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April 30, 2010

体操年龄门背后的阴谋 董芳霄10年青春为谁背黑锅zzSina

“应该是她个人及家人的行为”。。。

温哥华冬奥会带给国人的自豪感尚在萦绕,阳春四月却传来一个坏消息。
国际奥委会裁定董芳霄年龄造假,取消中国体操女队在悉尼奥运会上获得的团体铜牌,这也是中国奥运史上第1块被收回的奖牌。受到牵连的包括刘璇等五名队友。
董芳霄一案由来已久,但真相始终躲在黑暗之中。体操中心官员曾表示,董芳霄年龄造假“应该是她个人及家人的行为”。这一说法也被网友进行调侃:中国运动员的荣誉属于国家,丑闻却都属于个人。
根据国际体联的调查,2000年,董芳霄仅有14岁。14岁的她如何能够操纵这一阴谋呢?如此庞大有序的造假事件,如果没有相关部门授意,一个小女孩怎么可能有如此大的能量?是谁站在黑暗里指挥了她?董芳霄究竟替谁背了黑锅?自1984年参加奥运会以来,中国体育代表团共获得386块奖牌,如今却要从中划掉1块。如果不能查出是谁动了董芳霄的年龄,背负这份耻辱的就不该是董芳霄一人,而是整个国家。
舆论漩涡中的官员们或是守口如瓶,或是掉转枪口。面对国际奥委会的处罚决定,原本要申诉的不再申诉,原本喊冤的不再喊冤,纷纷指责不正之风,宣布加大惩治力度。
幽怨死去的才力,浴池搓澡工邹春兰,摆地摊的艾冬梅,沉默不语的董芳霄,金牌灼耀的盛世里,却常见被遗弃的面孔。悉尼奥运会结束后,有伤在身的董芳霄在某些压力下,带伤为河北省效力九运会。打封闭上场的她率队赢得女团金牌并获得自由操冠军,却断送了美好前程。因耽误治疗被确诊为股骨头坏死,先后进行了多次手术,最终黯然退役。
10年前,青春逼人的董芳霄和队友们在领奖台上高高站起,当时你我都在台下高声欢呼。如今该是埋单的时候了。谁该埋单,难道只是董芳霄和她几位无辜的队友吗?

Thursday, April 29, 2010

英文翻译:原来 yellow book 不是“黄书”啊

 
 

Sent to you by tony via Google Reader:

 
 

via 有意思吧 by webmaster@u148.net ( 有意思吧 - 单身农民 ) on 4/28/10

www.u148.net

 

sporting house 妓院(不是"体育室")
dead president 美钞(上印有总统头像)(并非"死了的总统")
lover 情人(不是"爱人")
busboy 餐馆勤杂工(不是"公汽售票员")
busybody 爱管闲事的人(不是"大忙人")
dry goods (美)纺织品;(英)谷物(不是"干货")
heartman 换心人(不是"有心人")
mad doctor 精神病科医生(不是"发疯的医生")
eleventh hour 最后时刻(不是"十一点")
blind date (由第三者安排的)男女初次会面(并非"盲目约会"或"瞎约会")
personal remark 人身攻击(不是"个人评论")
sweet water 淡水(不是"糖水"或"甜水")
confidence man 骗子(不是"信得过的人")
criminal lawyer 刑事律师(不是"犯罪的律师")
service station 加油站(不是"服务站")
rest room 厕所(不是"休息室")
dressing room 化妆室(不是"试衣室"或"更衣室")
horse sense 常识(不是"马的感觉")
capital idea 好主意(不是"资本主义思想")
familiar talk 庸俗的交谈(不是"熟悉的谈话")
black tea 红茶(不是"黑茶")
black art 妖术(不是"黑色艺术")
black stranger 完全陌生的人(不是"陌生的黑人")
white coal (作动力来源用的)水(不是"白煤")
white man 忠实可靠的人(不是"皮肤白的人")
yellow book 黄皮书(法国政府报告书,以黄纸为封)(不是"黄色书籍")
red tape 官僚习气(不是"红色带子")
green hand 新手(不是"绿手")
blue stocking 女学者、女才子(不是"蓝色长统袜")
China policy 对华政策(不是"中国政策")
Chinese dragon 麒麟(不是"中国龙")
American beauty 一种玫瑰,名为"美国丽人"(不是"美国美女")
English disease 软骨病(不是"英国病")
Indian summer 愉快宁静的晚年(不是"印度的夏日")
Greek gift 害人的礼品(不是"希腊礼物")
Spanish athlete 吹牛的人(不是"西班牙运动员")
French chalk 滑石粉(不是"法国粉笔")
pull one's leg 开玩笑(不是"拉后腿")
in one's birthday suit 赤身裸体(不是"穿着生日礼服")
eat one's words 收回前言(不是"食言")
an apple of love 西红柿(不是"爱情之果")
handwriting on the wall 不祥之兆(不是"大字报")
bring down the house 博得全场喝彩(不是"推倒房子")
have a fit 勃然大怒(不是"试穿")
make one's hair stand on end 令人毛骨悚然—恐惧(不是"令人发指——气愤")
be taken in 受骗,上当(不是"被接纳")
think a great deal of oneself 高看或看重自己(不是"为自己想得很多")
pull up one's socks 鼓起勇气(不是"提上袜子")
have the heart to do (用于否定句)忍心做……(不是"有心做"或"有意做")
What a shame! 多可惜!真遗憾!(不是"多可耻")
You don't say! 是吗!(不是"你别说")
You can say that again! 说得好!(不是"你可以再说一遍")
I haven't slept better. 我睡得好极了。(不是"我从未睡过好觉")
You can't be too careful in your work. 你工作越仔细越好。(不是"你工作不能太仔细")
It has been 4 years since I smoked. 我戒烟4年了。(不是"我抽烟4年了")
All his friends did not turn up. 他的朋友没全到。(不是"他的朋友全没到")
People will be long forgetting her. 人们在很长时间内会记住她的。(不是"人们会永远忘记她")
He was only too pleased to let them go. 他很乐意让他们走。(不是"他太高兴了,不愿让他们走")
It can't be less interesting. 它无聊极了。(不是"它不可能没有趣")

 

查看详情评论:英文翻译:原来 yellow book 不是"黄书"啊

本文原始链接:http://www.u148.net/article/20899.html

欢迎大家访问:有意思吧 Www.U148.Net - 分享·情怀·超越 ,不仅仅是娱乐!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

 
 

5 个 cd 命令小帖示

备忘。

 
 

Sent to you by tony via Google Reader:

 
 

via LinuxTOY by Toy on 4/27/10


cd 是 Linux 命令行下最常用的命令之一。但是你真的了解 cd 命令的所有用法吗?我将在本文中向你介绍几个本人常用的 cd 命令小帖示,它们可以让你提高操作效率。

  1. cd

    不带任何参数,直接执行 cd 命令,这将转到你的 home 目录。其效果和 cd ~ 相同。

  2. cd -

    在 cd 命令后跟一个短横线,将转到你上一次访问的目录。这跟 cd .. 不同,后者将转到上一层目录。

  3. cd ~user

    这条命令和 cd ~ 很相似,不过它是转到 user 的 home 目录。

  4. cd old new

    该 cd 命令带两个参数,其作用是将上次所执行 cd 命令中的 old 替换成 new 并予以执行。比如我先前 cd 到 /usr/bin 目录,现在我想 cd 到 /opt/bin 目录,则可以执行:

    cd usr opt 
  5. $CDPATH

    这是一个与 $PATH 类似的环境变量,我们可以将经常访问的目录赋值给该变量,多个目录使用 : 分隔。这样,我们就可以直接 cd 到这些目录。对于需要频繁访问的深层次目录,这极为有效。例如:

    CDPATH="$HOME/.config:$HOME/.config/uzbl" 

补充一点,以上帖示在 zsh 中测试通过。其他 shell 可能会稍有不同。

分类: Cli, Tips | 永久链接 | 收藏到 del.icio.us | Email 给好友 | 25 评论 | 捐助本站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

 
 

Wednesday, April 28, 2010

小故事一则(节选自爱枣报)

有个男人站在华盛顿的一个地铁站里拉小提琴。45分钟的时间里,他演奏了6支巴赫的曲子。这个时候正是上班高峰,人潮很 多,但大多数人是在赶去上班的路上。四分钟后,小提琴家收到了他的第一笔小费:一位女士把钱扔进了琴盒,停都没停就继续走了。几分钟后,有个人靠在墙边听 他拉琴,不过那个人看看表,又继续前进。很显然,他上班要迟到了。在45分钟内,只有6个人停住脚步并稍加停留。大约有20个人给了钱,但依然按照他们正 常的速度继续前进。
他一共收到了32美元。
当他结束了演奏,周围恢复往日的平静,没有人注意到发生过的变化。
没有人喝彩,也没人发现身边的大师。

没有人知道,这个小提琴家是Joshua Bell,世界上最好的音乐家之一。他用一把价值350万美元的小提琴演奏了难度极高的系列乐曲。

他在地铁演奏之前两天,Joshua在波士顿一座剧场的演奏会的票全部售光,平均票价100美元。当褪去明星光环,仅以普通音乐人身份出现时,我们 会注意到美么?我们会停下来欣赏么?我们会在一个未曾想象的场合里意识到天才的存在吗?
or
艺术究竟是什么?受人万众追捧的高雅艺术,有多少观众不是随波逐流,而是真正因为欣赏艺术内在美而来?何谓一个好的艺术作品?

Sunday, April 25, 2010

阿里巴巴的零知识证明

有点意思。

 
 

Sent to you by tony via Google Reader:

 
 

via 科学松鼠会 by 奥卡姆剃刀 on 4/24/10

战争中你被俘了,敌人拷问你情报。你是这么想的:如果我把情报都告诉他们,他们就会认为我没有价值了,就会杀了我省粮食,但如果我死活不说,他们也会认为我没有价值而杀了我。怎样才能做到既让他们确信我知道情报,但又一丁点情报也不泄露呢?

这的确是一个令人纠结的问题,但阿里巴巴想了一个好办法,当强盗向他拷问打开山洞石门的咒语时,他对强盗说:"你们离我一箭之地,用弓箭指着我,你们举起右手我就念咒语打开石门,举起左手我就念咒语关上石门,如果我做不到或逃跑,你们就用弓箭射死我。"

强盗们当然会同意,因为这个方案不仅对他们没有任何损失,而且还能帮助他们搞清楚阿里巴巴到底是否知道咒语这个问题。阿里巴巴也没损失,因为处于一箭之地的强盗听不到他念的咒语,不必担心泄露了秘密,而且他确信自己的咒语有效,也不会发生被射死的杯具。

强盗举起了右手,只见阿里巴巴的嘴动了几下,石门果真打开了,强盗举起了左手,阿里巴巴的嘴动了几下后石门又关上了。强盗还是有点不信,说不准这是巧合呢,他们不断地换着节奏举右手举左手,石门跟着他们的节奏开开关关,最后强盗们想,如果还认为这只是巧合,自己未免是个傻瓜,那还是相信了阿里巴巴吧。

"零知识证明"说的是示证者向验证者表明他知道某种秘密,不仅能使验证者完全确信他的确知道这个秘密,同时还保证一丁点秘密也不泄露给验证者。阿里巴巴的这个方案,就是认证理论"零知识证明"的一个重要协议。

除了被俘后如何靠情报保命这个问题,零知识证明在社会领域中还有着很多应用场合。例如你证明了一个世界级的数学难题,但在发表出来之前,总是要找个泰斗级的数学家审稿吧,于是你将证明过程发给了他,他看懂后却动了歪心思,他把你的稿子压住,把你的证明用自己的名义发表,他名利双收,你郁闷至死,你去告他也没用,因为学术界更相信的是这位泰斗,而不是你这个无名之辈。

这并不是天方夜谭,而是学术界常见的难题,前些年有个博士生告他的泰斗级导师剽窃他的成果,但除了令师生关系恶化外没有任何效果,最后他使出了撒手锏,称他在给导师审阅的论文的关键公式中,故意标错了一个下标,而这会导致整个推导失败。学术委员会一查果真如此,但还是有倾向于泰斗的声音,有人说那是泰斗的笔误,只不过让你发现了而矣,并不能证明那公式就是你推导出来的。

这个博士生故意标错下标,不能说他没有心眼,但他没有把"零知识证明"理论用好,以致于落到这种地步。"零知识证明"早在1986年就被A.Fiat和A.Shamir用数学的方法给出了解决方案,并在同年申请了美国专利,但由于该理论可能被用于军事领域,专利局被军方密令搁置,6个月后,军方命令:"该申请发表后会有害于国家安全……所有美国人的研究未经许可而泄露将会被判刑罚款"。看来军方认为作者肯定是美国人了,但作者实际上是在美国申请专利的以色列人,研究也是在以色列的大学里做的,军方这个命令摆了个大乌龙,虽然两天后撤消了,但已经成为了学术界的笑柄。

这个笑柄也说明了一个问题,即"零知识证明"非常重要。基于数学的推理虽然非常复杂,但思路却很简单,上述的阿里巴巴方案就是其中之一。其它的一些方案,也都是像这样遵循着分割和选择(Cut and Chose)协议的。

例如图论中有个哈米尔顿回路(Hamiltonian Cyclic)问题,说的是多个顶点的全连通图,若有一条通路通过了所有顶点,且每个顶点只通过一次,那这就是哈米尔顿回路。如果顶点较多的话,即使用计算机穷举计算很难找出这条回路,因为通路的可能性真在是太多了。

如果松鼠会贴了一张全连通图(命名为A图)悬赏哈米尔顿回路,而且任命我(奥卡姆剃刀)作为评审官,你幸运的找到了一条,那该怎么办呢,将结果直接发给我吗?千万不要,因为保不齐我会将你的成果让给了我的亲信。那你该怎么办呢?应该这么办:

1、你将A图的顶点搞乱了,并生成一张新图,只是顶点的位置变了,而新图顶点之间的连线关系与A图是完全一致的。这时,新图中每个顶点与A图中每个顶点的对应关系你是清楚的,而且新图中的哈米尔顿回路你也是知道的。

2、你将这张新图发给我,没错,就是仅仅一张新图,上面并没有画着你发现的牛B回路。

3、我收到后,对你提出两个问题中的一个:一是证明新图就是从A图变形过来的,所有顶点和连线的关系完全一致,二是画出新图中的哈米尔顿回路。

4、如果你真的找到了A图的哈米尔顿回路,这两个问题当然都能轻松回答。需要注意的是:你只需要回答第3步的其中一个问题,千万不要两个问题一并回答,否则我就知道你关于A图的哈米尔顿回路了,你就SB了。

5、我还是不相信你,因为有可能你只是将A图变了形,却根本不知道A图的哈米尔顿回路,而我在第3步时恰好要求你证明新图就是从A图变形过来的,你当然能证明。或者有可能你找了个你知道哈米尔顿回路的图,但这张图跟A图一点关系都没有,而我在第3步恰好要求你画出这张图的哈米尔顿回路。

6、我要求你从第1步开始重复这个验证过程,随着次数的增加,第5步那种巧合的可能性就越来越低,如果你多次能回答对第3步中的问题,那我还不相信你已经找到了A图的哈米尔顿回路,那我就是一个傻瓜。

7、为了表明我不是傻瓜,我在松鼠会群博里宣布你找到了A图的哈米尔顿回路,而这时我并没有看到你所画的A图的哈米尔顿回路。

回到你证明了世界级的数学难题的问题,你可以用这种分割和选择协议来进行零知识证明,来保护你的权利。你公开声称你解决了这个数学难题后,验证者会给你出一个其它的题,而能做出这道题的前提条件是已经解决了那个数学难题,否则的话无解,而且这个条件是学术界所公认的,这个题就是所谓的平行问题。不出所料,你靠着已经解开数学难题的基础把这个平行问题做出来了,但验证者还是不信,他又出了一道平行问题,你又做出来了,多次较量后,验证者就确信了你已经解决了那个数学难题,虽然他并没有看到具体的解法。

大家已经看出来了,零知识证明需要示证者和验证者的密切配合,但如果你只是一个数学界的无名之辈,即使你宣称你解决了数学难题,也不会有人跟你配合着玩零知识证明,那你该怎么办呢?

我告诉你一个可以在法庭上都能当作有效证据的招数,你将证明打印好,选择一个最可靠最权威的邮政公司,把它寄给自己,当你收到这个扣着邮戳的包裹后,不要打开,把它放好,然后就可以把证明寄给数学泰斗。如果他用自己的名义发表了,不必着急,等他依靠其影响力把这个证明炒热后再出手,你上法庭控告他,他当然不承认,在法庭上你将那个没开封的包裹拿出来,上面清清楚楚地盖着时间戳,这就证明了你包裹里的证明是发生在那个时间戳之前的,加上之后的你邮给泰斗论文的邮件存根,和泰斗以自己名义发表论文的时间,三者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证据链,泰斗灰头土脸名声扫地,而你大获全胜名利双收。

参考文献:《通信网的安全-理论与技术》,王育民等编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5

本文地址(转载请注明出处): 复制
收藏、分享这篇文章: 豆瓣 新浪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QQ空间 qq书签 GOOGLE书签 MySpace 百度搜藏 鲜果 做啥       更多...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

 
 

Saturday, April 24, 2010

地震真的增多了吗?

上次看了一篇类似的文章,个人觉得,这个地震的频率的确可能是在正常范围之内。

 
 

Sent to you by tony via Google Reader:

 
 

via 科学松鼠会 by 资讯小分队 on 4/23/10

earthquake 最近地震报道较 多,加上正在喷发的冰岛火山,不禁让人们觉得现在我们进入了一个地震活动高发期。最近6个月中,萨摩亚群岛、印尼苏门答腊、海地、智利、中国青海都发 生了地震,公众很容易因此认为现在进入了地震活动的高峰期,但实际上地震和火山的活动数百万年来 都很稳定,尤其是最近几年,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有些时候,一连串的地震可能会在相隔较短的 时间内发生,不过这纯粹是巧合,就像沙子散落在光滑表面时有一些会聚集在一起一样。但就算这样,去年一年中发生的地震次数也没有超过平均值。

根据1900年以来的纪录,平均来说,一年中会有17次震级在7.0~7.9之间的大地震,1次8.0或以上的特大地震。去年一年中,有1次地震超过8.0级,还有16次在7.0~7.9级之间,几乎就是平均值。火山活动也在正常范围内。

不过人员伤亡的数字和往年相比确实变化 很大。由于世界人口持续快速增长,以前一场大震或火山可能只能造成少数伤亡,但现在位于断层带(fault line)的整个城市都会受到威胁。1980到1989年间约59000人死于地震,1990至1999年间数字是近115000人,2000至2009年则是约689000人。仅仅2010年就有22万多人死于地震。由于人口的持续增长,这一数字还将增加。

科学家正在努力研究地震问题,计算机模拟已经有了很大进 步。此外,还有超过8000处的地震监测站可以帮助研究者确定哪些地区受袭击的风险最大,以便让人们改进这些地区的基础设施。据信,有一些地区风险特别大,比如印尼苏门答腊省,去年9月其首府巴东附近地震,超过1千人死亡,而这有可能只是一系列地震的开始。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也可能有风险,它位于北安纳托利亚断层(North Anatolian Fault) 西北,过去1500年间伊斯坦布尔遭受大地震十几次。印度德黑兰和北部大片地区也处于危险地带,它们位于喜马拉雅山前带(Himalayan front,山脉和邻 近平原的交接地带)。有研究人员认为,震后捐款固然可贵,但也应提高对相关研究的资助。

消息来源:英国《时代》4月17日报道

图片来自 Corbis

拟南芥 审稿

本文地址(转载请注明出处): 复制
收藏、分享这篇文章: 豆瓣 新浪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QQ空间 qq书签 GOOGLE书签 MySpace 百度搜藏 鲜果 做啥       更多...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

 
 

Thursday, April 22, 2010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美国(转贴)

我觉得这个基本说的比较属实和客观。

 
 

Sent to you by tony via Google Reader:

 
 

via 阮一峰的网络日志 by 阮一峰 on 4/21/10

前几天,思楠写信来,推荐"天涯论坛"的一个长帖。

作者写了近10万字,介绍他所知道的美国。读完之后,我觉得确实别开生面,又知道了不少事情。而且,文中大量第一手的数据和介绍,有资料价值,所以我做了一些整理,将它转贴在下面。

原文中,作者有大量的议论。但是,美国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国家,我想还是让每个人自己判断吧。所以,我把这些议论都删去了。

============================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美国(删节版)

作者:看上去很吊

出处:天涯论坛

1. 房价

美国的房价与人口分布相关。一般而言,东西两岸(主要是纽约及周边的城市,还有加州)贵一点,中间地区便宜。另外,美国几乎人人有车,所以每个人的生活范围扩大了很多,买房时候的选择余地也很多。
  
美国房子的中间价目前在20万美元左右。前面说过,东西两头贵,所以美国中间大部分地方的房价,都不到20万美元。我今年到过美国的两个中部城市,一个是底特律,一个是堪萨斯城,就人口而言,这两个城市在美国排在10-50位之间,算是二线城市。但是人口100万都不到,中国大一点的县城都比它大。房价也便宜,一个楼都只要10几万,甚至不到10万,20万出头都是很好的房子了。
  
但是这些城市恐怖的一面,就是人口少,根本看不到中国熙熙攘攘的人群。晚上睡觉,外面路上一点响动都没有,自然也没有什么丰富的夜生活。事实上,住在这些二线城市的美国人也是挺无聊的,所以年轻人还是会往纽约、洛杉矶等大城市跑。
  
2. 收入
  
美国是一个大企业主导的国家,每个城市大同小异。买东西,都去沃尔玛;吃饭,都去subway;买家电,都去Bestbuy;买衣服,都去GAP;买鞋子,都去Nike......这些大企业几乎垄断了美国人所有的日常消费,是个无处不在的巨无霸,因此自然也要在每个地方聘用当地的员工。再加上电信、银行,小城市里的美国人有很大比例都是在这些大企业工作,收入也都很均衡,大约在3-4万一年,这就构成了美国所谓的中产阶级。
  
一年收入3-4万,除去税和保险,也就2-3万,再除去生活费用,算一半,一年存下1-2万。买个15万的房子也要10年。但是这些人都是本地人,很多在当地就有房子,因此买房的需求都没那么强烈。

什么行业工资高?多是有技术含量的行业,比如医生、律师、金融、技术。在美国,你有一门别人不会的手艺,收入总是相对会高点。微软的工程师,最底层的,年薪基本上在10万美刀左右。而白宫的秘书,放在中国,肯定是高级公务员,但是前段时间新闻说,也就3万多一年。

微软公司总部所在的西雅图,房价比一般的二线城市高很多。除了微软的原因,还因为它靠海,房价有炒作的价值。数据显示,西雅图房价的中间数从1989年的22.1万飙到2006年的最高时候的44.7万。但是现在金融危机,中间数又跌回了34万。如果你是微软的工程师,一年有10万收入,税和保险大概占到1/3,到手6-7万,一年可以存4-5万,那么大概需要将近10年的时间买一个房子。当然这只是中国人思维,美国人可能存不下这么多。
  
当然不是人人都能够在微软得到一份年薪10万的工作。如果你在星巴克做服务员,收入也就在3-5万的范围。那么要买西雅图的房子的话,压力就大很多了。

3. 大学

相比房价,教育对美国人来说,是一件更可怕的事情。大家都知道,美国最好的学校哈佛、耶鲁、普林斯顿等8所常青藤大学,此外,还有一些学校不是常青藤,但是完全是一个档次的,比如斯坦福、芝加哥、麻省理工、加州理工。这些学校加起来总共20个,都是私立的。所以要评判美国学校档次,排名前20的算一个档次。美国人稍微有点钱的,都是想挤进这些学校。在那里,四年下来基本上都要20万美金,一般人都负担不起。
  
这20个学校之后是州立学校,每个州1-2所。构成了美国大学20-100名的学校。但是加州例外,加州有10所,而且每所排名都不错。大家都熟悉加州伯克利,在我们看来都是大牛校。但是在加州,只要稍微能读书的,基本上都能考进去----这是一个伯克利的哥们跟我说的。其实想想也不奇怪,前面已经有20所大学了。

州立学校对本州的学生便宜点,像加州学生进加州系统的这10所大学,一年学费大概7000-8000。要更便宜的,是社区大学,一年只要几百块钱。当然也是一分钱一分货。

4. 洛杉矶

洛杉矶是美国第二大城市,很多人以为应该高楼林立。但是事实上,洛杉矶的高楼没有几幢,更大面积的地方是小楼。这里有很多原因。有的说是洛杉矶处于地震带,不宜建高楼;有的说美国人本来就不喜欢高楼,洛杉矶有的是地方,自然都建小楼了。
  
的确,洛杉矶是个巨大的城市,加上周边的区县。如果以每小时100公里速度开车的话,从东到西要一个小时,从北到南也要一个小时。

洛杉矶是块状结构。每个区定位不同,有一些好区,比如好莱坞、比佛利、靠海的santa monica,房价动不动就是上百万,几百万几千万也不少见。

总体而言,在洛杉矶买房要比在美国的二线城市贵很多,但是选择余地同样还是大很多。如果是个年轻人,您首先可以买公寓,美国人叫condo,相当于中国的商品房。以洛杉矶市中心金融区为例,一个比较新的公寓楼售价30-40万美元,面积在70-150平米不等。对照美国人均4-5万的收入,这个价格其实算高了。
  
pasadena是白人聚居的区,环境要好很多,房价大概就接近了100万。地段更好的hollywood, santa monica几个区,同样100万左右的房子,面积就要小很多,院子也没那么大。

洛杉矶房子的均价,现在是40万左右,那么40万以下的房子都在哪里?其实这些便宜房子都在洛杉矶很外延的地方。过去几年,美国房地产业发展,也是造城运动。但是美国不像中国,无法拆迁。因此只能在城市外沿造新城。所以洛杉矶外延乌压压一片全是房子。再往外可能就是牛场了。这些房子都很新,而且款式也差不多。但是没有人气,卖不出去。现在价格跌到20万,也没人买。因为毕竟工作不方便,虽然房子是便宜,但是每天开车来回要两个小时,实在不是什么太好的选择。
  
5. 移民

涌进洛杉矶的人五花八门。其中很大一部分人,都是墨西哥人和其他亚非拉底层人民。

美国有500万非法移民,绝大多数都是老墨。而洛杉矶是离墨西哥最近的城市之一,因此很多老墨都在这里安营扎寨了。墨西哥人吃苦耐劳,几乎所有脏活累活全是他们包了。老墨对生活要求不高,只要有份工作就满足了。

美国政府对这500万非法移民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美国也不能没有他们。把他们都赶走了,谁来干脏活累活。更何况他们的工钱都很低,老板们愿意用他们,只是表面上装傻。
  
所以在洛杉矶,你去沃尔玛,工作人员清一色的老墨老黑。只有在堪萨斯城,沃尔玛才是白人当服务员。

6. 纽约

纽约市由五个区组成,最核心的区是曼哈顿。曼哈顿长什么样呢?它其实是一个狭长的半岛。曼哈顿59万平方公里的面积上,住着163万人。如果再往上看,整个纽约5个区790平方公里,人口827万。

曼哈顿岛上基本都是高楼了,有些楼都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了,外表可能显得十分陈旧,好在美国人注重维护,内部的装修也在不断更新,因此里面住着还是很舒适的。你看看《老友记》就有大致的感觉了。
  
曼哈顿的房价自然也不会便宜了。一般2室2厅100平米多一点(使用面积),至少都是100万美元了,折算面积的话1万美金一平米起,高不封顶。

有没有便宜的,也有。就是面积小一点。类似于那种单身公寓,一个卧室的,价格也是1万美金一平米,总价50万也能买到。
  
美国有物业税。如果你在曼哈顿有一个100几十万的房子,一个月大概要交1000块钱。这只是一个大概数,根据房子的不同而不同。
  
那么曼哈顿居民的收入是多少?美国官方数据说,曼哈顿人均收入10万一年,号称美国首富区。我前面说了,在美国大部分地区,10万一年算高薪了,微软、Google给工程师才这个价。但是注意,曼哈顿因为富人太有钱了,因此普通居民也就"被平均"了,其实在曼哈顿,3-5万也是普通人的工资。很多行业,比如新闻、比如广告、甚至于金融行业底层非核心的岗位,也就是3-5万的收入。要在曼哈顿买房,压力在美国毫无疑问是最大的。更何况,曼哈顿的消费要比美国其他地方稍微高一些。
  
当然,普通人即便在曼哈顿上班,也不会在曼哈顿买房。房价贵是一方面,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很多高楼挤在一起,生活太压抑了。所以,很多人跑到岛外的其它区或者新泽西买房。出了曼哈顿,房价会立即便宜很多。同样档次的公寓楼在曼哈顿要100万,隔了一条河的布鲁克林价格可以差一半,50-60万就能拿下。如果还是觉得贵,你可以去皇后区,价格还可以便宜一二十万。同时,纽约的地铁十分发达,上下班也十分方便。

7. 物价

以下是一些常用商品的大概价格(美元)----

  * 355毫升罐装可乐,4元/12罐
  * 橙汁,3-5元/2升
  * 鸡蛋,2元/12个
  * 鸡,3-5元/只
  * 烤鸡,5-8元/只
  * 猪肉,2-3元/斤
  * 牛肉,2-4元/斤
  * gala小苹果,1元/斤
  * 香蕉,8毛/斤
  * 葡萄,1-2元/斤
  * 卷心菜,3-5毛/斤(蔬菜水果价格随季节小幅波动)
  * 土豆,2-3元/10斤
  * 黄瓜,0.5-1元/根
  * 食用油,4-6元/升
  * 西红柿,1-2元/斤
  * 曲奇饼干,2-3元/个
  * 小蛋糕、面包,<1元/个
  * 20厘米直径的Cheese蛋糕,3-5元/块
  * 万宝路香烟,3-5元/包
  * 啤酒,1-2元/小瓶(酒吧价格5-6元)
  * 星巴克咖啡,2-4元/杯
  * 固定电话+无线网络,40元/月
  * 手机,40-50元/月(包月)
  * 煤气,10-20块/月(冬季近20元)
  * 电费(含垃圾清理、扫街费),90元/月
  * 高露洁牙膏,2-3元/支
  * 海飞丝洗发水,6-7元/瓶(750毫升)
  * 毛巾,5-7元/条
  * 保鲜膜、锡箔纸,2-3元/卷
  * 笔记本电脑,500-1000元/台
  * 打印纸,5-6元/500张
  * 圆珠笔,1-2元/10支
  * 一般办公桌/电脑桌,100-300元/个
  * Levis牛仔裤 40-60元/条
  * GAP T恤,15-30元/件
  * GAP 外套,30-60元/件
  * Guess,CK的衬衫,裤子,60-120元/件
  * Nike,Adidas鞋子、运动服、40-80元/件
  * Converse帆布鞋,50元/双
  * Polo羊毛衫,30-60元/件
  * Armani男士夹克,100-300元/件
  * 西装,400-2000元/套
  * Coach的背包,200-400元/个
  * UGG的棉鞋,120元/双
  * 肯德基/麦当劳套餐(汉堡+薯条+可乐),5-8元/套
  * 一般的餐厅,10-20元/人

上面列出的那么多,有些东西的价格,可能会因为地区和季节的不同而不同。另外,美国有消费税,大概为8%-10%,每个州不一样。买100块的东西要付108元。吃饭要给小费,一般是税后10-20%。

总体而言,美国人月入2000-3000的话,日子还是过得去。你拿100元钱去超市,能够买上一推车的东西。过年过节去买衣服,你拿1000元钱也可以买不少。

美国的蔬菜水果相对要比鸡肉猪肉贵,因为蔬菜水果有季节性,无法按需大规模生产;再一个原因,就是有保鲜期。所以美国的沃尔玛很少卖蔬菜水果,因为无法实现全国物流调配。蔬菜水果一般都在一些地方性的超市卖。而且美国还有一个特色就是有farmer's market。就像中国的赶集,都是定期定点的,农民拉着新鲜的蔬菜水果到市中心来卖,很受美国人欢迎。新鲜而且品种多,当然价格也比超市里面的高。这些农民就是看到了大型零售商做不到的市场。

8. 税

美国人认为税很重,这也是他们骂政府的主要原因之一。那么美国个人一般要交多少税呢?这实在是一个不好回答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美国有一个返税制度。老百姓每年都要报税,向政府说明自己一年收入多少,该交多少税,已经交了多少税,然后政府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情况,返回一部分税款。

就个人所得税这一块而言,一般3-5万年薪的人,1/3-1/4的收入都要用来交税(具体包括联邦税、州税等不同种类)。收入越高,个税越高。

在返税的环节,总体而言就是家庭负担越重(供房、有小孩),返税越多,有的甚至能够全部返回。而刚毕业的没家产的单身小青年,负税最重。

除了个人所得税,美国还有一个消费税。你买任何东西,都要交消费税,每个州税率都不相同。比如拉斯维加斯所在的沙漠地带的内达华州的消费税在7%左右,好像是美国最低,你买100块的东西要付107块钱。而隔壁的加州则为10%,得付110元。金融危机以来,很多州都调高了消费税,调高1个百分点政府消费税的收入就能增加10%还多,这是一个十分可观的数目。当然,每调高一次,美国老百姓就骂一次,毕竟是在你身上拔羊毛。

除了个人所得税和消费税,个人税负还有一块大头,就是物业税。物业税也是根据地区和具体住房条件不同而不同。同样有冗长的法律对住房的用途和档次就行分类,不同州的税率不一样,豪宅物业税最高,一般的住宅大概1-2%,2007年美国全国平均物业税率为1.38%。前面提到过的,你在曼哈顿有100万的一套100平米房子,每个月大概要交1000多元的税。

物业税能够抑制投资购房,但是还是有钱可赚的。一套曼哈顿100平米的房子如果有2-3个卧室,一个月能够租2000-4000元,税后还赚1000-3000的样子。

美国的税是重的。算上企业税转嫁到个人头上的那部分,美国人收入的接近一半用来交了各种税费。

9. 中小学

美国的中小学阶段,都是以公立学校为主。当然也有私立中小学,质量也不错,不过一年可能要好几万学费,除非特别有钱的,一般人不会考虑。

公立学校按学区招生,所以美国人为了小孩的教育,也买学区房。美国虽然没有人为设立的重点高中,但是只要知道学校是在哪个区的,好不好大家都是明白的。

美国的中小学不要学费。但是其它杂费还是有一些,一年大概几百块钱。上下学都有校车接送,那种黄色的大巴,美国电影里也很常见。而且小学生读书基本上没什么压力。

美国学生高中毕业考大学,都是自己申请的。每个人会申请好几所学校,有时会被它们同时录取,自己选择一个。申请的时候主要提交这么几个材料。一个是高中的成绩单、排名,第二个是SAT考试,相当于我们的高考。SAT在美国一年考7次,学生到了高二、高三都可以去考,只要在申请之前拿到分数就可以了。考砸了还可以把成绩取消掉重考。这两个是最主要的。美国的大学招生主要也是看分数,看排名的。某个大学如果要说我们录取新生的素质高,就拿出SAT成绩来比,或者说我们百分之多少的学生的高中成绩是排在前10%的。此外还有推荐信,你得过什么奖之类全都一起附上,这些就有一些水分了。

10. 交通运输

美国几乎每个人都有车,每年到DMV(相当于我们的车管所)去登记一下,几十块钱;每两年做一次尾气排放测试,也是几十块钱。此外没有政府方面其它的费用。考驾照,也是几十块钱,无需任何强制的培训,只要觉得自己会开了就可以去考。另外就是保险,就看你自己了,一年500-1000的车险都在正常的范围内。

油价也相对便宜,从洛杉矶到旧金山,大概600公里的路程,按照现在的美国油价,开600公里左右的油费大约在50美元,折算成人民币350元。而且美国高速公里几乎没有收费站。

飞机票也相对便宜,从东北角的纽约到西南角的洛杉矶,横跨整个美国,往返机票加上税费大约在300美元,折算成人民币2000元。所以即便是一个月1000-2000美元的低收入人群,出门旅游都不是什么遥远的事情。

11. 国土

美国90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和中国相当。但是同样也有很多不太适合居住的地方。

第一个就是天寒地冻的阿拉斯加,这个只有60几万人居住的州,面积比新疆还要大一点。

其次,美国西南地区,内华达、亚利桑那和新墨西哥州,大部分都是荒漠地带。西部其它的一些州,像犹他、科罗拉多西部、蒙大拿、怀俄明,很大一块是山地。那里除了部分地区有一些矿物和木材资源,或者适合搞一些旱地农业及畜牧业,居住环境也是不太理想的。这一块面积加起来(美国西部11个州,除了靠太平洋的加州、俄勒冈州和华盛顿州以外的8个州)达220万平方公里,略少于西藏和内蒙古的面积总和(230万平方公里)。这么一大块地的人口总数却只有2100多万,与内蒙古相当。其中一半人口集中在凤凰城、丹佛、盐湖城、拉斯维加斯的四个大城市及其附近。

不难发现,美国广阔的西部地区,其实跟中国的西部也有几分类似。气候干燥,缺乏水资源。像拉斯维加斯就是建立在沙漠中的城市;实在生存不下去了,只好开赌场。不过这一大片地区有着大量的国家公园,像科罗拉多大峡谷、黄石公园都在这个区域内。美国人大概因为没什么历史,没有什么太多的名胜古迹,因此这些国家公园成为美国人旅游的首选。旅游业是这些地区很大的一笔收入。单单黄石公园一年的游客数量跟中国入藏游客相当。

那么美国哪些地区适合居住?或者说美国人住在哪里?统计数据告诉我们,美国人口最多的四大州为加州、德州、纽约州和佛罗里达州。这四个州人口总共大约1亿。也就是说三分之一的美国人生活在这四个州。如果再深入分析一下,就会发现这些地区的人口其实十分集中。纽约州大约2000万人口,其中1300万是生活在纽约市及其周边的八个县当中(不包括邻近的新泽西等州)。加州70%人口集中在北加州的湾区和南加州的洛杉矶----圣地亚哥一线。德州的2/3人口分布在休斯敦、达拉斯、圣安东尼奥和奥斯丁四大城市圈。佛罗里达30%的人口住在迈阿密。

这里顺便附带说说美国的土地制度。美国从政府到个人都可以拥有土地。比如国家公园,就是联邦政府拥有的土地;州公园(State park)就是州政府拥有的土地。这些公园无论是山区还是沙漠,都是政府所有;而政府一般会把路修通,对公众开放。有些土地是丘陵、森林、荒漠,没有使用价值,连观光价值都没有,政府也会把这些地圈起来,算作"国有土地"。所以像犹他、内华达这样"穷山恶水"的州,70%以上的土地都为政府所有,这样的地就叫做公共土地(public land)。

12. 拉斯维加斯

20世纪初,拉斯维加斯还是一个沙漠小镇。周围几百里没有人烟。气候十分恶劣,干燥,稍微呆上几个钟头,就能马上感觉到嘴唇和皮肤干裂。

真正让拉斯维加斯发家的有两件大事。一是上个世纪30年代,美国政府在拉斯维加斯的边上建了胡佛大坝,形成了一个人口湖,这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大量的水资源;同时胡佛大坝吸引了不少游客,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第二个是赌博业在内华达州的合法化。很多赌徒开始跑到山高皇帝远的拉斯维加斯去赌钱。所以拉斯维加斯在1940----1950年间开始了第一轮的发展。1900年的时候拉斯维加斯的居民只有25个人,到了1960年,拉斯维加斯的居民达到了6万多人。

在赌场正规化之后,拉斯维加斯进入了第二轮的发展。现在,市中心拉斯维加斯大道上的一些大酒店,都是在这之后开始建造的。人们去拉斯维加斯玩,基本上就是逛这条大道,也不是很长。大道两边的酒店上面是客房,下面都是赌场。此外还有一些吃饭、洗澡等服务行业。另外一个就是演出。脱衣舞依旧是有的,但是拉斯维加斯估计考虑到长远发展,这些年一直在提升整体的文化层次,所以现在一些大酒店基本上都是正规的秀,不少都是挺有文化的东西,门票都要几十元,甚至上百元美金。脱衣服的场子基本上被挤到小巷子里去了。

发展到了今天,拉斯维加斯有50万居民。整个城市几乎没有实业,主要靠旅游、博彩和会展业。因此受宏观经济影响很大。经济好的时候,大家都去那里玩,住酒店、赌钱、看秀、吃饭;但是当经济不好的时候,赌场就空空荡荡了,很多公司的会展计划都压缩了。

除了旅游和赌博,不得不说拉斯维加斯的房地产。在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之前,维加斯也造了大量房子,相当一部分是酒店式公寓,吸引外地投资客。2001年的时候,拉斯维加斯房价的中间数在12万美元,然后一路攀升,到了2006年最高点的时候接近30万美元。然后开始掉头,现在中间数跌到13万美元,而且下跌的趋势还没有停止。拉斯维加斯也是美国这次次贷危机的重灾区。

所以像拉斯维加斯这样的城市,本身几乎没有资源。走出靠旅游、赌博这样一条发家致富的道路,应该是成功的。但是也应该看到,这些行业,包括房地产,都是建立在实体经济的基础之上,抗风险性非常弱。经济下滑的时候,人们可以不去旅游,但是吃饭的钱不能省。这就是此次经济危机为什么给拉斯维加斯这样的城市一个沉重的打击,而沃尔玛却能够在此波危机中,一支独秀,销售额稳步增长的原因。

13. 图书馆

美国每个地方,从城市到乡村都有公共图书馆。图书馆是属于地方上的,一般是属于一个县(county)或者一个市,由地方政府办。本地居民可以免费使用,只要出示身份证,证明你住在这里,就可以得到一个图书证,很快只要5分钟。一本书可借三个星期,还可以延期。图书馆在本地区有多个分馆,你可以在任何分馆借书,如果你所在的分馆没有你要的书,但是其他分馆有,你可以预定,他们会把书从别处调来。你借的书可以在任何分馆还,没有限制,很方便。

图书馆有各种书籍,较多的是小说,传记,其他的书多贴近生活需要,比如旅游攻略书,世界各地的都有,当然也包括中国。也有知识性的,历史地理,科学等等。

特别好的是,都有一个少儿图书部,里面的书适合各个不同年龄的孩子,从一两岁的孩子到十几岁,图文并茂,各种各样,种类繁多。

除了书,一般还有报纸杂志。多数有录像带,如今是DVD。主要是一些艺术性比较强,比较严肃的电影,以及科教文化等内容的记录片。有的还有音乐CD。图书馆有电脑,主要用于查寻图书,但是也可以上网,免费的。还有的图书馆出借地图,甚至小型雕塑,用于家庭装饰。

另外,有的大学图书馆也对公众开放,虽然要收费,但费用很少。

14. 绿卡

对大部分中国人而言,读书和工作是比较可行的定居美国的两条道路。80年代、90年代来美国读书的,几乎是清一色的理工专业。因为那个时候中国人相对比较穷,只有靠美国大学的全额奖学金才能过来读书。而美国大学里面,往往只有理工专业才会有充裕的资金招研究生。而且招的几乎都是博士。

中国人要留在美国,最大的问题就是身份问题。学生身份结束之后,必须转成工作签证,它需要公司帮你申请。所以你不能像美国人那么潇洒地可以先不找工作,或者做个体户。你必须先要找到工作,而且公司要愿意帮你申请工作签证。否则就是黑户口。

有了工作签证,如果有人打算长久呆在美国的话,就可以考虑申请绿卡了。绿卡也是由公司帮你申请。所以你必须老老实实呆在公司,不能给老板发脾气说不干了,否则工作签证以及绿卡申请都会失效。所以对中国人而言,进大公司是理想的选择,大公司如果不裁员,基本上不会有不太开心的事情。而一些小公司,帮你申请了工作签证或者绿卡,就让你卖力干活,还压低工资,你有苦也说不出。不过就我个人的感受而言,美国人公司相对而言都是比较好一些;有些过分的老板往往是华人或者亚洲人。

申请绿卡有排期,就是申请的人多,排队等。但是每个国家都不一样。发达国家很快就可以拿到。需要等待时间最长的就是中国、印度、墨西哥这几个难兄难弟。911之后美国收紧移民政策,大概中国人要4-5年才能等到。所以现在从你来美国读书,到工作签证,再到拿到绿卡,将近要10年。

对于大部分靠读书来美国的人而言,走的都是这样一条类似的道路。有些人可能觉得太辛苦,那些也有捷径,嫁个美国人或者有绿卡的直接解决问题。

除了读书之外,如果有钱,可以通过投资移民过来。

(完)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

 
 

Drag and drop attachments onto messages

Amazing feature!
采用拖拽的方式在Gmail中添加附件,经测试在chrome下正常工作。

 
 

Sent to you by tony via Google Reader:

 
 

via Gmail Blog by The Gmail Team on 4/15/10

Posted by Adam de Boor, Software Engineer

I'm always looking for ways to save time. Suppose I want to attach some files to an email, and I already have a folder open containing those files.


I used to have to click "Attach a file," find the photos, click them, etc. Starting today, if I'm using Google Chrome or Mozilla Firefox 3.6, I can just drag and drop the files to attach them — easy as pie.



We'll enable this for other browsers as soon as they support this feature. For now, you can drag and drop attachments in Chrome and Firefox only.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

 
 

Wednesday, April 21, 2010

Photos: Inter 3-1 Barcelona

A fantastic night!

 
 

Sent to you by tony via Google Reader:

 
 

via INTER.IT - EN full on 4/20/10



MILAN - Wesley Sneijder, Maicon and Diego Milito replied to Pedro's opening goal for the visitors to give Inter the edge in the Champions League semi-final tie against Barcelona and keep the Nerazzurri firmly on the road to Madrid.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

 
 

网站技术分析报告之——开心网

有点意思,原来要考虑这么多东西。

 
 

Sent to you by tony via Google Reader:

 
 

via 月光博客 by williamlong (williamlong) on 4/19/10

  读者投稿:一直在研究互联网技术,经常访问这样那样的网站,突发奇想,为什么我们不去看看这些网站的技术架构是怎么样的呢?研究一下源代码?于是便有了这个系列,首先找谁呢?还是找山寨版的开心网开刀吧,这个开心网,不是那个开心网,呵呵。

  坦白说,我不太想注册,也不想研究太多太多,一般来说,一个网站最重要的是首页,Ok,那我们就从首页开始吧。

  本系列文章仅仅是个人研究发布,仅供参考。

  分析工具:各种浏览器,firebug(一个基于firefox的插件)

  开心网首页是一个简单的登陆页,居然做到了385.2KB之大,像开心网这么大的流量,每多1kb就意味着每天N多的钱哪。我没有找到官方的pv 或独立Ip的数据,根据alexa的数据参考一下吧,估计日均独立IP为528,000,我们估计按每独立IP访问一次登陆吧,实际上可能少一些,因为很多用户可能直接在首页上登陆了(alexa的数据也不是那么可靠,供参考吧)。

  开心网的网页每增加1k,我们需要多少带宽?算一下,我们需要528,000/1024=515MB/天的带宽,然后我们平均一下,按一天24小时用户访问很平均来计算(实际上不可能,一般峰值访问会是平均值的一倍以上),每秒需要消耗带宽是528000 / (24小时 * 60分钟 * 60秒)=6Kb,考虑到峰值,估计要到12k以上。

  看官,像开心网这么简单的登陆,完全可以控制在100k以内的大小,为什么要这么多呢,一会儿看网页的分析就可以知道了。这是什么概念?385-100=285k,再算出带宽得出:285k * 12k / 1024 = 3.3M.乖乖,开心网每天需要添加3.3M的独享带宽。3.3M的带宽会是多少钱呢?我们就以中档的机房来举例,北京中档的3M独立带宽,怎么也得3-5万块吧,再加上CDN的带宽,估计开心网每年需要为此增加5-8万的费用。

  分析一下开心网存在的问题:

  1. Javascript文件直接写在了网页当中

  开心网的登陆页有大量的javascript的代码,这样的代码一方面不利于维护,另一方面,也不利用用户加载页面。大致计算了一下,开心网登陆页一个有180余行的javascript代码,而总代码仅在336行,也就是说代码中的javascript代码占了1/2 强。

  2. 网页没有开启gzip

  根据文件头返回的信息可以看到,开心网应该在linux上搭建了nginx ,添加gzip应该不会是很难的事吧?而且像html及静态js/css这些文件,gzip后起码可以减少50%的传输量,当是这一项,就可以每年省下上百万的费用。

  当然有人会反对,认为gzip会加重服务器的压力,并且客户端解压的时间与减小文件大小带来的传输速度不会有太多好处。但我认为,对于静态文件来说,可以放到独立的服务器,这个服务器可以把文件压缩后放到缓存中,这样不用去读IO,响应速度会提高。同时,虽然现在用户的带宽都已经是512k的 adsl以上了,但是为什么我不可以让用户更快的看到我们的网页呢?退一万步说,用户真的在乎这个快几秒的,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减小带宽的压力以节省成本呢?如果把节省下的这些钱去奖励员工,没准他们可以给我带来更多的惊喜呢。

  3. Javascript没有做任何处理

  开心网的 javascript可真有意思,他们的开发人员代码质量还不错,起码注释写得还不错,可是问题是,你需要把这些注释都发到客户端么,难道开心网想教我们怎么写javascript代码?这样的代码发到客户端,既占带宽又会泄密网站的代码。

  开心网的核心javascript文件xn.core.js有105k,这么大的其中注释占了不少的代码,我尝试使用yahoo和google的压缩工具进行压缩,但因为代码中有错误无法完成,所以只好放弃。但我估计这个js,最基本的压缩去除空行和注释,可以减少1/5左右的大小,如果进行一些混淆的话,应该可以在40k左右,如果再gzip的话,应该就只有15k以内了。

  4. 图片文件过大

  登录页有一个157k的sys-bj2.jpeg文件,天啦,这么大的。我下载这张图片一看,发现这个图片实际是同几张图片组合的。他们的设计人员其实是想减少网页对服务器的请求数,所以把几个图片合并到一块。但是,他们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我们要减少请求数,一般是把小图片,一般是几k的36 px* 36px以下的小图片合并,而不是把大图片也合并。因为小图片数量多,而大图的合并,也会增加图片的大小。我将这个图片用ps再优化一下,优化到 66k,也没发现明显的失真。所以我认为,就算是大图,也可以优化到80k以内,而不是如此157k大小的图片。

  再多一句,这个图片总量才5个合并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并且图片最大的有600px*255px,而最小的只有10px*10px以下,这种合并没有任何益处,百害而无一益!

  总结

  开心网作为一个访问量非常大的网站,网页结构也非常简单,理应做得更小,比如在100k以内。从我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主要问题集中在 javascript,gzip和图片上,代码质量总体还可以。当然,我们不仅只是挑刺,也应该看到一些好的地方,如下:

  1. 首页处理得比较到位,虽然javascript也没有压缩,但总大小只有108k

  2. 文件请求数较少,这个和开心网本身有关,开心网本来就不是一个网页结构复杂的网站,所以文件数自然会比较少了

  3. 静态文件和网页分开部署

  4. Javascript注释比较好,但不应该发到客户端

  重要建议:

  1. 开启gzip压缩

  2. 压缩javascript及css,并将这些文件缓存起来

  最后,这次的分析就写到这里了,就事论事而已,和任何网站及相关的人员没有任何关系,呵呵。

  来源:读者Conis投稿,原文地址。版权声明:本文授转月光博客刊登,其他非授权网站媒体转载,需要添加作者网站地址http://iove.net,否则视为侵权。

评论《网站技术分析报告之——开心网》的内容...

相关文章:

统计广告
关于我们: 地址 - www.williamlong.info 我的Google Reader - 我的Twitter - 我的Facebook - 月光博客Twitter
月光博客投稿信箱:williamlong.info(at)gmail.com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