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April 24, 2012

中微子超光速乌龙记zz南周

http://www.infzm.com/content/74146

亮点:

中国科学家的表态则有点模棱两可:研究超光速可能性要从本质入手。。。。。

从真理到谬误只有一步之遥,这一名言在沸沸扬扬的超光速实验中似乎再次得到了验证。

2012年3月末,历时半年之久的"超光速中微子"事件接近了尾声。作为"尾声"的一个标志性事件是,两名"奥普拉"(OPERA)研究团队领导引 咎辞职。一位是法国里昂大学的安东尼奥・埃雷迪塔托(Antonio Ereditato),他此前在研究团队中任发言人一职;一位是瑞士伯尔尼大学的达里奥・奥蒂耶罗(Dario Autiero),他在团队中的角色是物理学协调人。

奥普拉研究团队发言人埃雷迪塔托。

奥普拉团队协调人奥蒂耶罗。

据美国《科学》杂志报道,做"超光速中微子"实验的团队"奥普拉"(OPERA)的各个领导者不久前做了一次投票,他们中有16人对上述两位投出反 对票,13位支持,另外7位弃权。尽管按照团队的规定,在反对票占到三分之二以上时才能开除领导者,但埃雷迪塔托在看到投票结果以后马上表示了辞职,奥蒂 耶罗也在第二天辞职。

他们的辞职源于同事们对他们在"超光速中微子"实验中的表现不满。对埃雷迪塔托的不满在于他的管理方式,而对奥蒂耶罗的不满则直指测量本身。

爆炸性新闻

物理学家埃雷迪塔托和奥蒂耶罗第一次成为焦点是在去年9月份。2011年9月23日,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发布了一篇新闻稿,宣布当天下午将召开一个研讨会,来自"奥普拉"的研究人员将描述他们在中微子实验中发现的中微子的新特性。

中微子是核反应中产生的一种微小的、电中性的粒子,尽管这种粒子的特性一直让人感到好奇,但令人难以想象的是,这场专业研讨会的网络视频吸引了超过 12万人观看,而平时CERN的视频只能引来几百人。美国费米实验室和斯坦福直线加速器中心(SLAC)的联合刊物《对称》事后写道:"即使把平行宇宙里 的粒子物理学家都算上,也不会有这么多人。很明显,大量的普通人也在收听。"

就是在这次会议上,"奥普拉"研究组发布了一个爆炸性的新闻:他们探测到了速度超过光速的中微子。从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到"奥普拉"所在的意大利中部 的大萨索山(Gran Sasso)有730公里的距离,而"奥普拉"发现,核子研究中心那里产生的中微子到达大萨索山时,会领先光20米率先越过"终点线"。

换句话说,中微子的运动速度比光速快了0.0025%,或者说,中微子每秒钟跑的距离比光多7495米。对于物理学家来说,这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因为根据爱因斯坦在1905年提出的狭义相对论,光速是整个宇宙中的速度上限,不可能有物体的运动速度超过光速。

"奥普拉"的科学家也十分明白,假如他们的实验结果是真实的,那么这对现代物理学的撼动将会超乎想象。"奥普拉"团队从2009年开始研究所谓的 "中微子振荡",没想到却意外发现了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现象。团队在公布这项发现之前,已经花了几个月的时间检查所有可能令结果出错的环节,一无所获之后 才决定让整个物理学界都参与进来,看看究竟他们是错了还是对了。

"我们对研究成果很有信心。我们花了几个月时间,反复检验数据和设备,都没有发现任何错误。"安东尼奥・埃雷迪塔托当时说。

有趣的是,对于这项发现,各国科学家的态度有着微妙的差异。美国和英国的科学家多直接表示不太可能,日本有研究人员表示有信心,而中国科学家的表态则有点模棱两可:研究超光速可能性要从本质入手。

态度最鲜明的恐怕要数英国萨里大学的物理学家吉姆・艾卡里里(Jim Al-Khalili):"如果欧洲核子中心的实验被证明是对的,中微子超越了光速,那我就在电视直播中把我的平角内裤吃了。"

第二次疯狂

在许多不同的场合,物理学家都会提到同一个"中微子超光速"的反例:1987年天文学家曾观测到一颗超新星的爆发,假如以"奥普拉"实验中宣称的中微子速度来计算,那颗超新星爆发所发射出的中微子将会比它发出的光早一年到达地球,可事实却是,二者几乎是同一时间到达的。

2007年,费米实验室的"主注入器中微子振荡搜寻"(MINOS)项目也曾发现中微子超光速的迹象,但由于其结果在统计学上不显著,所以并没有获得物理学界的承认。

这一次,"奥普拉"实验究竟是在哪里出了错呢?物理学家们认为其中的可能性太多了。"就拿测量距离来说,GPS能测到的地方都没有问题,但是山洞里 面的那段距离怎么测?山洞是直的还是弯的,拐个弯怎么测?"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李淼研究员随口就能举出可能产生误差的地方。

尽管人们广泛持不相信的态度,但召开新闻发布会当天,欧洲核子研究中心收到的求职简历数量增加了50%。"谁不想在一个发现中微子超光速的地方工作呢?"《对称》杂志写道。

就在人们仍旧深深感到怀疑之时,2011年11月,"奥普拉"团队再次公布了他们新的测量结果。他们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尝试修正可能存在误差的地方,然后得到了――与之前相同的结果,中微子还是超过了光速。这再次让该实验成为大热话题。

事实上,就他们的实验,"奥普拉"团队前后写了两个版本的论文,第一版时团队中有三十多人没有在论文上署名,而到了第二版,这些人中的大部分就都署了名。团队的发言人埃雷迪塔托也称第二次的结果比之前"稍微好点"。

不过这仍然不能说服持怀疑态度的科学家们,他们指出,同一个团队做出的实验可信度不够高,必须有其他团队做出独立的验证才能说明问题。

费米实验室此时决定来对"奥普拉"的结果进行检验。费米实验室自2007年观测到类似的"超光速中微子"之后,发表过一些其他论文,比如关于中微子 振荡的,但再也没有关于"超光速"的论文。"奥普拉"的结果出来之后,费米实验室打算重新处理2007年之后获得的实验数据,看看是否能够发现相同的现 象。

费米实验室的MINOS发射中微子的能量与"奥普拉"探测到的相近,而探测装置位于800公里之外。费米实验室计划中的第一步是要用较近的数据更新 他们之前获得的结果,然后再安装一些新的、更为精确的设备,来记录中微子跑到"终点线"的时间。更新的设备包括新的GPS装置、原子钟和探测器(误差在2 纳秒)。这后一项工作最早可能在2014年取得结果。

"看起来MINOS实验是在这项测量上所能做的最佳检测之一。"费米实验室的物理学家罗伯特・普朗克特(Robert Plunkett)在去年说。

误差的来源

然而,人们尚未等到这"最佳检验"的结果,与"奥普拉"只有咫尺之遥的另一个团队就已经给出了验证结果。同样位于意大利的大萨索山的一个叫做"伊卡洛斯"(ICARUS)的项目在2011年10月和11月间探测到了来自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中微子,而且精度更高。

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伊卡洛斯"项目发言人卡罗・鲁比亚(Carlo Rubbia)说:"我们的结果与爱因斯坦如果活着会给出的结果是一致的。"在他们的实验中,中微子的速度与光速接近,但并没有超过光速。

英国《自然》杂志称,"对于一些物理学家来说,新的测量对这件事起了一锤定音的作用。"但鲁比亚仍然等待看到2012年春天包括"奥普拉"和"伊卡 洛斯"在内的几个项目所做的新的结果。这些项目中也包括另一个叫做"大体积探测器"(LVD)的中微子观测站对来自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中微子所做的测速。

此前,在2月份时,《科学》杂志曾爆料称,来自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内部人士透露,中微子速度的误差可能是由于连接GPS接收器和电脑之间的光缆松了 造成的。欧洲核子研究中心随后证实了这一说法,但同时表示还有另外一个因素,即用于将"奥普拉"的探测器时间与GPS进行同步的一个振荡器可能存在误差。 后者的误差的效果是与前面那个因素恰恰相反的――它会造成中微子速度被低估。而科学家们暂时无法确定一个高估的因素和一个低估的因素究竟谁占了上风。定于 2012年4月底进行的新的实验将会以更高的精度来检测这些因素所造成的效果。

"对于'奥普拉'第一次发布的结果,有99.99%以上的物理学家都是怀疑的,第二次结果公布以后可能是90%。我估计可能到最后是一场笑话,90%以上的人是这样看的。"几个月前李淼就对南方周末记者做了这样的表述。

在整个事件中,一些编排出来的笑话流传很广,其中一个出自Twitter:在一家酒吧门口,酒保说:"我们不允许比光速还快的中微子进到这儿。"话刚落,他看到一颗中微子来到了酒吧门口。(酒保先对中微子说话,后看到中微子。)

甚至是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物理学家也加入到编排笑话的行列,研究主管、来自意大利的物理学家赛吉尔・波特鲁西(Sergio Bertolucci)就说,"奥普拉"的实验结果不可能是正确的,因为它打破了自然界的一条基本法则:在意大利,没有任何事情是准时的。

Friday, April 20, 2012

霍金演讲录:宇宙的起源zz

霍金:让思想在宇宙的最深处飞扬 
2002-08-16 19:10 
宇宙起源的问题有点像这个古老的问题:是先有鸡呢,还是先有蛋。换句话说,就是何物创生宇宙,又是何物创生该物呢?也许宇宙,或者创生它的东西已经存在了无限久的时间,并不需要被创生。直到不久之前,科学家们还一直试图回避这样的问题,觉得它们与其说是属于科学,不如说是属于形而上学或宗教的问题,然而,人们在过去几年发现,科学定律甚至在宇宙的开端也是成立的。在那种情形下,宇宙可以是自足的,并由科学定律所完全确定。 
关于宇宙是否并如何启始的争论贯穿了整个记载的历史。基本上存在两个思想学派。许多早期的传统,以及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认为宇宙是相当近的过去创生的。(十七世纪时邬谢尔主教算出宇宙诞生的日期是公元前4004年,这个数目是由把在旧约圣经中人物的年龄加起来而得到的。)承认人类在文化和技术上的明显进化,是近代出现的支持上述思想的一个事实。我们记得那种业绩的首创者或者这种技术的发展者。可以如此这般地进行论证,即我们不可能存在了那许久;因为否则的话,我们应比目前更加先进才对。事实上,圣经的创世日期和上次冰河期结束相差不多,而这似乎正是现代人类首次出现的时候。 
另一方面,还有诸如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的一些人,他们不喜欢宇宙有个开端的思想。他们觉得这意味着神意的干涉。他们宁愿相信宇宙已经存在了并将继续存在无限久。某种不朽的东西比某种必须被创生的东西更加完美。他们对上述有关人类进步的诘难的回答是:周期性洪水或者其他自然灾难重复地使人类回到起始状态。 
两种学派都认为,宇宙在根本上随时间不变。它要么以现在形式创生,要么以今天的样子维持了无限久。这是一种自然的信念,由于人类生命──整个有记载的历史是如此之短暂,宇宙在此期间从未显著地改变过。在一个稳定不变的宇宙的框架中,它是否已经存在了无限久或者是在有限久的过去诞生的问题,实在是一种形而上学或宗教的问题:任何一种理论都对此作解释。1781年哲学家伊曼努尔・康德写了一部里程碑式的,也是非常模糊的著作《纯粹理性批判》。他在这部著作中得出结论,存在同样有效的论证分别用以支持宇宙有一个开端或者宇宙没有开端的信仰。正如他的书名所提示的,他是简单地基于推理得出结论,换句话说,就是根本不管宇宙的观测。毕竟也是,在一个不变的宇宙中,有什么可供观测的呢? 
然而在十九世纪,证据开始逐渐积累起来,它表明地球及宇宙拭其他部分事实上是随时间而变化的。地学家们意识到岩石以及其中的化石的形成需要花费几亿甚至几十亿年的时间。这比创生论者计算的地球年龄长得太多了。由德国物理学家路德维希・破尔兹曼提出的所谓热力学第二定律还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宇宙中的无序度的总量(它是由称为熵的量所测量的)总是随时间而增加,正如有关人类进步的论证,它暗示只能运行了有限的时间,否则的话,它现在应已退化到一种完全无序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万物都牌相同的温度下。 
稳恒宇宙思想所遭遇到的另外困难是,根据牛顿的引力定律,宇宙中的每一颗恒星必须相互吸引。如果是这样的话,它们怎么能维持相互间恒定距离,并且静止地停在那里呢? 
牛顿晓得这个问题。在一封致当时一位主要哲学家里查德・本特里的信中,他同意这样的观点,即有限的一群恒星不可能静止不动,它们全部会落某个中心点。然而,他论断道,一个无限的恒星集合不会落到一起,由于不存在任何可供它们落去的中心点。这种论证是人们在谈论无限系统时会遭遇到的陷阱的一个例子。用不同的方法将从宇宙的其余的无限数目的恒星作用到每颗恒星的力加起来,会对恒星是否维持恒常距离给出不同的答案。我们现在知道,其正确的步骤是考虑恒星的有限区域,然后加上在该区域之外大致均匀分布的更多恒星。恒星的有限区域会落到一起,而按照牛顿定律,在该区域外加上更多的恒星不能阻止其坍缩。这样,一个恒星的无限集合不能处于静止不动的状态。如果它们在某一时刻不在作相对运动,它们之间的吸引力会引起它们开始朝相互方向落去。另一种情形是,它们可能正在相互离开,而引力使这种退行速度降低。 
尽管恒定不变的宇宙的观念具有这些困难,十七、十八、十九甚至至二十世纪初斯都没有人提出过,宇宙也许是随时间演化的,不管是牛顿还是爱因期坦都失去了预言宇宙不是在收缩便是在膨胀的机会。因为牛顿生活在观测发现宇宙膨胀以前的二百五十年,所以人们实在不能责备他。但是爱因斯坦应该知道得更好。他在1915年提出的广义相对论预言正在膨胀。但是他对稳恒宇宙是如此之执迷不悟,以至于要在理论中加上一个使之和牛顿理论相调和并用于抗衡引力的因素。 
1929年埃德温・哈勃的宇宙膨胀的发现完全改观了有关其起源的讨论。如果你把星系现在的运动往时间的过去方向例溯,它们在一百亿和二百亿年前之间的某一时刻似乎应该重叠在一起,在这个称为大爆炸奇点的时刻,宇宙的密度和时空的曲率应为无穷大。所有的已知的科学定律在这种条件下都失效了。这对科学是一桩灾难。科学所能告诉我们的一切是:宇宙现状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它是过去是处于那种形态。但是科学不能解释为何它在大爆炸后的那一瞬间是那个样子的。 
这样,许多科学家对此结论感到不悦就毫不足怪了。为了避免存在大爆炸奇点以及由此引起的时间具有开端的结论,人们进行了若干尝试。其中一种称为稳恒态理论。它的思想是,随着星不互相分离而去,由连续产生的物质在星系之间的空间中形成新的星系。这样宇宙就多多少少以今日这样的状态不但已经存在了,而且还将继续存在无限长时间。 
为了使宇宙继续膨胀并创生新物质,稳恒态模型需要修改广义相对论。但是所需要的产生率非常低:大约为每年每立方公里一个粒子,这不会和观测相冲突。该理论还预言了,星系和类似物体的平均密度不但在空间上而且在时间上必须是常数。然而,由马丁・赖尔和他的剑桥小组进行的银河系外射电源的普查显示,弱源的数目比强源的数目多得多。人们可以预料,弱的源在平均上讲应是较遥远的。这样就存在两种可能性:或许我们正位于宇宙中的一个强源不如平均源频繁的区域;或者过去的源的密度更高,光线在离开这些源向我们传播时更遥远的距离。这两种可能性没有一种和稳恒态理论相协调,因为该理论预言射电源密度不仅在空间上而且在时间上必须为常数。1964年阿诺・彭齐亚斯和罗伯特・威尔逊发现了从比我们的银河系遥远得多的地方起源的微波辐射背景,这是对该理论的致命打击。它具有从一个热体发射出的辐射的特征谱,尽管在这种情形下热这个字根本不适合,因为其温度只不过比绝对零度高2.7度而已。宇宙是一个既寒冷又黑暗的地方!稳恒态理论中没有一种产生具有这种谱的微波的合理机制,所以稳恒态理论难逃被抛弃的命运。 
1963年两位俄国科学家欧格尼・利费席兹和伊萨克・哈拉尼科夫提出另一种思想,企图用来避免大爆炸奇性。他们说,只有当星系直接相互接近或离开时,它们才会在过去的一个单独的点上相重叠,才导致无限密度状态。可惜的是,星系还多少具有一些侧向速度,宇宙早斯就可能存在过这样的一种收缩相,这时,星系虽然曾经非常靠近过,却能设法避免互相撞击。然后宇宙会继续重新膨胀,而不必通过一种无限的密度的状态。 
当利费席兹和哈拉尼科夫提出其设想时,我正是一名研究生,亟需一个问题以完成博士论文。因为是否有守大爆炸奇点的问题对于理解宇宙的起源关系重大,所以它引起了我的兴趣。我和罗杰・彭罗斯一道发展了一套数学工具,用以处理这个以及类似的问题。我们指出,如果广义相对论是正确的,任何合理的宇宙模型都必需起始于一个奇点。这就表明,科学能够预言,宇宙必须有一个开端,但是它不能够预言宇宙应如何启始的:正因为如此,人们必须求助于上帝。 
审察人闪对奇性看法的变化是十分有趣的。当我还是一名研究生时,几乎没人认真地看待之。现在,作为奇性定理的一个结果,几乎无人不信宇宙是从一个奇眯起始的,物理定律在该处失效。然而,现在我认为,虽然存在奇点,物理定律仍能确定宇宙是如何起始的。 
广义相对论是一种被称为经典的理论。也就是说,它没有顾及这个事实,即粒子不具备精确定义的位置和速度,由于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原理位置和速度的小范围内被“抹平”,不确定性原理不允许我们同时既测量又测量速度。因为正常情形下时空的曲率在和粒子位置的不确定性相比较时非常大,这些以我们没什么影响。然而奇性定理指出,在现在的宇宙膨胀相的开端,时空被高度地畸变,并且具有很小的曲率半径。不确定性原理在这种情形下变成非常重要。这样,广义相对论因预言奇性而导致自身的垮台。为了讨论宇宙的开端,我们需要一种结合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理论。 
那种理论便是量子引力论。我们尚未知道正确的量子引力论应采取的准确形式。我们此刻所拥有的最佳候选者是超弦理论,但它仍有许多耒解决的困难。然而,人们可以期望,任何有前途的理论都应具有某些特征。其中之一便是爱因斯坦的思想,引力效应由被物质和能量所弯曲甚至卷曲的时空来体现。物体在弯曲空间中沿着最接近于直线的轨迹运行。然而,由于时空是弯曲的。所以它们的路径就显得是弯折的,正如同被引力场所弯折的似的。 
另一种在这个终极理论中可以预料的要素是里查德・费因曼的设想,即量子理论可以表达成“对历史的求和”。该思想可以最简单的形式表达成,每颗粒子在时间中走过任何可能的路径或历史。每一路径或历史具有依其形状而定的概率。为了使这种思想可行,人们必须考虑在虚时间里发生的历史,而不是在我们感受生活于其中的实时间城发生的历史。虚时间听起来有点像是科学幻想的东西,其实它是定义得很好的数学概念。它在某种意义上可被认为是和实时间成直角的时间方向。人们把所有具有某种性质粒子历史,譬如讲在某些时刻通过某些点的历史的概率加起来。然后应把这结果延拓到我们在其中生活的实的时空中去。这不是量子力学的最熟知的手段,但它给出和其他方法得到的相同结果。 
在量子引力的情形下,费因曼的对历史求和的思想牵涉到对宇宙的不同的可能性的历史,也就是对不同的弯曲时空的求和。这些代表了宇宙和它之中的任何东西的历史。人们必须指明,在对历史的求和中,应包括哪些种类的弯曲空间。这种空间种类包括具有奇性的的空间,则该理论就不能确定这类空间的概率。相反的,它们必须以某种任意的方法被赋予概率。这意味着科学不能预言时空这类奇性历史的概率。这样,它就不能预言宇宙应如何运行。然而,宇宙可能处于由只包括非奇性弯曲空间的求和所定义的状态。在这种情形下,科学定律就把宇宙完全确定,人们就不必吁求宇宙之外的某物来确定宇宙如何启始。由只对非奇性历史的求和确定宇宙的状态有点像一名醉汉在灯柱之下找他的钥匙:这儿也许不是他遗失之处,但是这儿是他可能找到的仅有的地方。类似的,宇宙也许不处于由对非奇性历史求和定义的状态,但这是科学能预言应当什么样子的仅有的状态。 
1983年詹姆・哈特尔和我提出,宇宙的状态应由对一定种类历史的求和给出。这类历史由没有奇性的,而且具有有限尺度却没有边界或边缘的弯曲空间组成。它们像是地球的表面,只不过多了两维。地球的表面具有有限的面积,但是它不具有任何奇性、边界或边缘。我曾经用实验验证过这一点。我作过环球旅行,而没有落到外面去。 
哈特尔和我所做的设想可以被重新表达成:宇宙的边界条件是它没有边界。只有当宇宙处于这个无边界状态时,科学定律自身才能确定每种可能历史的概率。因此,只有在这种情形下,已知的定律才会确定宇宙应如何运行。如果宇宙处于任何其他的状态,则历史求和中的弯曲空间的种类就要包括具有奇性的空间。人们必须求助于已知科学定律以外的某种原理,才能确定这种奇性历史的概率。这种原理就会是外在于我们宇宙的某种东西。我们不能从我们宇宙之中将其推导出来。而另一方面,如果宇宙是处于无边界状态,在原则上,我们就能在不确定性原理容忍的限制之仙完全确定宇宙应如何运行。 
如果宇宙处于无边界状态,那对于科学而言就太好了,但是我们如何才能知道事情究竟是否如此呢?其答案是,无边界设想对宇宙应如何运行作出了明确的预言。如果这些预言不与观测相符合,则我们就能得出结论说,宇宙不处于无边界状态。这样,在哲学家卡尔・波普定义的意义上说,无边界设想是一种好的科学理论:它可被观测证伪。 
如果观测不与预言相符合,我们就知道在可能历史的种类中必须有奇性。然而,这就大致上是我们知道的一切。我们不能计算出这种奇性历史的概率,因此我们不能预言宇宙应如何运行。有人也许会认为,如果不可预见性只发生在大爆炸处,那不会太碍事,那毕竟是一百亿或二百亿年以前的事。但是,如果可预言性在大爆炸的非常强引力场中失效,那么只要恒星坍缩它也会失效。这种事件仅在我们的银河系中每周就会发生几次。我们的预言能力甚至按照天气预报的标准来说也是非常差劲的。 
当然,人们还会说,我们根本不必在乎发生在一颗遥远恒星处的可预言性的失效。然而,在量子理论中任何不被实际上禁止的东西都能够并将要发生。这样,如果可能历史的种类中包括奇性空间的话,这些奇性可在任何地方发生,而不仅在大爆炸处以及坍缩星之中。这意味着,我们不能预言任何东西。反过来说,我们能够预言事件的这一事实是反对奇性并赞同无边界设想的实验证据。 
那么无边界设想为宇宙做出什么预言呢?第一个预言是,因为宇宙的怕有可能的历史在广延上都是有限的,所以人们用来作为时间测度的任何量都必须有一个最大值和一个最小值。这样宇宙就有一个开端和一个终结。在实时间中的开端即是大爆炸奇点。然而在虚时间中这个开端就不再是奇点。相反的,它有点像地球的北极。如果人们把地球表面的纬度当作时间的类似物,则可以说地球的表面从北极开始。然而,北极是地球上完全普通的一点。它没有任何特殊之处,同样的定律在北极正如同在地球上的其他地方同样地成立。类似的,我们用来标志作�谛槭奔淠谟钪娴钠羰�的事件是时空中的一个通常的点,正如其他的点那样。科学定律在开端处正如在其他地方一样成立。 
人们从和地球表面的类比,也许会预料到,正如北极和南极相似一样,宇宙的终结会和开端相类似。然而,北南二极是对应于虚时间向实时间延拓,就会发现宇宙在实时间中的开端和它的终结可以非常不同。 
约纳逊・哈里威尔和我对无边界条件的含义作过一个近似计算。我们把宇宙当作一个完全光滑和均匀的背景来处理,在这个背景上存在密度的小微扰。宇宙在之前时间中从非常小的半径开始膨胀。最初的这种膨胀称作暴涨,也就是说,宇宙尺度在比一秒还要短暂非常多的每一时间间隔中得到加倍,这正如在某些国家中每一年价格都要加倍一样。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德国也许创下了通货膨胀的世界纪录,一捆面包的价格在几个月的时间内从一个马克涨到一百万马克。但是没有任何东西可与似乎在极早期宇宙发生过的暴涨相比拟,宇宙尺度在一秒的极微小的部分时间内至少增加了一百万亿亿亿倍。这当然是发生在当局政府之前的事。 
暴涨在如下意义上来说,是件好事,它产生了一个在大尺度上光滑而均匀的宇宙,而且这个宇宙以刚好避免坍缩的临界速度膨胀。它还能在相当严格的意义上把宇宙的怕有内容从无中创生出来,这是暴涨的又一好处。当宇宙像北极那样的一个单独点时,它不包含有任何东西。然而,在我们可观测到的宇宙部分至少有十的八十次方颗粒子。所有这些粒子从何而来呢?其答案是,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允许物质从能量中以粒子反粒子对的形式创生出来。那么能量又是从何而来以创生物质呢?其答案是,它是从宇宙的引力能中借来的。宇宙亏欠了极大数量的负引力能的债务,它刚好和物质的正能量相平衡。其结果便是凯恩斯经济学的胜利:一个充满物质的、充满活力的正在膨胀的宇宙。引力能的债务只有在宇宙终结时才能偿付清。 
早期宇宙不能是完全均匀一致的,因为否则的话就会违反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原理。相反的,必须存在对均匀密度的一些偏差。无边界设想意味着,这些密度差别是从它们的基态开始,也就是说,它们是和不确定性原理相一尽可能的小。然而,这些差别在暴涨时被放大了。在暴涨时期结束之后,留下的宇宙是一些地方比另一些地方膨胀得稍快一些。在膨胀稍慢的区域,物质的引力吸引使膨胀进一步减慢。该区域最终会停止膨胀,并且收缩形成星系和恒星。这样,无边界设想可以解释我们四周看到的所有复杂结构。然而,它没有给宇宙作出单独的预言。相反地,它预言整整一族可能的历史,每一个历史都具有自己的概率。也许可能有这样的历史,工党在上次英国竞选中取胜,虽然这种概率很小。 
无边界设想对于上商在宇宙事务中的作用含义极其深远。人们现在广泛接受,宇宙按照定义很好的定律演化。这些定律可能是上帝钦定的,但是它似乎不去干涉宇宙去违反这些定律。然而,直到不久以前,人们都认为这些定律不能适用于宇宙的开初。那就要依赖上帝去旋紧发条,并让宇宙顺着它的意愿的方式去运行。这样,宇宙的现状是上帝对初始条件选择的结果。 
然而,如果某种像无边界设想的东西是正确的话,则情况就会大大改观。在那种情形下,物理定律甚至也适用于宇宙的开端,这样上帝就没有选取初始条件的自由。当然它在选取宇宙要服从的定律上仍然具有自由。然而,这里并没有许多选择的余地。也许只存在很少数目的定律,这些定律是自洽的,并能导致像我们自己这么复杂的生物的存在,他能询问什么是上帝的性质。 
甚至即使只存在唯一的一族可能的定律,它也只不过是一族方程。究竟是什么东西将生命之火赋予这些方程,使之产生一个受它们制约的宇宙呢?难道终结的统一理论是如此之咄咄逼人,以至于其自身的实现成为不可避免?虽然科学能解决宇宙如何启始的课题,它仍然无法回答这个问题:为何宇宙必须存在?我对此没有答案。 

Friday, April 6, 2012

你所不知道的三国关羽zz三国杀人人小站

亮点:
华容放曹——在华容道拦截曹操的是刘备,但是他去晚了,所以被曹操跑掉了。。。。。

桃园三结义——《三国志》上没有关于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结义的记载,只是说他们恩若兄弟; 
青龙偃月刀——关羽的兵刃是长矛,其实吕布的兵刃也是长矛,张飞的兵刃并非丈八蛇矛,而是一般的矛; 
三英战吕布——公孙瓒没有参加讨董联盟,所以刘、关、张三人也未曾参加,也就不会有虎牢关三英战吕布; 
温酒斩华雄——此乃江东猛虎——孙坚所为; 
徐州诛车胄——此乃刘备所为; 
斩颜良,诛文丑——斩颜良确有其事,诛文丑的却是曹操所为; 
土山约三事——关羽是战败被擒,并非有“土山约三事”如此堂皇之事; 
过五关,斩六将——关羽离开曹操后,直接从许昌南下往汝南投奔刘备,并未发生过五关,斩六将之事; 
古城斩蔡阳——此亦乃刘备所为; 
华容放曹——在华容道拦截曹操的是刘备,但是他去晚了,所以被曹操跑掉了; 
战长沙——刘备南征荆南四郡,四郡守望风而降,黄忠便随长沙太守韩玄同降,并未发生战斗; 
单刀赴会——本末倒置,实乃鲁肃单刀会关羽,“单刀”乃军士之佩刀; 
水淹七军——此乃天灾人祸,非人谋; 
刮骨疗伤——此时华佗已经死了两年,因此并非华佗所为,似乎只是一般的军医所为; 
麦城凛然拒降——孙权使人劝降,关羽诈降,在城头虚插旌旗,从别门撤退,被吕蒙算到,半路截杀之; 
关公与女色——曹公与刘备围吕布与于下邳,关羽启公,布使秦宜禄行求救,乞娶其妻,公许之。临破,又屡启公。公疑有异色,先遣迎看,因自留之,羽心不自安。如此看来,关圣大帝也有七情六欲; 
关公月下斩貂蝉——关于貂蝉,正史上没有记载。《三国演义》在吕布死了以后,也未对貂蝉作交代。关公月下斩貂蝉,大多史学家认为是虚构。如果是真事,关羽也太不配做男人了。 
关羽的儿子——关平是关羽的亲生长子;关兴是文官,年轻的时候就死了;关索乃虚构人物;关羽还有一女,相传叫银屏,嫁与李恢之子。顺便说一下张苞,他还为成年就夭折了; 
赤兔马和周仓——赤兔马确为吕布所骑,但吕布战败后,不知去向;周仓在《三国志》中没有记载,而且也有很多和《三国演义》记载不相符的野史,似乎是个虚构的人物; 
至于,追命吕蒙,玉泉显圣等,不用说也知道是子虚乌有,不多说。综观《三国演义》关羽之壮举,也就斩颜良是史实,其他均为移花接木或虚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