圈和上衣接合部一直到上衣底边的尺寸。"短"档上衣的长短是28-1/2到29-1/2英寸。举例而言,一套西装的尺码可以是 "30长"、"41中"或"40短"。

衬衫的尺码根据领围尺寸(英寸)和袖子长短(英尺)决定。袖长指从颈背中间,顺着肩,沿肘部而下,直到腕部的长度。因此,衬衫尺码有两个标号——领圈的大小和袖子的长短。诸如:"15-31"、"14-33"或"16-1/2-34"。

鞋 的尺码按8号、8-1/2号、9号、9-1/2号、10号排列,这些号码与英寸无关。每双鞋的尺码还要标明宽窄。A和B号鞋适于瘦脚,C号鞋适于普通脚。 D号和E号鞋则适于肥的脚。因此,你所穿鞋的尺码有两个标号,诸如:"8-1/2D"、"9B"或"10C"。裤子和衬裤的尺码根据腰围大小决定。

女士服装

外 套、裙子、连衣裙和套装的尺码有"女士尺码"(即"普通尺码)与"少女尺码"之分。"女士尺码"以双数为标示,如6号、8号、10号、12号……等等。 "少女尺码"则以单数标示,如5号、7号、9号、11号……等等。"少女尺码"衣服的上身往往比"女士尺码"要短一些,而腰围也要小一些。一般来说,13 岁至19岁的少女更适于穿着这类尺码的衣服,而不是童装。
毛衣和女式衬衫的尺码有时仅只标示胸围尺寸(英寸),诸如32或36,一概都用双数。衬 裙的尺码同样根据胸围尺寸,而大多数衬裙按长短又可分为"长"、"中"、"短"三档,因此,你买的衬裙的尺码往往是用一个数字和一种长度来标示,诸 如:"32短"或"36长"。由于不同厂家生产的衬裙尺码差异较大,最好你在购买之前试穿一下,看是否合适。
鞋的尺码按4-1/2号、5号、 5-1/2号、6号、6-1/2号……排列,这些号码与英寸无关。每双鞋的尺码不要标明宽窄。A、AA、AAA号鞋适于瘦脚,B号鞋适于普通脚,C号和D 号鞋则适于肥的脚。因此,你所穿鞋的尺码有两个标号,诸如:"5-1/2AA"、"7B"或"8C"。

童装

婴儿(8个月以下孩子)的衣着是根据出生有几个月来标定尺码的,如3个月、6个月或9个月。由于婴儿迅速长大,衣服经常换又容易缩水,因此以购买比你孩子身材大一号的衣服为宜。

1至6岁的儿童,衣着尺码是根据以下的计量单位(英寸)决定:

尺码Size 1 2 3 3X-4 5 6 6X
身高height 29-31 31-34 34-37 37-40 40-43 43-46 46-48
胸围chest 20 21 22 23 24 25 25-1/2
腰围waist 20 20-1/2 21 21-1/2 22 22-1/2 23
重量weight 22-25 25-29 29-34 34-38 38-44 49-54

6至7岁或更大一些的女童,童装尺码根据下列计量单位决定:

尺码Sixe 6 8 10 12 14
身高height 50 52 56 58-1/2 61
胸围chest 26 27 29 30-1/2 32
腰围waist 23 23-1/2 24-1/2 25-1/2 26-1/2
臀围hips 27-1/2 28-1/2 31 33 35

10至11岁的女孩开始使用"少年袋"尺码("Teenage" sizes),用以下计量单位:

身高height 58-1/2 59-1/2 60-1/2
胸围 bust 25-1/2 30 31-1/2
腰围waist 23-1/2 24-1/2 25-1/2
臀围hips 30 32 34

6至7岁或更大一些的男孩,衬衫尺码根据领围大小(英寸)和从背中缝顺着肩,沿肘部而下,直达腕部(即袖长)的长度(英寸)决定:

尺码Size 6 7 8 9 10 11 12 13 14
领围neck 11 11 11-1/2 11-1/2 12 12-1/2 12-1/2 12-1/2 13
袖长sleeve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