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September 12, 2014

玻尔兹曼大脑:我们的世界是真实的吗?zz

这是一个用物理和逻辑来对表面上看很难证明/证伪的问题进行讨论的例子。

相关参考:关于有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一个悖论:洛施密特悖论
洛施密特悖论,又称可反演性悖论,指出如果对符合具有时间反演性的动力学规律的微观粒子进行反演,那么系统将产生熵减的结果,这是明显有悖于熵增加原理的。
针对这一悖论,玻尔兹曼提出:熵增过程确实并非一个单调过程,但对于一个宏观系统,熵增出现要比熵减出现的概率要大得多;即使达到热平衡,熵也会围绕着其最大值出现一定的涨落,且幅度越大的涨落出现概率越小。[1]:p.196现在已有的一些实验结果[12],与玻尔兹曼的叙述基本相符。
(ref: wikipedia)

原文地址:http://songshuhui.net/archives/90494,删掉了无关图片。


几百年前,有个叫笛卡尔的人提出过一个著名的思想实验。设想有一个"邪恶魔鬼"既强大又聪明,而它整天不干别的、唯一的任务就是欺骗我。确切地说,是围绕我的一切感官制造一个幻觉,让我以为自己看见了一个完整的外部世界——但这个世界并不存在。事实上,它还营造出了我的全部身体,而我的身体也不存在。那么,我如何判断"现实"中的我感知到的一切是不是真实的呢?

那句人尽皆知的"我思,故我在"就出自这个思想实验——不管魔鬼怎么欺骗,我作为思考的主体一定是存在的。但是这不能解决外部世界是否为幻觉的问题。笛卡尔本人最后动用了上帝,这恐怕不能让现代读者满意。其它类似的思想实验也没有一个能干净利落解决这一问题的——印度哲学有摩耶,希腊哲学有洞穴隐喻,中国哲学有庄周梦蝶,科幻读者会想到缸中之脑,电影爱好者会想到黑客帝国和盗梦空间……不过不管怎么看,这都是个纯粹的哲学命题吧。

但是事实上,物理学也堂堂正正在里面掺和了一脚。而这个邪恶魔鬼的物理学版本,就叫做玻尔兹曼大脑。

宇宙的起源为什么是低熵的?

路德维希·玻尔兹曼这个名字通常会和19世纪末的热力学联系在一起,玻尔兹曼大脑也不例外。事实上,它是源自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产物。

我们都听说过墨菲定律:事情只要能变得更糟,总会变得更糟。这时热力学第二定律会冒出来半开玩笑地解释说,因为孤立体系里事物的无序度(熵)不可能自发减少嘛。杯子能自动变成碎片,碎片不能自动变成杯子;空气分子会均匀分布在屋子里,而不会突然全跑到左半边、让右边的人憋死。但是,为什么会这样呢?

玻尔兹曼提出过一个巧妙的基于概率的解释。假如所有的空气分子都龟缩在房间的一个小角落,那么这样可能的分布方式数量很小。假如空气分子均匀分布在房间里,可能的分布方式数量就超级大。现在你任选一个时刻看一眼这间屋子,你看到它的气体非常不均匀的概率,几乎就是零。事实上,你就在这里等上一千亿年,也不见得能等到气体全跑到左半边的那一瞬间。之所以孤立系统的熵不会自发减少,因为熵高的状态出现的概率大。

但是这个解释有一个严重的麻烦。如果熵高的状态概率大,那么它不管什么时候的概率都应该很大——概率是数学,数学可是无视时间流逝的。可是熵又在随时间增加,所以我们如果一路推回过去,宇宙起源的时候熵应该很小才对。那么,这个起源点何德何能,凭啥就可以占据一个概率小的低熵状态?

一般人的第一反应是人择原理。如果没有低熵的开端,我们就不会存在,也就不会问出"为啥我们看到了低熵宇宙起源"这个问题。这个回答没有错,但并没有解决问题:初始的那个低熵态,是哪来的[注]?就算我们把它推给上帝或超级智慧外星生命体,也不过是变成了上帝的低熵是哪来的新问题……


图片修改自Sean Carroll From Eternity to Here

对此,玻尔兹曼本人给出了另一个巧妙的解释:涨落。

玻尔兹曼和他的涨落理论

他说,按照概率,确实高熵的容易出现——但我可没说低熵的就绝对不能出现。再小的概率,也不是时间的对手,一群猴子敲打字机都能敲出莎士比亚呢。只要你等得足够久,总有一天你能等到小概率事件,看到气体全聚在半边、碎片自动变成玻璃的那一天。这种小概率事件就是"涨落"的结果。既然等得越久,越可能出现大的涨落,那么全宇宙这么大的涨落也不是不可能的嘛。

的确,这种概率低得无以复加,如果我们是外来的观测者,一眼望过去不可能看到这么大的涨落和这么大的低熵态。但是,我们生活在宇宙内部。如果宇宙没有出现这样的涨落,我们就不能存在!既然我们已经存在了,那么我们必须存在于这个涨落之中,我们当然也就必须能看到涨落。

于是玻尔兹曼的宇宙是这个样子的:



玻尔兹曼涨落理论的宇宙图景,修改自Sean Carroll

大部分时候,宇宙都待在高熵期。

少数时候,宇宙产生了小的涨落。

极少数时候,宇宙产生了巨大的涨落,允许智慧生命存在——所以有了ABC这些点。

注意,不管你生活在B和生活在A,宇宙对你看起来都是一样的——区别是在B点你会觉得"右边"是过去、是低熵,而在A点你会觉得"左边"是过去、是低熵。但是放眼整个时间线,左和右没有区别,两个方向上物理定律都能用,数学也是完美的。

多么美妙的解决方案啊。如果世界只停留在这一步该多好。

但是不行。你已经咬了第一口,就得整个儿吞下去。你不能只拿好处、不接受苦果。

而玻尔兹曼解释的苦果,就是玻尔兹曼大脑。

邪恶物理学家的缸中之脑,或玻尔兹曼脑

从概率上讲,小的涨落比大的涨落多。事实上是多得多得多。那么,既然前提是我们拥有意识,应当预测,我们身处所有能产生意识的涨落中,最小的那一批。好比说我现在告诉你气体真的都在屋子的左半边,那你还是应该预测气体在左半边均匀分布,而不是进一步聚集到左四分之一。

但是我们现在的宇宙里有那么多的恒星和星系,甚至很多都可能支持生命。要这么多干嘛?明明一个银河系,不,甚至一个成分合适的太阳系就可以支持生命存在了啊?如果一切都是涨落,那么小小的太阳系独自涨落出来的次数显然比整个低熵宇宙涨落出来的概率大得多。

还没完。涨落是靠概率的,所以是无所不能的,那我们干脆让它涨落出来一个孤零零的大脑(或者电脑,或者任何意识的载体)就是了!确实很难,但是考虑到大脑这么小,里面的粒子数量这么有限,这应该要比涨落出来一个宇宙容易多了。这个大脑会像银河系搭车客指南里的那头鲸鱼一样,刚刚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并为之惊叹,转瞬之间就恢复到虚无状态之中。而这样的大脑,其总数量肯定比这太阳系里的七十亿大脑要多得多。从概率上讲,我们都应该是这样的大脑,正如概率上讲我们看到气体应该均匀分布一样。

什么,你说你的生活很丰富很充实,和那种瞬间体验截然不同?没关系,既然连大脑都能涨落出来,再涨落几个虚假的记忆又有何不可?连成套的感官输入也一起涨落出来又有何不可?区区一个大脑里面再怎么复杂,其概率还能比外面千亿太阳的概率更低?(假如真的更低,那你这个大脑是怎么从宇宙里"自然"诞生的?)你以为你是在屏幕前看这篇文章,焉知你不是一个缸中之脑,呃,不是一个虚无高熵宇宙中涨落出来的玻尔兹曼大脑?

这回不是空想出来的邪恶魔鬼或者邪恶科学家了。这看起来是堂堂正正的物理学给出的预测啊……怎么办?难道就这么向虚无主义投降么?

解铃还须系铃人

果子吃到一半,发现是苦的。怎么办?在这个例子里,可能还就得坚持吃完,依然靠物理学来解决问题。

物理学家对待这个问题有很多种路线。比如费曼就提出过一个著名反驳:绝大部分玻尔兹曼大脑看到的应该是四周一片虚无,能拥有完整感官输入的大脑所占比例微乎其微;不过这个反驳也有一个小小的弱点,那就是那些大脑应该一开始就面对虚无被逼疯掉了,根本不可能像我们这样安心思考,也就不会提出这个问题。更多的理论是从分析而非综合的角度出发,讨论其他已知物理事实如何影响玻尔兹曼大脑。不过,我最喜欢的一个理论——来自物理学家西恩·卡罗尔(Sean Carroll)——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他论仔细审查了涨落,发现它有一个大麻烦:虽然当初玻尔兹曼提出它是为了解释我们的过去,但其实它做不到这一点。

现在我们的宇宙处在熵"中等"的状态。请问我们宇宙的过去是什么样的?如果问的是"什么样的过去宇宙能自然演变为我们现在的宇宙",那么当然是更低熵的宇宙。但是请问以下两种状态哪一种更为可能:先涨落出来了一个超级低熵的宇宙然后自然演变成我们现在的中等状态,还是直接就涨落出来了中等状态?
按照涨落理论,当然是熵越高的状态出现概率越大。而我们的宇宙的熵在增加,此时此刻的熵比一百年前的熵高。所以,最大的可能是,我们这个宇宙是在上一个瞬间刚刚涨落出来的产物,而不是在138亿年前涨落出来然后自然演变到今天的结果。我们应该处在最低点C上,而非A或者B;我们的过去和未来应该都是更高的熵。

但是这不是我们观测到的场景,我们看到的过去分明是大爆炸。当初我们引入涨落理论就是为了解释过去,但是细究之下它的预测和我们的观测不符,那么这个理论就该抛弃掉。

所以更加可能的解释是:我们生活在母体创造的虚$%@VQ$error42^#F@t,生活在一个不靠涨落就能存在的低熵世界里。我们看到的一切不是涨落的结果,而是某种比涨落概率大得多的事件的产物。在这个事件面前,不管玻尔兹曼太阳系还是玻尔兹曼大脑都重新变成了可以忽略不计的小概率。

可是这个新的事件是什么?老实说,我们还不清楚(不清楚="我们有很多假说,只不过没有一个假说能说服大多数人")。毕竟这一切都是有限框架下的一套推论,我们对于宇宙学和量子引力理论的了解还太浅,甚至最后发现整套玻尔兹曼理论都不成立也是有可能的。但至少,知道你不太可能是个虚空中的玻尔兹曼大脑,也许有助于睡个好觉——毕竟,按照某些哲学流派,物自体是不可知的,管好自己的感官就是了,何必在意它是"真"还是"假"呢。

  • [注]不错,很多人提出过很多方法,试图解释为啥一个低熵的开端是"自然"的。问题是,如果低熵作为开端是自然的,那么它作为结束、作为任何一个中间状态同样应该是自然的。要知道,我们有CPT对称定理:物理定律在时间+电荷+手性三重反演下,不会改变。如果在我们的宇宙中,随着时间流逝,低熵变成高熵是自然的、反之不自然,那么我们也能创造或者找到其中的一个小区域,在那里电荷相反,手性相反,高熵变成低熵是自然的。于是热力学第二定律就不满足CPT定理。那么我们要么扔掉热力学第二定律(没门),要么扔掉CPT定理(违背实验观测),要么就得承认低熵开端并不自然。物理学家休·普莱斯(Huw Price) 称之为"双重标准原则":宇宙的任何初始状态如果是"自然"的,那么它作为最终状态也必须是自然的。玻尔兹曼的涨落解释就成功避免了这个问题——在涨落理论里,左和右是对称的,宇宙不管往前推还是往后推,大部分时间都在"自然"的高熵态,只不过偶尔出些小波动。

关于

本文首发于果壳网-科学人,编辑:Calo。源于亲王@马伯庸在微博的提问:哪位大侠能简洁明地解释一下什么叫玻尔兹曼大脑?网上搜了一下,还是似懂非懂一头雾水....

Wednesday, April 9, 2014

自然的阴谋论和不自然的科学思维zz同人于野

你相信“巧合”吗?

当然相信。世界非常大而且非常复杂,每天要发生很多很多事,绝大多数事情之间并没有什么因果关系。可是正如人很善于在本来没有规律的地方寻找规律,我们也非常擅长在本来没有联系的事情中发现联系,并且用一个简单理论对这些事情进行解读。

我的理论没有什么进一步的证据,而且我也不需要什么进一步的证据,但是我的理论可以解释这些看似“自然”其实“不自然”的事件,我发现其背后有一个不可告人的目的。这种解读,就是阴谋论。

 


1. 美国的阴谋

比如2014年3月马航MH370航班事故发生之初,整个事件还在被定性为“失联”期间,互联网上充斥着各种阴谋论。其中有一个理论说,马航失联其实是中美“两个大佬”较量的结果,而且中方目前稳操胜券。这篇奇文把近期的国际形势 — 包括乌克兰局势紧张、日本右翼政府的态度软化、朝鲜半岛的微妙变化、西方阵营出现的裂痕和泰国局势未能朝预期方向发展 — 和国内形势 — 改革进展、两会前金融波动、昆明火车站恐怖袭击和河南隧道爆炸事故,都通通联系在一起,认为只有全盘考虑这些因素,还要结合“三年前发生在菲律宾马尼拉的人质事件与奥巴马即将在四月展开的访问活动”,才能理解一架客机为什么会失联。

如果你觉得这个逻辑实在太不可思议,那是因为你不经常上网看时事军事论坛。有人专门写这种文章。他们旁征博引无所不知,从国际政治讲到国内形势,最后主题归于两点:第一,所有坏事,都是国际敌对势力故意针对中国搞出来的;第二,所有好事,都是中国政府巧妙安排的。总而言之,中央正在跟美国下一盘很大的棋。

当然,也有人认为中美两国政府都不是世界上最强的力量 — 真正的大boss是罗斯柴尔德家族。我曾经兴冲冲地买过一本《货币战争》,而且真的被书中前面的阴谋故事所吸引,一直看到罗斯福才把书扔了。

中国流行国际大棋论,美国则流行专门针对美国政府的阴谋论,而且相信的人很可能并不比中国少。芝加哥大学的研究人员最近针对以下六个最流行的医学阴谋论对1300个美国人进行了调查

  1. FDA为了医药公司利益而禁止自然疗法;
  2. 政府明知手机致癌而不作为;
  3. CIA故意让美国黑人感染艾滋病毒;
  4. 转基因食品是削减人口的秘密手段;
  5. 医生和政府明知疫苗会导致孤独症;
  6. 公共饮用水加氟是化学公司排污的手段.

结果发现,49%的美国人至少相信其中一个,18%的美国人相信三个。所以这其实是一个人们普遍相信阴谋论的时代。

相信阴谋论很可能是人的一个思维本能。人们总是希望能给复杂而混乱的世界找个简单的解释,这个解释就是有某个强大的力量,怀着一个不可告人的目的,在控制一切。据Kent大学的几位心理学家研究 [Scientific American (September 2012), 307, 91. ]发现,相信一种阴谋论的人,往往也会相信其它阴谋论,甚至是互相矛盾的阴谋论。越相信戴安娜其实并没有死是假死的人,越容易相信戴安娜其实是被谋杀的 — 反正政府有些事没告诉我们!

所有这些阴谋论都有一个共同的思维模式。这个思维模式就是不承认巧合,不承认有些事情是自然发生的,认为一切的背后都是有联系,都有目的。

这种思维有道理吗?我们必须承认这个世界上的确有阴谋,不可能所有政府在任何时候都是无辜的。但是阴谋是有限度的。根据Business Insider一篇文章考证,以下这个九个美国政府的阴谋,是真实发生了的:

  1. 禁酒令期间,美国政府曾经故意往工业酒精中加入某些化学品使其不能被转化成可用于兑酒的普通酒精,这些化学品是致命的,而且造成超过一千人死亡;
  2. 公共卫生机构打着治病的旗号征召了感染梅毒的黑人来做研究,却从未真正给人治疗;
  3. 超过一亿美国人使用的小儿麻痹症疫苗被一种病毒感染,有研究认为这个病毒会导致癌症,但政府并没有采取有效行动;
  4. 导致越战全面升级的“北部湾事件”中的某些冲突其实并未发生,是美国故意夸大来作为战争借口;
  5. 军方曾经计划在国内搞恐怖袭击嫁祸古巴 — 未能实行,但的确计划了;
  6. 政府曾经在受试者不知情的情况下拿美国和加拿大公民做毒品人体实验;
  7. CIA曾秘密在太平洋打捞一艘苏联潜艇,其上有三颗带有核弹头的导弹;
  8. 美国政府曾经违反禁运协议向伊朗出售武器,并把钱用于资助尼加拉瓜武装;
  9. 海湾战争前夕,一个十五岁的科威特女孩在美国国会作证,说她目睹了伊拉克士兵把婴儿摔死在地上。事后证明这个女孩是科威特驻美大使的女儿,整个作证是公关公司导演的。

跟前面那六个最流行的(仅限于医学相关的)阴谋论相比,这九个真正的阴谋坏到了什么程度?光难度就至少低了一个数量级。

正如林肯说“你可以在所有的时间欺骗一部分人,也可以在一段时间欺骗所有的人,但你不可能在所有的时间欺骗所有的人。”想要完成一个阴谋非常困难,而且就算做成了也有很大的曝光风险。一个整天在军事论坛看阴谋论的人,如果看了这些真实发生了的阴谋,可能会觉得美国政府原来没有想象的那么坏。事实上,维基解密网站曝光了一批美国政府的外交密件之后,《金融时报》专栏作家吉迪恩・拉赫曼发表评论文章认为这反而提高了美国政府的形象,他说

无论是欧洲和拉美的左翼人士,还是中国和俄罗斯的民族主义右翼人士,长期以来都一直近乎肯定的认为,美国人关于其外交政策的一切公开说辞,只不过是在为某种秘密议程打掩护。该议程可因兴趣而变,或者为了照顾大公司(哈里伯顿(Halliburton)!)的利益,或者为了颠覆某个左翼政府,或者为了削弱对手国家。无论美国的秘密议程是什么,它肯定是存在的——只有那些天真到愚蠢的人才不这么认为。

 

……

然而,经过长达两周的曝料,维基解密非常充分地揭示出,美国在任何特定问题上所持的公开立场,通常与非公开立场并无两样。目前仍有许多电报尚未曝光,或许其中还潜藏着一些惊人的事件。但是,过去两周曝光的文件罕有证据证明,美国外交政策中存在耍两面派或背信弃义之处。世界各地的阴谋论者对此一定非常失望。

 


2. 合理性与可能性

 

想要对任何事情的真伪都给以正确判断是不可能的,我们只能在有限的条件下合理评估每件事的可能性。阴谋论之所以不足信,并不是因为我们不应该质疑政府 — 每个人都有权质疑政府 — 而是因为其成立的可能性很低。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在《思考,快与慢》这本书中总结了人的种种认知偏误,其中有一个偏误,在我看来非常适合说明阴谋论思维的错误。卡尼曼说,假设有一个叫Linda的单身女性,31岁,直率而聪明。作为哲学系学生的她曾经非常关注歧视和社会公正,并且参加过反核游行。根据这些情况,请你评估以下对Linda的种种描述之中,各自的可能性大小排名:

  • Linda是个小学老师;
  • ……
  • Linda是个银行出纳员;
  • Linda是个买保险的;
  • Linda是个热衷于女权运动的银行出纳员。

结果几乎所有受试者都认为“Linda是个热衷于女权运动的银行出纳员”的可能性,比“Linda是个银行出纳员”更高。但这是不对的!A和B同时成立的可能性小于等于A成立的可能性,这是概率论的常识啊!

如果你答错了,不要自责,因为这个问题就连斯坦福大学决策科学专业的博士研究生都有85%的人答错。卡尼曼最后干脆把其他选项都拿掉,就问受试者“Linda是个银行出纳员”和“Linda是个热衷于女权运动的银行出纳员”哪个可能性更大,仍然有85%到90%的本科生答错。这个错误的原因在于人们搞不清“合理性(plausibility”和“可能性(probability”的区别。“热衷于女权运动”增加了对Linda描述的合理性,但是却降低了可能性。另一个类似的例子是这样的:

  1. 明年北美会发生一场淹死一千人的大洪水;
  2. 明年加州地震,导致一场淹死一千人的大洪水。

2)比 1)更合理,但是显然,它的可能性更低。增加细节也许可以增加合理性,但是一定减少可能性。

现在我们可以回头谈阴谋论了。以下两个论断中,哪个可能性更高?

  1. 昆明恐怖袭击过后不久,又发生了马航失联事件;
  2. 大国博弈,导致昆明恐怖袭击过后不久,又发生了马航失联事件。

 


3. 目的与科学

世界非常复杂,很多事情似乎简直不可理解。为什么明明准备的很好的比赛也会输?为什么一个好人偏偏死于车祸?阴谋论可以让我们对这些事情至少找到一个理由。我们不但找理由,我们还找目的。

近代著名儿童心理学家让・皮亚杰(Jean Piaget)说,在儿童成长的某个阶段,他的世界观会有两个基本点。一个是“animism”,万物有灵。他认为每个物体都是活的,比如汽车之所以不走是因为它累了需要休息。更重要的是,东西有它自己的意愿,比如“太阳在跟着我们走”。另一个是“artificialism”,人为主义。小孩认为一切东西都是人出于某种目的造出来的。比如为什么会有太阳?太阳是人用火柴造出来照亮用的。

由此,在儿童的世界中根本就不存在随机现象,一切都是有目的的。生物学家Lewis Wolpert有本书叫The Unnatural Nature of Science,在此书中他指出,想要摆脱童稚状态搞科学,就必须首先抛弃这个目的论。

科学的标志,是对世界的运行给一套纯机械的机制。风怎么吹,石头怎么落下来,并不是说它有个目的,背后有个什么精神力量,而是物理定律决定了它就会这么做。有些事情发生就发生了,纯属自然,并不是谁“想让”它发生它才发生。比如艾滋病毒在黑人中传播最多,你可以去分析它的传播机制,但是这种传播并不一定有什么“目的”。

很多人研究自然科学为什么没有在中国发生。Ian Morris在Why The West Rules — For Now这本书中说,中国之所以没有自然科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中国传统上认为天道是有目的的。我们认为上天有道德观,他降下自然灾害是对皇帝的警告,或者是对坏人的惩罚。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这段话什么意思?他说苦难是老天想考验你。

一般人可以含糊的把孟子的话解释成“我们可以把苦难当成上天对我们的考验”,而回避“上天是否真的会故意考验人”这个话题。但杨绛先生拒绝回避。在《走到人生边上》这本书的第八章一开头,她写道:

大自然的神明,我们已经肯定了。久经公认的科学定律,我们也都肯定了。牛顿在《原理》一书里说:“大自然不做徒劳无功的事 。不必要的,就是徒劳无功的 。”(Nature does nothing in vain。 The more is in vain when the less will do。 )(参看三联书店的《读书 》 2005年第三期 148页,何兆武《关于康德的第四批判》)哲学家从这条原理引导出他们的哲学 。我不懂哲学,只用来帮我自问自答,探索一些家常的道理。

大自然不做徒劳无功的事,那么,这个由造化小儿操纵的人世,这个累我们受委屈、受苦难的人世就是必要的了。

我不得不说,杨绛先生和何兆武都把牛顿的话给理解错了。这段话出自牛顿《原理》中“Rules of Reasoning in Philosophy”这一节,原文是

Rule I. We are to admit no more causes of natural things than such as are both true and sufficient to explain their appearances.

To this purpose the philosophers say that Nature does nothing in vain, and more is in vain when less will serve; for Nature is pleased with simplicity, and affects not the pomp of superfluous causes.

这里“more is in vain when less will serve”的意思是说,如果很少的理由就能解释自然,那么再列举更多的理由就是多余的了。整段话的意思实际是,解释自然界的一切,应该追求使用最少的原理。比如牛顿力学很简单,就足以解释自然届的各种现象 — 所以就没必要认为每个物体的每个运动背后都有它自己的特殊理由!而杨绛和何兆武这里把它解释成大自然是有“目的”的,他们理解成“大自然不会平白无故的让一些事情发生”了。

认为凡事都有个目的,是普通人思维区别于科学思维的根本之一。科学家会科学思维,但科学家也是普通人,脑子里有时候也会冒出目的论来。有研究曾经搞过一个目的论测试,拿一百个句子让受试者判断正误,其中有些句子是目的论的,比如“树生产氧气是为了让动物呼吸”。普通人会把50%的题目答错。这个研究让物理学家、化学家和地理学家来做这个测试,结果如果给他们足够多的时间思考,科学家的答错率只有(或者说“高达”,取决于你对科学家要求的严格程度)15%。

但是如果规定必须在三秒中内作出判断,科学家的答错率就会上升到29%。

既然最理性的人也有一颗阴谋论的心,我们就完全可以原谅中国文化、孟子和杨绛先生了。

Wednesday, March 12, 2014

人这一生为什么要努力?zz十一城

原文地址:
http://elevencitys.com/?p=7014

十一城注:本文选自知乎《人为什么要努力》的提问,每段文字来自于不同网友的回答,段落间无联系,长文慎入。

1、在成都这个悠闲的城市读了好几年书,那时候只要一出太阳,学校的草坪和茶馆马上就会被潮水一样的成都人民占领。整个下午他们就坐在太阳下面,聊天喝茶打麻将。我觉得这样真是爽爆了,为什么我要这么努力嘛? 那时住的地方下楼有家苍蝇馆子, 做的宜宾燃面很好吃。我觉得我就这么吃一辈子便宜的川菜肯定也会活得很爽的。为什么还要这么努力嘛? 大二的时候骑自行车出去转山,三十多公里的大上坡。海拔2300米到海拔4500米,零下好几度。不巧早上出发又起大雾。能见度不到20米,衣服不晓得是被汗水还是露水弄得一直滴水。出发前豪情壮志地说:“这次要征服XX山了啊吼哈哈哈哈。” 出发后变成了:“法克我要回去晒太阳啊!!”“窝槽我要回去吃燃面/冒菜/蹄花汤/回锅肉/钵钵鸡啊!!” 我清醒地意识到:只要放弃努力,生活会立即过得比努力时要滋润得多。那么,为什么还要这么努力? 因为有时候会想撒:“一辈子满足于一个吃回锅肉的地方,那肉夹馍怎么办?那锅包肉怎么办?” 是的,我会想这世界还有很多地方没去过,很多美食还没有吃过,很多人还没有遇到,很多知识还没有掌握,很多事情还没有想明白。

一想到这些,心里就躁动不安,屁股就坐不住。 虽然说爬山爬得像个傻逼一样,虽然说爬上去了被高原反应真的弄成了傻逼。但是爬着爬着大雾一下子像幕布一样散开,蓝天突然盖过来。你就傻逼兮兮地站在那里看着云海和雪山自己跳出来横在你面前,那种感觉还是很不一样的。 高中课本里面王安石同学说:“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所以要去加倍努力啊。 不是为了去换取成功,不是为了去超越别人。 是一种想去体验一个更大的世界的欲望。

2、我爸爸的一个表弟,我的小表叔,不但是个非常聪明的人,而且长得也是一表人材。  “非常聪明”体现在他当年从皖北的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野鸡高中考到了复旦大学,毕业之后的人生轨迹完全是“升职加薪、当上总经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的真实写照; 至于“一表人材”,记得我四五年级时第一次见到他,当时他正好是二十五六岁的青春年华,我看着竟然有种脸红心跳的感觉(尼玛这可是我亲表叔啊……),总之是个长得很“妖孽”的男人。不过我主要想讲的并不是他,而是他的亲妹妹,我的表姑的故事。

表叔的妈妈是远近闻名的美人,爸爸却是出名的不好看,尤其是一双眼睛,小到几乎看不见的程度。表叔的相貌遗传了妈妈,而表姑则很不幸地继承了她父亲的相貌,尤其是那双小眼睛。 而在发现了表姑相貌上的劣势之后,她的父亲做了一个让所有人都很吃惊的决定——不让表姑上学。他的理由是:“作为一个女孩,她长得太过难看,将来懂得越多,想得越多,痛苦越多;不如索性让她一无所知,我与她的妈妈、哥哥供养她开开心心地过一辈子好了。” 对于这个决定,由于太过特别,它的合理性我不敢评价(即使在最贫困的农村,当时连小学都不上的孩子也不多)。

但现如今看来,我的表姑确实和表叔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她虽然没读过书,但靠着天生的聪明,在老家做起了小生意,赚得钱不但可以自给自足而且衣食无忧;嫁了一个老实的农村汉子,生了一个小男孩(当然他在接受正常的教育),日子过的蛮滋润。这三十多年来,她的父母和哥哥也确实是把她像公主一样宠着。 表叔的生活看似风光,这背后付出的努力也同样非常可观——单是想想就能知道,一个丝毫没有背景的外地青年、农民子弟、“凤凰男”,要想在上海扎稳脚跟,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表姑的生活看似寒酸,但衣食无忧、悠闲自在,更关键的是,她从未真正努力过。

故事讲完了,我想说的就是:我们中的大部分人都不会像我的表姑这样,被人为地切断来自外面世界的诱惑。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之中,所知和所见得越多,就越不满足于过那种不去努力就能拥有的生活,而是要生出与自己现有能力暂时不相符的愿望。要想实现这些愿望,其实没什么捷径,只有通过努力。 相反地,如果一个人总能满足于自己既有的生活状态,不努力也没什么。不过在我看来,拥有这种心态的人往往不是所知太少,就是真正有大智慧。相比起来,显然还是不断努力对人生比较适合大多数人。

3、 人类终其一生的努力,并不是全然出于我们的进取与奉献,让我们从长毛象进化到莱昂纳多的根本原因,在于我们与生俱来的两样秉性: 贪婪与懒惰。 所以毋庸置疑,人类努力的最大起因在于人类的欲望,而我们要思考的是,这种欲望是否值得。 有的人在庙堂里踽踽独行了一生,有的人在阵前甚至活不过一次冲锋。 在明月的池塘里,在巍峨的山峰中,人类不断的试图向更高,更强,更美的境界挑战,结果我们创造了艺术也创造了毁灭,我们对于自身价值的执着甚至超过了我们对于生命的敬畏。 我们要问自己是否值得。

纵观整个人类历史,在这条绵延的河床里,有三件事总是在不断的上演,它们是对权力的窥伺,对荣誉的渴望,以及对爱的索取。 从所罗门王的宫殿,到垓下的营帐,从温泉关,到扬子江,从大马士革,到汴梁,人类不断的前进也不断的倾轧彼此,不知困倦。 从某种角度来说,人类这种有机生命,只要让他们一日两餐,佐以饮水,就可以活得很久,很多人觉得不努力便活不下去,其实只是觉得活得不如意。 如果我们是没有欲望的东西,那么我们就不需要努力。 如果我们只是想活着,其实并不难。 公元前218年,韩人张良在博浪沙的朔风里站了很久,他的袍子吃饱了风,烈烈舒卷,目之所及,便有一队车马鼎沸,黑旗黑幡,年轻人抬手,身旁力士抛锥。 在铁锥飞出的几秒之内,韩人张良想得是光复母国,他小半生的努力,都在于这一锥之中,铁锥划出了凶歹的弧线。

而在同一时刻,几千公里外,来自迦太基的军马跨越了阿尔卑斯山,铁蹄踏上意大利的沃土,这些人在齐腰的污水里行军了四天三夜,出现在意大利北部的波河平原,罗马人为此大惊失色,一年以后,迦太基人在奥菲达斯河畔杀死了七万个罗马人,只有三百七十个幸存者。 在汉尼拔踏上意大利半岛的那一刻,罗马城近在咫尺,万城之城的荣光如若女子敞怀,而四十年前同样有另一个秦人在长平坑杀了四十万赵人,在韩人张良刺秦失败的十年之后,又有一个叫项羽的男人在巨鹿亲手将二十万秦人送进了地府,当那些降卒坠入大坑,他们不会知道,同一时间,罗马人捉住了哈斯朱拔的信使,葬送迦太基的梅托罗战役在历史中拉开序幕。

我想到一名在巨鹿原策马的骑兵,誓杀秦人,光复大楚,身边是飞驰羽箭,脚下是齐高荒草,天地倒悬之间,我们将视线拉向千百公里之外,在元老院的阴影中踯躅焦虑的西庇欧,他刚得到消息,迦太基人哈斯朱拔已经自利比亚东北部进入高卢。 截取历史的某一个片段,我们可以发现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血腥的画卷,盾牌下的士兵与元老院的执政官本质上是同一种生物,尽管理由各异,但他们所求的东西几乎差不多。 而让我们感慨的是这些人原本可以老老实实的待在家里,就像我们中一些人说的,赏月吃茶,也是一种快意。 但是为什么人类这种东西总是选择一种辛苦甚至惨烈的方式来圆满自己的一生。

总体来说,如果我是龙或者神祗这样非人的东西,我一定会觉得人类是一种比较可悲的动物,就像我们看蚂蚁一年四季不停的忙碌却没有任何意义,在所有的科幻小说中人类最终进化成量子一样的生物,他们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永生,洞悉一切。 但这样是不是就好了。 这样是不是在说,我们所有出于欲望的努力都不值得。 我不这么认为。

这让我又想说一个有关巨龙的故事,这与Nealdie的答案异曲同工。 勇者卡尔来到老龙的洞穴,他说他要救下公主,老龙打断了他的话,张开嘴,在后槽牙的缝隙里塞满了女人的尸块儿。 老龙问你为何要杀我。卡尔说我爱着公主,老龙说公主已经死了,而我无限的智慧告诉我,你的同伴坦米尔小姐深深爱着你,你可以回去与她成亲,生儿育女,你会发现你苦练多年的剑术毫无意义。 ”可悲吗?我要听实话。“老龙淡淡的问卡尔。 ”我恨你。“ 勇者卡尔沮丧的离开了龙穴,十年之后,男爵卡尔带着大陆最优秀的黑袍法师与最英俊的精灵弓手再次试图杀死巨龙。 “你为什么杀我。” 卡尔说他为了成为大陆第一的英雄,尽管已经迎娶了坦米尔小姐也生下来可爱的子女,但是他希望获得更大的荣誉。

老龙当着男爵卡尔的面捣碎了法师与精灵的头骨,那些红的是血,粉的是脑浆,老龙说卡尔,你现在可以回去抱着你的儿女,下一整个下午的跳棋,而不是死在这,你会发现其实不需要这么努力,你千辛万苦找来的这两位帮手并不能让你过得更好。 ”可悲吗?“ ”你让我觉得一切都是在浪费时间。“ 男爵卡尔痛苦的离开龙穴,他感到身后广阔的龙穴像是个无尽的深渊,在里面住着一只懂人心的魔鬼。 又十年之后,国王卡尔带着大陆过半的军队包围了老龙。 “你为什么杀我。” 卡尔说你活着一天,就是对他统治的威胁,老龙叹了一口气说我感到你的子女正在为夺嫡而绞尽脑汁,坦米尔小姐在深宫中整日哭泣,你现在已经位及人皇,却还是不放心一头垂老的龙类,老龙轻轻的呼出一个火球,烧死了卡尔的军队。 ”可悲吗?“老龙面对成堆燃烧的尸体,面不改色。 ”这是我的军队!他妈的,你毁了我!“ “回去吧,卡尔,你根本不诚实。”

最后的十年,卡尔衣衫褴褛的来到老龙面前,他的皇位被儿子夺去,诈死出逃,他的妻子被蛮人的毒药活活逼死,此刻他提着当年的宝剑,卷土重来,他说老龙,我要杀了你。 “你为什么杀我。” “我要你的头,再次成为传说的勇者,我要我的人民拥戴我,夺回我的王位。” “卡尔,三十年前你还是勇者的时候,如果不进入我的龙穴,你本可以活得很快乐。” “三十年时光让我从一名小卒变成了帝国的皇帝,我得到了爱人也失去了爱人,我与我的孩子们在午后的阳光下嬉戏,最终又要与他们在雪原上兵刃相向。” ”可悲吗?“老龙平静的发问。 ”不!精彩极了!“ 卡尔盘腿坐下,他笑着说我这一生一点也不后悔。 ”所以你是人,而我是龙,我没有欲望,这次你很诚实。“ 老龙俯下身,用山壁的锐石撕开了自己的脖颈,血液浇灌了卡尔的身体,老龙死去了。

4、 今天和女朋友一起聊天,最后的结果是两人聊着聊着就哭了。 我说:哎,现在准备考研压力好大啊,我基础也不好,晚上都睡不着,一睁眼睛满脑子都是书。 女朋友摸摸我的头,算是安慰,问了一句:你想考去哪里啊? “我想去北京读书,家里还算供的起,读书也就这几年,以后在也没有机会了。” “哦,那我也不考研,那我们是不是就要分开了?” “…………,应该不会吧,异地我也能坚持!你过两天想怎么过生日?” “过生日随便啦,无所谓的。你的规划里没有我吗?” “当然有了!我读完书就回来,时间不会长的。” 这时候她已经泪花隐现,我也只能沉默,眼睛里酸酸的。 其实我们都明白,如果想要有还算不错的生活,努力读书,获得高学历,其实是唯一的出路,别无选择。 有过毕业就分开的朋友可能会感受我和她为什么会哭的原因。 真的是太无奈了,很多像我们这样来自小地方的普通人家的孩子,天赋不足,家境不够。和少爷们分享这个世界的唯一指望就是靠着与生俱来的勤奋和努力,多获取一些廉价的社会资源。 今天,当所谓名为“现实”的压力第一次碾压过来,我能做的实在是太少了。 这就是我要努力的原因:为了能和所爱的人在一起。

5、 小时候家里穷,是真的很穷。 我排行老四,有三个姐姐,现在和别人说起这件事别人的反应几乎全是:哇!你小时候一定幸福死了。我只能苦笑,彼时家庭的贫困根本支撑不起任何“小少爷”式的特权。 从我有记忆开始,家中永远会有不同的陌生人来,幼时的我刚开始很喜欢家里来人,因为那也许意味着至少有几个菜招待他们,而等他们走后,我和姐姐们会贪婪地对着那几个所剩无几的盘子垂涎欲滴,那大概是最幸福的时刻了。

然而,很多次以后,他们无数次在饭桌上大声地类似训斥的对爸爸妈妈而爸爸妈妈——我最爱的人只能像做错了事的孩子一样跟着赔礼说好话以后,我开始慢慢地意识到,他们的到来也许并非友善……我再大一点以后,知道了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讨债者。我开始害怕这些人,我开始害怕爸爸妈妈和别人大声讲话,我开始害怕任何一个来我家的陌生人,我开始害怕任何情况下家里人和外人有矛盾而吵架和打架。这种害怕让幼时的我做了很多别人看来毫无骨气的事情。当再一次有讨债者来家里的时候,每当他们和爸爸大声吵起来,我会吓得发抖,然后哭着跪在那些人跟前,抱着他们的腿,哭着求他们不要难为爸爸妈妈,姐姐看我哭也会一起跟着哭,于是整个屋子里就是孩子们的哭声。事情过后,幼小的我会为此而觉得羞耻,可是没有办法,我害怕,真的害怕。有一次,我还是浑身发抖哭着跪在一个中年人面前,他一脚蹬开了我……爸爸和他打了起来,我哭得更凶,那个中年人没占到便宜,丢下几句狠话离开了,父亲回来抱起我,我看到了他的眼睛。我这辈子都不会忘了那一刻,那是怎样的一种眼神,里面布满了血丝和泪水,我以为那个人把爸爸打哭了,于是我伸出手替爸爸擦眼睛,那一刻,我的爸爸,四十出头的中年男人,抱着我,他的最小的孩子,嚎啕大哭。

很多年以后,我渐渐能听出来那段哭声里有多少对生活的无奈,对自己无能的自责,对孩子的愧疚。 也因为贫穷,妈妈不得不抛下我们自己去南京打工赚钱,说是打工,其实就是捡破烂,每天背着蛇皮袋子走几十公里路,在城市的各个垃圾堆里翻寻塑料瓶易拉罐硬纸板等等。妈妈晕车,所以每次坐长途汽车对她而言都像是到鬼门关走了一趟那样难受,但是她还是每两个月都会回来一次,她太想孩子们了啊!每次她回来,会开心的把我抱在腿上,用她的脸贴着我的脸,久久不愿分开,恨不得能疼到心里去。 前些日子寒假回家,去小姨家串门和小姨聊起妈妈,小姨说有一年夏天妈妈从南京刚回来,小姨看到她满脸都是小红点,焦急地问她怎么了脸上起的什么,妈妈说哪里是起的什么,是蚊子咬的……我听到这里就哭了,妈妈没上过一天学,她一辈子都在那个村庄里,生儿育女,生活的困苦剥夺了她所有作为女人的哪怕一点点自私,全部都给了孩子们,为了我们几个孩子自己吃了那么那么多的苦,直到她因病去世,那一年,我15岁。

我今年23岁,大学毕业,在飞行学院学飞。当年那个胆小怕事的小屁孩现在也是别人眼中的天之骄子了。我身边的人有家里是中石油的,有民航局的,还有省级官员的孩子。虽然这一刻,我们坐在同一间教室里上课,但是我很清楚我们之间有着多么巨大的鸿沟。 我写下这些,不是为了向谁诉说我的苦难,我家庭的苦难,而只是想说,朋友,当你们能够坐在星巴克里点杯咖啡打开Macbook刷知乎,思考“人为什么努力”这样的问题时有无数个像我一样出身的孩子在拼命,不因为什么,只因为我们没有选择,我们不想过得心惊胆战,不想让我的孩子像我一样经历那些,不想让我的孩子因为贫困而自卑,不想让我的孩子在15岁的时候就去想20、30岁才应该想的事。 谢霆锋在Lucas过周岁生日的时候说过一句话: I fight,so you don’t have to. 我想,这也是我努力的原因。

6、因为很好玩。 因为人生毫无意义,再不有趣一点,还干嘛啊。 有人曾跟我说, Life becomes a lot more fun when you know that it is meaningless. Everyone is going to die, so anyone who enjoys their life has just had an extra treat. It is just a big bonus. 就是这样的。根本没那么苦大仇深,甚至也没那么多适者生存。 仅仅就是人生苦短,我需要一些完成目标的欣喜若狂的时刻,我需要一些超越我鄙视的人时的爽感,我需要跟喜欢的人一起实现梦想时的相拥而泣,我想要吃好吃的玩得开心以及尊重自己内心想法使其不致湮灭而不用担心太多别人眼色或是钱的问题。而所谓努力,就是这样有时全靠热情,有时全靠坚持,有时只是憋着一口气的,去追求这些人生的附加值的过程

7、为了我们内心的那份骄傲。 和同事在夜晚的飞机上,俯瞰灯火阑珊绵延不绝的城市,两个人感叹,这才是我们施展抱负的地方。 世界太大,我们都很渺小,然而我们的追求却大的漫无边际。而这,本质来说,都不过是为了一种可能性。如果未来已经安排好,已经知道自己会做成什么样而且只能做成什么样,那该是多么痛苦的事。我们都无法预测自己的未来,甚至很多时候并不能掌控,但正是这样向前才有乐趣。 每个人一生的终点都一样,然而路上的风景却截然不同。努力的大道上,风景太美了。当你看到自己在前进,哪怕只是一点点,那种内心的愉悦无以言表。这种进步未必是物质和功利化的。 我周围的很多人都出身贫寒,毫不起眼的普普通通着,粗俗的说是�丝,然而内心并不�丝。我们都有一颗骄傲的内心。努力,正是为了不辜负这份骄傲。 也有一些朋友就是富二代,却并不满足于家庭的积累,一直努力,证明自己。他们的内心同样有着一份骄傲。 努力是有代价的,放弃一些安逸,放弃一些小乐趣,只为了寻找更大的乐趣。有剧本的生活总是单调,自己本色演出才是精彩。努力,就是因为你原本就是不甘寂寞的人。时光不再,寂寞难耐,只得努力。 努力的时间长了,努力就成为一种习惯,一种本能。

8、说下发生在我身上的事情。

一,初中的时候,我每天不认真学习,玩儿啊乐啊嗨啊。初二的时候有个女生暗恋我们班的一个男生,她借给这男生钱人家不还她,她就到我这里大声说:“xxx你怎么还不还我钱呀~~~超讨厌呢~~~”我当年是个一身正气的妹子啊,瞬间怒发冲冠,愤怒的站起来把手边的一本书砸在了那男生身上,骂他你为啥借钱不还blablabla,谁知道这男生过来把我打了一顿(⊙o⊙)掐着我的脖子打了我的脸一拳。你们能想象那种感觉吗?我爸都没那么打过我,是脸。 结果后来老师叫我们去办公室,物理老师是那个男生的表姐,老师就各种说我,说我惹事不像个女孩子,总之就是我被骂的很惨。后来,那个男生伙同他的同僚们,在我们班宣传说我堕胎,陪睡。那个时候我只是一枚纯情少女啊!!初二啊连初恋都还没发生好吗!!那一刻我突然醒悟了,我决定这辈子都不要见到这种人。所以我奋斗奋斗,从初二下开始努力学习。最后,我变成了一匹黑黑黑黑黑的黑马,考上了省最好的高中,当时中考成绩是我们学校的前十名。而那个男生和那个女生,都落榜了。

二,上了全省最好的高中,周围同学素质高多了,不是富二代就是官二代,要么就是聪明的一休二休三休而我呢?我又开始玩儿啊乐啊嗨啊~成绩变成全校1000多名,一个年级总共也就1200名同学吧。又是高二的时候,那个时候住宿,宿管老师冲我们大吼大叫,青春期的我一发怒就跟她吵起来了。结果被叫家长,那个老师对着我爸我妈说:“你们的人生多么失败啊,教育出来这么个女儿。女儿的错就是因为你们的家教不好。”我爸我妈低着头,一句话不说。好歹我老爸,那是也是处级干部了,被一个宿管老师这么骂,哦对,我还被记大过了T_T看到因为我的错误,导致爸妈受到侮辱,我决定要离开这种讨厌的老师,证明自己。 那个学期是高二上,期末考试的时候,我从我们班倒数第五考到了正数第十,一直努力到高三。一模的时候英语和数学是全市第一,总成绩全市第二。 本以为轻松能上清北复交,可是高考那两天,我却失眠了,两天一小时都没睡。高考成绩出来了,我的文综只有150分,幸好语数外非常高。当然啦~我这种每天乐呵呵的性格也没放在心上,开心的去了国内top10的一所学校。

三,大三大家都保研了,我成绩也能保研。和我一个宿舍,原本关系很好的一个姑娘成绩比我差一些。为了她自己能保上研究森而把我挤下去,她开始偷我的笔记扔掉。悄悄勾搭师兄要考试秘籍等等,还有一些更加幼稚的行为我就不说了~~以免成为教材哈。我也不是省油的灯啊,我频繁的出入图书馆,看书,思考,最后我保送去了top2,她当然也不差啦,保送了本校。

四,读研以后,我认识了我生命中的第一位男神。其实他就是我高中的一位师兄。只是人家本科就是top2,当年我没能早遇到啊~~~开始时我很害羞,也有些自卑。因为男神长得帅又有头脑,对我简直是无敌的吸引力啊!他妈妈是大学教授,爸爸开着一家律师事务所,他的工作也好…当时怀着一点点自卑情绪的我,把对男神的崇拜化为动力,决定要让自己优秀起来!我考了各种证,参加各种活动,交朋友,出去玩,实习,弹钢琴,跳舞,什么都玩儿了玩儿。后来男神主动来和我说他喜欢我哩#^_^#中间很多事就不讲了。 现在的我捏,已经毕业很久啦~~~和我滴男神过着忙碌又快乐的生活。男神在投行,我在咨询公司,我们两个一年的收入刚够七位数字。身在北上广,虽然这点儿钱还是买房无望,但是生活条件还算不错啦。 再说回来我的那些同学们呢,初中那个女生很早就怀孕结婚了,请注意顺序,是先怀孕后结婚的。那个男生开了一家那种私人的旅馆,估计是不要身份证的那种…我也是听别人说的…而我大学的舍友,成为了公务员,日子也不错的 讲了这四个故事,我只能说:努力改变命运!! 富兰克林说过:“唯有痛苦才能获得效益。”科斯特派克说过:“想让别人爱你?先让自己变成值得爱的人!” 为什么要努力?让自己变成值得爱的人。赚别人赚不到的钱,睡别人睡不到的男人,认识别人认识不了的大牛,吃别人吃不起的东西。可是所有的这些却不是为了和谁赌气和谁比,因为努力。是为了你自己。

9、作为一个懒得要命无所事事的废柴,最近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我想我的答案大概是:为了遇见更好的人。 我上大学之前我从来没有觉得我的高中很low,即使我发现大学里跟我来自同一个地方的人,除了我之外,都是名校毕业的。直到大一时有一次我手机没电了拿着一个老乡的手机刷她的人人,才发现交友圈这个东西切实存在的巨大差异(距)。 我的人人页面上的初高中同学,还在转发《女人这样保养男人才会不离不弃》,还在兴高采烈地把自己吃的每一盘菜都拍下来拼成九宫格,而她的同学,不是在po着去尼泊尔做志愿者的照片,就是转发着一些应用软件的教程。

说到这里有的知友可能会说我肤浅,用社交网络去判断人,但是事实上有对比你就会发现,真的很明显,虽然她的朋友转发了也不一定会去做,但是至少他们是有那个心的,知道什么是好的。他们彼此,就是彼此的资源。而我的朋友们,大概由于从小环境所限,即使都有钱,也不会想到去做那些事情。 当然他们有自己选择生活方式的权利,无意指责,只是你我心里都明白,哪种生活方式对我们更有吸引力。 于是我也开始学着去向我欣赏的生活方式靠拢。 其实这个靠拢的过程花费的时间是很少的,因为毕竟高考让所有的高中生还是做着差不多的事,差距不大。大学里人就越来越分化了,因为接触到了新鲜的价值观(来自优秀的师长或者同龄人),我渐渐变得比以前更完整,然后我在大三通过还不错的GPA选择了来台湾交换,现在在台湾某风和日丽的大学图书馆打下这段文字,每天都接受着更新鲜的观念冲击,感到自己的身体又发出了那种升级之前热血沸腾的【嗡嗡】声,和优秀的人的交流,让我快乐、充实。

而每次寒暑假回家都变成了孤独的事情,高中的朋友们,基本上都去了省内偏僻市县的不知名小学校(如有雷同真的没有抨击这个【群体】的意思!只是说个人感受!QAQ),高中时还对生活很有想象力很积极的女生,变成了以跟富有的有妇之夫暧昧为荣的女人,而且还是我当时最好的朋友。当然,也有一直没有放弃努力,想通过考研等各种方式跳出来的,那不在话题范畴,暂且不提。 总之我想说的是,在大多数时候,努力可能不会有很实质的回报(月薪一定多少多少),但能确定的是,它至少可以将你和同样努力,同样想变得更好的人联结在一起,然后,平凡的生活在一群都想变好的年轻人之下,发生奇妙的化学改变。

10、这世界上有一个魔咒,只要有人对你说出这四个字,你就能中邪般地日日夜夜读书求学、玩命爬上职业的高峰、咬咬牙抗下所有困难。这四个字就是——来都来了。 当然你也可以说你是不想来的,偏父母把你生下来了。可来都来了,不努力一点,不就枉费了来人世间走这一遭了吗?

11、什么我要努力?  我也问过我这个问题。我家没什么钱,但我是独子,我以后可以继承的不止一套房子。我为什么要努力? 因为我对这个世界有欲望。 因为别人的精彩人生我见过,我不希望它只是我心里的一个梦,别人的故事讲给你听,味同嚼蜡,我要自己一一来过。 因为很多的地方风景极美,我听人说过,见过照片,却没去过,我要亲自去看看。 因为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好吃的,我是个吃货,我不想对着宣传图片流口水,我要亲自品尝。 因为人生很长,身不由己的时候很多,我要达成我的愿望,满足我的欲望,阻碍很多,很多时候是戴着镣铐起舞,我不努力,只会困死在别人的意志里,不论社会还是父母。 因为在很久,说长却也不长的以后,你我都会垂垂老矣,我希望我的人生过的精彩有趣,有很多值得回味讲述的事迹供我得瑟。 是的,我还有那么点的骄傲傲娇又自恋。 这些,需要钱,需要阅历,需要能力,需要时间。 我只有时间,我需要用努力把我的时间变成阅历,能力,钱。 什么是努力? 你爱美食,不妨去专门学一下厨师,研习一下菜谱。 你爱潜水,不妨去考个证书。 你爱摄影,了解一下如何尽量专业。 一句话,把你的职业做透,选几个爱好,尽量做专业。 这就是努力。 努力是为你人生的主线上多触发几个副本,谁知道推开的门背后是天使还是魔鬼,这都无所谓,重要的是,多了许多可能性。 我为什么要努力?不然怎么能过的精彩一些?

12、谁说人生必须要努力呀? 你不想努力就不努力,但是你不努力,你也要承担不努力的后果。 人生在你的手中,你自己把握,努力不努力都是你自己的人生。

13、这个世界99%的人在玩一个叫「往上爬」的游戏。  游戏规则是这样的:你可以选三个道具,借由这三个道具往上爬。 这三个道具,有的人有0个,有的人有1个,有的人有2个,有的人有3个。 有的人终其一辈子拿到3个道具,爬上最顶端; 有的人一辈子拿到0个,默默死去; 还有的薄周姓人士拿到3个,爬到顶峰,又一夜失去。 道具一是个人的体力、智力、艺术创造力和管理能力; 道具二是个人占有的资源,如存款,房产,股份; 道具三是社会关系,包含血缘、地缘、同学和业缘。 人与人之间差距是由这三个不同道具造成。三个道具占有多少决定能爬多高。

14、首先我想套用纸牌屋木下君的两句让人印象最深的话:hunt or be hunted / Ruthless pragmatic. 在我看来这是一个人对成功渴望到至深时的肺腑之言;人这一生,作出ruthless pragmatic的努力才能不被hunt。  我有幸出生在一个优于多数普通人的家庭,可离上层社会却也很有些远。不奋斗不努力只会把父辈提供的良好基础白白浪费,也许自己这一生能过上物质上安逸享乐的日子,可精神上呢?下一代呢?若是最终混的比农村出来的父辈还差真的能让我羞愧死。 众所周知中国社会的阶级流动性正在慢慢减小,我要是不努力,不仅我会被上层踩在脚下,很有可能的是我的后代也会如此。也许有人会说平凡的人生普通的人生也很惬意,不存在be hunted的概念;可你若是站在我的出发点,走过我所走过的路,这种平凡真的就是投降于阶级、妥协于人生的hunted。 最近网络上有句流行的话是:我们这么努力,也不过是为了成为一个普通人。这句话对于中产及偏上家庭的出身的人来说,应为:我们这么努力,就是为了成为一个人上人。 努力就是为了通往更上层的阶级, so that you are not hunted. 努力就是为了通往最上层的阶级, so that you may hunt.

15、安于现状、享受安逸,貌似是舒服的,那为什么要努力呢?  其实并不是这样,真正能接受不努力,能源于内心地找到安宁,是极难做到的,能做到的人绝非懒惰之徒,而是普通人无法达到的高境界之人。 绝大多数自以为安于现状、享受安逸的人,只不过是背负着内心不安和心理包袱不说出来或是尽量不去想,或假装安逸,或给自己找理由逃避。当你看到还有那么多好东西的你没有,还有那么多人过的比你好,还有那么多人做了了不起的事情的时候,你是不可能心如止水的,只不过你使用了各种内在或外在的办法使自己获得虚假平静罢了。 “我没有努力过”这句话就像个小伤口,埋在心底,即便你找了一万种方法安抚、麻醉、放松、搪塞或是欺骗自己,这个小伤口永远是vulnerable的,要么在某一天裂开滴血,要么你的一生都只能靠欺骗自己才能获得虚假的安宁。 其实,努力是解决自己这个心结最容易的道路。

16、还记得那个钓鱼人么,每天他就钓几条鱼回家,第二天又来河边,日复一日。然后就有个聪明人看见来,就十分着急地跑到他身边说,你个大傻冒,这河里的鱼这么容易上钩,你可以多钓点啊,可以拿去卖,赚钱,然后开个钓鱼公司,最后成为世界首富啊!!  钓鱼人呵呵之后,收起自己的鱼钩回家。 就是说,假如 某人对当下的生活已经知足,那多余的付出即使意味着更高回报,能让他有更优越的生活,那他还有必要努力么? 于是,就有了陶渊明这样的人跑去看山,种田…… 就有了梭罗这样的人,在瓦尔登湖里划船,在湖边盖房子…… 而他们就真的没有努力么? 楼主的问题里,默许了人必须要努力这一事实,因为在主流价值观里,我们从小就被人鼓励,加油,教诲,甚至常常还没有搞清楚状况,就已经开启了拼命三郎模式(如中考,高考,考研,还有那爽歪歪的公务员考试)。 但什么是努力?是在工地上搬砖?还是在自习室里背单词(我绝对没有黑顶楼的意思)?是在公司里加班到午夜?还是在国外餐厅里刷盘子赚点生活费? 如果说人的一生是一条路,我们前方总有各种各样风景,有的人没走多远呢,就歇了,他说我累了,而且这里的风景不错啊,干嘛还那么辛苦地赶路呢?有的人,即使把许多人远远地甩在了背后,他依然马不停蹄地向前,他或许到了一个地方会停下来看看,又或许,他只是陶醉于赶路的这种感觉,陶醉于别人艳羡的目光,都来不及欣赏风景,又扑向下一个目的地。 人的这一生并不一定要努力.人需要对当下的资源有个判断,是否能够支撑起自己的到达目的地.因为失败带走的不仅仅是上一个风景,还有你的一段生命. 倘若一定要出发,请记得享受当下的风景——对这个世界,永不失去感知。 因为这样活着的话,比较有趣。

17、看着这么群星璀璨的答案,他们被点赞的数量这么多。我相信他们一定是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赞同。 然而,我想得更多的是,得到大多数赞同的答案,并一定是真正的对大家很有用的答案,大家点赞只不过是他们列举的事例击中了大家情感上的软肋,从而让每个人感同身受众生在命运面前奔走的无奈,以此来表明自己对他人在生活的挣扎奋斗的鼓励。 我无意在众多的事例中在添加一份悲情,让我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吧。 让我们从《恋爱的犀牛》的话剧说起。 ————————————————————————————————————————————

什么东西能让我确定我还是我?什么东西让我确定我还活着?——这已经不是爱不爱的问题,而是一种的较量,不是我的她的较量,而是我和所有一切的较量。我曾经一事无成这并不重要,但是 这一次我认了输,我低头耷脑地顺从了,我就将永远对生活妥协下去,做个你们眼中的正常人,从生活中攫取一点简单易得的东西,在阴影下苟且作乐,这些对我毫无意义,我宁愿什么也不要。 —— 马路 《恋爱的犀牛》

当年我还怀揣少年的理想到处游荡的时候,还并不懂爱情,那时候我可以彻夜的在东北的迷茫的雪地里无尽的游荡,也可以放肆的在怅惘的草坪彻夜狂欢,我偶尔还在夜幕浓重的夜晚中,打开破旧 电脑,带上那廉价而破旧的耳机,为自己疯狂的下载18+的种子。 不过,那已经是多年前了,那时候,我还不懂爱情。 在一个夜晚中,我打开一个网页,弹出恋爱的犀牛的种子,我当时在想两只犀牛有什么好看的,还不如两只蝴蝶来得更粗犷和荡人心魄些。我随意点击下载下来,把它当成垃圾一般的放在我的E盘中。从来不想到我有一天会 打开它。 打开它已经是半年后百无聊赖的一天。因为我突发奇想,想知道这两个犀牛究竟在发情期能做成怎么样举动。 在优酷上下载的劣质种子,自然视频的画质是粗糙让人很难受。

但是当我看到一个叫段龙的人,我突然发现这货有些眼熟,对的,段奕宏,当年叫做段龙。 你们猜的不错,兄弟,你们赢了,这的确是讲述一只努力的公犀牛如何赢得母犀牛芳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完成的XXOO,生物的传宗接代的进化本应到此终止,每个生物的爱情难道不都是以雄性的生殖器喷出自己那肮脏而纯洁的爱情为结局的么。然而,这头愚蠢而努力的公犀牛无疑让我们失望了。 如果说在爱情的世界里,有什么能让人更绝望,那就是三人行,必有所伤。这已是一条亘古不变的规律。你爱我,而我,却爱着他。然而他爱着另外的人。 那一天,当近似的如同犀牛一般的马路在一望无际的大街上遇到明明、这个在马路上旁若无人哭泣的带着清香味湿乎乎的女孩,他不知道,自己将从此陷入一场无望的爱情里。 没有人懂得,那一刻,一朵叫做初恋的花,在这个桀骜不驯的公犀牛的心中悄然绽放。 勃拉姆斯是一个卑微的动物园饲养员,没有读过多少书,他和牙刷等一起是这个城市底层最卑微的阶层。然而他有着像气流一般敏感的气质,。 而在那个时候,明明是一个打印店的打印员,她是满大街美女里面,让马路感觉到柔软的,干净的,天空一样的,最纯洁的明明。她当时正在哭,浑身有一种湿漉漉的清香味。 马路长期在动物园中与犀牛长期为伴的环境让他鲜有机会接触那些可爱而柔弱,纯洁的人,尤其是让明明这样的可爱的女孩,在他的眼里,单纯、柔软、纯洁与美丽光环于一身的明明,像水墨画里的一抹嫣红,鲜明的让人触目惊心。明明正在恋爱的季节中,她爱着另外一个高富帅,他叫陈飞。 记忆很深刻,绝望的明明在无法接受陈飞不爱他的这个事实后,她在生日之夜送给这个绝望的公犀牛马路一份伟大的礼物——XXOO。这个被爱灼伤了头脑的雄性公犀牛听到这个消息,疯狂到每个晚上都和明明XXOO,他认为他的爱情来了。 然而,当明明把真相告诉马路,这是明明的原话: 这个,还是给你吧。【把那天夜里送给马路的皮夹交到他手里,马路无法置信地看着,放在鼻子前闻着】那天是陈飞的生日,我等他到深夜他都没有来,于是我把蛋糕、礼物和我的热情都给了你。陈飞在他生日的第二天就走了,一个遥远的国家。我已经在床上想了一个星期,决定不忘掉他! 明明要去到另外一个国度去找陈飞。 她说,也有很多次我想要放弃了,但是它在我身体的某个地方留下了疼痛的感觉,一想到它会永远在那儿隐隐作痛,一想到以后我看待一切的目光都会因为那一点疼痛而变得了无生气,我就怕了,爱他,是我做过的最好的事情。  那一刻,马路一定恍然若梦。没有人知道,那个夜晚,在一池喧闹盛开着的芳菲里,有一朵晚莲,无奈地将所有的旖旎心事折叠,然后,默默得,他的心熄亡在夜色的尽头。 你就站在楼梯的拐角,带着某种清香的味道,有点湿乎乎的,奇怪的气息,擦身而过的时候,才知道你在哭。事情就在那时候发生了。我怎样才能让你明白我如何爱你?我默默忍受,饮泣而眠?我高声喊叫,声嘶力竭?我对着镜子痛骂自己?我冲 进你的办公室把你推倒在地?我上大学,我读博士,当一个作家?我为你自暴自弃,从此被人怜悯?我走入精神病院,我爱你爱崩溃了?爱疯了?还是我在你窗下自杀?明明,告诉我该怎么办?你是聪明的,灵巧的,伶牙俐齿的,愚不可及的,我心爱的,我的明明…… ……………………………………………….. 最后,马路掏出一把剪刀向自己饲养的犀牛刺去!鲜血喷涌,图拉发出恐怖的嗥叫!暴怒地向马路冲去。明明尖声大叫着。 马路杀死犀牛,割除犀牛的心脏,对明明说,这是我能给你的最后的东西,图拉的心,和我自己,你收留他们吗? 最后,马路被警察逮捕了,临走前,明明对马路说,你把爱我的诗写完了,多美啊,真遗憾。 全剧就在那一霎那间,到了尾声。不知为何,在那无聊而空洞的黑夜中,我竟然泪流满面,泣不成声。

我还深深的记得 《恋爱的犀牛》中马路说的另外一句话。 我知道你跟所有人都合不来,就像我和大仙、牙刷他们,呆在一起不过是出于无聊。现在他们都认定我是个疯子,不再理我了。你应该像其他的犀牛一样顺从你的命运,你就不会整天这么郁郁寡欢。顺从命运竟是这么难吗?我看大多数人自然而然也就这么做了,只要人家干什么,你也干什么就行了。所以我们都是不受欢迎的,应该使用麻醉枪的。也有很多次我想要放弃了,但是它在我身体的某个地方留下了疼痛的感觉,一想到它会永远在那儿隐隐作痛,一想到以后我看待一切的目光都会因为那一点疼痛而变得了无生气,我就怕了。 说句实话,到如今,我并不太知道为什么,人一生需要无尽的努力。我有时也会在无聊的黑夜中想起这许多事情。 我想,或许努力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不是一蔬一饭,但它是一种不死的欲望,是疲惫生活中的英雄梦想。它是我们生命中一抹区别于他人的颜色,从而绝不会将我们淹没在这无聊而雷同的尘世的大海中。

18、人�有�想和��有�什�分�?  不努力做更好的自己和一串代�又有什���? 人生,�到底�死亡就�束了噢~生命如此神奇,只存在于「�在」如果不努力�明自己存在的意�,那真是辜�了生而�人的神奇之�。 人�何生而�人? 自我意�由何而�? 我�他人有何不同? 生命的本�是什�? 什��的��才算是活著? 死去之後意�又去向何方? 想�了�些,再想想�何要努力?是�了身份、地位、�利、金�、�情、繁殖、後代�是 只是�了努力�明自己本身。

19、好久不来知乎,打开看到的第一个就是这么煽情的问题和答案,本来没想回答,但是看到那么的共鸣,我手又痒了。人这一生为什么要努力,如果在以前我会说出一大堆的道理和理由去骗自己,但现在我会想一想再说,而且这是我内心的想法,我现在的阶段正是大家说的20+出头的时候,网上描述的大多数一幅吊儿郎当的样子,去年大学毕业,一个苦逼的211学校,刚刚度过了自己的实习期,在某国企上班,上个月25号是我发工资的日子,拿到了转正后的第一笔钱,在多数人看来并不多,5000多一点,但对一个刚毕业的学生来说起码对我不算少了(我在北方的一个海滨城市,消费不低,也没高的出奇),就是这样,我还成天想着辞职去南方看看,见识一下外面的世界(LZ所在的单位是一个大集团,如果想留在北方的话这个行业这个集团是最牛的,但如果你辞职的话,集团包括下属的单位就会把你拉入黑名单,业内的可能已经猜到了,人艰不拆啊~~),在这里一是感觉虽然整天忙,但其实都是瞎忙,学不到什么东西,大家就知道推卸责任,两个小时的活找领导签字得签一天,闲的时候我就自己学点感兴趣的东西,算是为以后储备吧,二是觉得自己年轻,有资本,我一直是个不安分的人,好奇心特别重,不趁现在出去走走看看老了自己肯定后悔,如果我不出去,我可能以为世界就是我看到的这个样子,我不想在我20几岁的时候就看到我50多岁时的生活,我想说的是,努力不是谁逼你的,而是发自内心的,我想给自己一个更美好的人生,一个后悔少一点,回忆多一点,一个自己内心渴望的生活,我不想走人们给我设计好的路线,我想自己活一回,所以我努力,给自己一个交代。 20、这个问题说来有点大,有点空,但真实在,有缘人自然能懂。  人生来本不会努力, 努力是因为内心没有得到安宁。

1.你很穷,但有妻又月年幼的孩子,看他们吃不好,穿不好,你是不是会有所自责。这时候你便会暗暗下决心努力赚钱。当你把屎都努出来了,赚了钱给家人买了衣食,你是不是觉的那一刻心里舒服了一些。 努力是因为知耻

2.当你学习不好,觉的让父母或自己在众人面前丢脸,而暗下决心,粪发涂墙的时候,就是知耻在作用。当你考了全年级第一名的时候,那众人赞许的眼光是不是让你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 努力是因为可以预期的回报

3.穷困潦倒的生活,越发的不甘心,想来还是做点生意吧。从张三那进货大石头,运到李四那里一天可以赚1000块钱,就这样你可以保持起早贪黑的作业过每天疲星戴月的生活,但你却也很享受晚上回来啪啪数钱的快乐。 努力是因为悟 懒惰相对努力只是两种度过生命的方式,只在于怎么想,觉的想干什么,就干点什么,干完了,觉的还能干的更好一点,那就干的更好一点,觉的还能干再好一点,那好吧,继续做的更好。从外界观察者的角度你一定会觉的他付出了超常的努力,所以做到了极致的好,但对于他自己来讲,因为我想到了,所以我就做了。 无所谓努力,那只是一种生活的方式。

21、努力和不努力都是生活状态。努力是每天都比昨天做的更好,不努力是安于现状。努力的话,每天都能看到不同的风景,这就是努力的意义。其实和活着一样,意义仅仅止于意义。

Thursday, February 6, 2014

读书笔记摘抄13.08.19~14.02.06

走近量子纠缠(8)――纠缠态及实验

星座(占星术)的科学根据是什么?(动机在杭州)
几乎所有关于验证星象学的预测效度的实证研究,都以失败告终了。曾经有心理学家试图让星象学家根据出生和星座猜测一组陌生人的性格特征,结果跟一个没受过星座训练的人胡蒙乱猜差不多。
"巴纳姆效应"。其实预测性格这事,我也会。据我掐指测算,你是这样的人:"你需要别人喜欢你和欣赏你";"虽然你在个性上的确有一些弱点,但你通常会努力设法弥补。";"有时候你很外向,比较容易亲近,但有时候你却很内向";"你有很多梦想,其中有一些看起来相当不切实际。" 很像你是吗?可是,谁又不是这样呢?所谓巴纳姆效应,就是说那些模棱两可,放到谁身上都准确的话。星座性格理论中,这种话特别多。

萧敬腾所处地点的下雨概率是怎样的?

为什么国内的 RPG,尤其是回合制的 RPG 有这么多迷宫?大家都喜欢走迷宫吗? (涂恒)
欧美的游戏设计天才们用不拘一格的想象力和眼花缭乱的新技术创造了更大,更真实,更自由,更充满活力的游戏世界,固然令人振奋;而日式巨匠们呕心沥血、斤斤计较,在毫厘方寸之间营造的犹如掌中乾坤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却在今日渐成远去的回忆,令人叹息。

打球崴脚为什么会肿,肿起来的是什么? (venus)
在急性扭伤后,首先要制动!越动,局部损伤越严重,血液、淋巴液外渗越严重。并且压迫最痛的地方,减少内出血。其次,抬高患处,这样可以减少局部的血流,减轻肿胀。再次,也是最重要的,24小时内冰敷,越早越好。冰敷能收缩血管,减少局部血液、组织液的外渗。24小时后(严重者2―3天后),一般不会有进一步的肿胀,此时才适合热敷,配合按摩、理疗等,目的是活血化瘀消肿,疏通经络气血。再逐步过渡到康复锻炼。

为什么监管部门要对光大证券进行处罚? (罗璞)
净资本是净资产减去各种杂七杂八的扣减因素后算出来的。举例来说,如果证券公司买了10亿元的股票,而这些股票全都是沪深300成分股,那么公司的净资本就要扣掉10*5%=0.5亿元。如果这些股票都是ST股票,那么公司的净资本就要扣掉10*50%=5亿元。大体上,公司购买的资产风险越高,净资本就扣得越多。证监会对证券公司的净资本有很多限制。如果净资本扣得太多,金额低于证监会规定的指标,这就算违规了;如果净资本金额足够,但是各种比例超限了,这也算违规。

如何看待"剩余价值理论"? (曾�)
剩余价值理论根本就是错的,因为剩余价值这个东西根本就不存在.为什么剩余价值不存在,因为按照马克思定义,剩余价值=劳动价值-工资,而劳动价值这个东西就不存在!
为什么会遇到这个困境呢?因为成本和收益之间根本就没有必然联系.按照古典经济学的观点,收益是由市场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力量决定的,而劳动价值论假设了收益(马克思的所谓劳动价值)由供给方决定的.

光荣公司《三国志》游戏里的武将设定,是按照三国历史设计的吗? (马伯庸)

书品荟:《苏菲的世界》
看过纪录片《人类消失后的世界》更是明确感到,如果人类消失,不出1万年(对宇宙来说很短暂),整个人类存在过的任何证据都会无影无踪。

北京盲道被指设计不合理 盲人称走盲道就是作死
盲道是给能看见的人"看"的,而不是给看不见的人走的。当盲道的建设不再止步于道路验收的冰冷规定,而是按需而设,"盲道"才能改变目前"盲目之道"的尴尬。

白加黑、泰诺、康泰克这些药物的作用机理有区别吗?

可爱的条件:为什么你放不下米格鲁? (科学松鼠会)
我们并不比任何动物高尚,但我们也跟某些动物一样,喜欢和自己相近的种族相处、喜欢能让自己感到开心或快乐的伙伴。人本来就有所喜好、有自己愿意维护捍卫的东西。承认自己并不总是公平的对待每一项事物、观点与生命,并不是软弱的体现,相反地,是一种勇敢的看见。

韭菜真是一种壮阳药? (果壳网)
我们再看另一种"神奇"的物质――锌。这也是目前"韭菜壮阳论者"所大力宣传的科学基础。很不巧,韭菜的锌含量相当低,每100克韭菜含锌量只有0.43毫克左右。且不说同等重量生蚝的71毫克含锌量,就连香菇的8.6毫克也比不上。如果真的是用锌来支配雄性功能,还我们不如吃两朵香菇来得直接,省得去吞大盘大盘的烤韭菜了。至少从目前的实验报道来看,锌的主要作用还是在于促进雄性器官的正常发育,并维持精子的活性。至于男士想借助它们提升男性雄风,恐怕是有些勉强。

为什么中国式电影"硬伤"那么多? (朱博文)
"硬伤"如果单指电影中的细节不合理,那就关乎剧组工作人员的态度问题。我跟过的组不多不少,在这个问题上表现得都一样,就是四个字,得过且过。一个场景,可以陈设得很好,出于资金问题时间问题以及美术老师来大姨妈的问题,就成了很一般的场景。其它不再赘述。 你可能也会问,为什么中国就没有人能写出肖申克写出钢琴师呢。亲,我们真心写得出,我的编剧朋友们包括我,总有几个压箱底的故事。 这里边儿有个机遇问题,好马得遇着伯乐,不然就是其他公马的马子。大陆的慧眼老板少,好编剧少,他们相遇的几率就更少,他们相遇之后找到大陆靠谱导演靠谱班子靠谱宣发的几率就更少。 但这也就是个时间问题,我相信总有一个人好命,我也希望那个人是我,我更希望以后大家都能那么好命。
我是个编剧,我挺自豪的。可惜在大陆的行情下,我只能是个鞭,泡在高度原浆白酒里的那种。
虽然我出手了一个又一个烂故事,但那不是我想要的。我心里的故事,特好听,特感动人,不信约个地儿跟我聊聊,可你得付咖啡钱,因为资方还没把尾款结给我。

太阳系是不是处在某个星云之内?
星云就不再与之前的银河系外所有天体挂钩,而有了一个更明确清晰的定义,就是星系之间由尘埃、氢、氦等组成的离子云。而这些星云也被发现是宇宙中最活跃最有生机的区域――无数的恒星在其中形成。星云最有名的照片应该是这一张,鹰状星云
离我们最近的恒星是半人马座阿尔法(就是阿凡达里面 那威星所环绕的恒星),离我们有大约4.4光年。而这两个恒星系的形成清空了附近所有的星云和尘埃。所以简单来说,我们不在一个星云里面。

走近量子纠缠(15)GHZ定理 (科学松鼠会) (张天蓉)
对三粒子纠缠系统来说,粒子间的纠缠关联大大加强了。强到我们不需要考虑那些乱七八糟的'不完美'的点,而只需要考虑"Perfect Correlations"的那些情况就已经足够。因此,导出GHZ定理不需要计算积分来求平均值。只从那几个"完美"点的数值,就能看出经典关联函数和量子论预言的关联函数之间的天壤之别了。

请无视闲言碎语,物理学,全速前进吧!(科学松鼠会)
什么是好的科学,这是由实际做科研的科学家决定的,而不是由哲学家或者"基比泽"(kibitzers)决定。
Leonard Susskind,斯坦福理论物理研究所主任,新书《理论最小值:做物理研究需要知道的前提》的作者之一,现在正在为那些九十多岁的人教授物理。这篇访谈中,他向记者Anil Ananthaswamy讲述物理学的语言,并且解释为什么新的想法正在让实验验证变得不可行。

RSA算法原理 (科学松鼠会)

周杰伦演唱会中和邓丽君的合唱是如何做到的?(尤雨溪)
其实原理比较简单,利用的是一种叫做 Pepper's Ghost 的光学现象。概括来说,就是当光线在45度角的透光平面反射后进入人眼,而反射面的背景相对昏暗的情况下,会形成一种光源和背景叠加的错觉。如果光源是纯黑背景的人像投影,就会产生人站立在背景前的错觉。也可以是真人站在暗处,然后打强光反射。因为光源一般的情况下最后成像有一种模糊飘渺的感觉,所以这个trick在鬼屋中常常用到。

为什么记数字比记路线难? (Filestorm)
哺乳动物脑子里面(具体来说是在海马体里)有种神经元细胞叫做place cell。比如说,拿小鼠做实验,发现小鼠在迷宫里走到某个特定的位置的时候,某个特定的神经元就会产生响应。至于这个神经元为什么会响应,现在还没有研究的特别清楚,但是从常理来推测,一定是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对小鼠来讲,胡子的触觉很重要)输入共同作用的结果。
但是目前还没有人们明确发现numeral cells。

UCWeb 是如何拿下印度市场的?它在印度的运营模式与在国内有何不同? (张瑞)
成功的产品背后充满了必然,但是要具备哪些因素和能否具备这些因素却往往充满了偶然。

"伟大的物理学家一定是伟大的哲学家"你觉得对吗?
虽然Einstein总被科学哲学爱好者认定为哲学爱好者,但是他在《相对论的意义中》就毫不掩饰地认为哲学对科学起的作用基本是有害的,就算有益,也只是让物理学家避免更加有害的哲学。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学科的细化,现代哲学和现代科学已经是两个不同范畴的学科,处理的问题都不一样。古希腊人的"哲学"的语义,跟现代"哲学"的语义,已经大为不同。
到了古典哲学时期,已经没有多少哲学家能够掌握当时的科学概念了,更遑论整个学科。哲学和科学的分野,已经很久了。
纯哲学家――夸夸其谈;科学哲学家――马后炮。题主提到的霍金,公然在他的《大设计》中开篇就写:"哲学已死"。

细胞大小受到哪些因素的制约?Caulerpa 这种超大的细胞是如何突破制约的?
制约细胞大小的最主要因素是细胞的相对表面积,即表面积体积比(surface area to volume ratio)。因为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就越小,细胞与周围环境交换物质的能力就越小。
有些细胞需要大量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传递,表面产生了很多突起,以增大相对表面积,如神经元。
而卵细胞有本身的卵黄供给能量物质,与外界物质交流较少,因此比一般体细胞要大,也可以长得很大,如鸡蛋。
另一方面,细胞体积也受细胞核体积制约,因为细胞核控制的细胞质范围有限。

游戏资源掉落真的会"读心"吗? (楚云帆)
游戏设计的角度讲,一般是不会针对或故意为难某些玩家,所以这种感觉多数情况下都是一种小几率下的错觉,做条件判断然后降低几率这个可以做,但是因为几率的不可控实际上会让某些用户的体验变得更糟糕。
当然了,上面说的是正常的设计角度,P&D应该属于这个正常的范围内,所以我觉得不会做楼主所想的设计。站在国内一些游戏的设计角度讲,其实是可以这么设计的:这件物品可以掉落,但是几率很低,并且是递减的,你如果愿意花很多时间也许是可以拿到的――但是如果你想很快体验到这件物品的爽利,请TAKE YOUR MONEY来商城。

《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被休后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来像她家提亲?(马伯庸)
汉代和明清不同的是,社会主流普遍认为守贞是一种超道德,是德行的上限,而不是下限。寡妇宣布守节,会博得赞赏,寡妇不去守节,也不会被人指责。不像明清时代,寡妇守节几乎成为最低标准,低于这个标准就是十恶不赦。

国内各大安卓(Android)市场的上传方式、认领、通过审核有哪些不同,有什么值得注意的地方?(唐元鹏)
google play:没有审核,上线几小时后便可以搜到,对题材、广告也没有任何要求,但是有太多人举报的话会给你停掉,停三次账号就废掉了,再开一个要25刀啊。

全球变冷这新闻是真的吗?不是温室效应吗?为什么会变冷?
图上可以看出温度是有起伏的但总体上从19世纪末以来气温是上升的。很多说温度下降的媒体都是只截取了该温度变化图里的5-10年的数据来误导读者。
过去150年的气候变暖,迄今只有0.8摄氏度。
全球气温升高2摄氏度是一个临界点,如果超过2摄氏度后果不堪设想。所以,0.8摄氏度一点也不低――这已经快到临界点的一半了。

完全光滑对称的小球转动可观察到吗?(章佳杰)
一个黑洞只需要三个参数即可描述:质量、电荷、自旋(俗称黑洞三毛理论),所以一团物体是否有自旋,是有本质不同的,也一定是会造成可观测的效应的。比如无自旋无电荷的黑洞是史瓦西黑洞,有自旋无电荷的黑洞是克尔黑洞等等,它们都有着本质上显著的不同。

我(男性)的儿子是否必将遗传我父亲的那一条带Y染色体的基因,并且他不可能跟我母亲的基因有任何联系? (ao walden)
如果谈到基因,还涉及到线粒体DNA,这是细胞核以外由细胞质中的线粒体携带的DNA,只有可能来自卵子(母亲)。所以你的线粒体DNA来自你的母亲,但是你儿子的线粒体DNA来自你的妻子。

对冲策略的意义在于哪里? (师纪瑞)
假设我们相信未来几年苹果比google好,我们就可以做多苹果做空google,回报 = 苹果好于google的那部分,同样是对冲掉了股市波动的风险,只剩下了我们对苹果和谷歌两家公司的预期。这样一来,不管纳斯达克怎么动,或者美国经济怎么糟糕都和我们没关系了。

膝跳反射每个正常人都有吗? (Klaith)
已知人类的膝跳反射涉及肌肉为股四头肌,脊髓节段水平为腰3~腰4,反应时间为19~24ms,中枢延搁时间为0.6~0.9ms。

人为什么需要睡觉?人睡觉的时候都身体在做什么?
在哺乳动物和鸟类中,通过分析睡眠中的眼动可以把睡眠分为两大阶段――快速眼动睡眠(rapid eye movement REM)和非快速眼动睡眠(non-rapid eye movement NREM)。睡眠过程是4个不同的非快速眼动睡眠阶段和快速眼动睡眠阶段的循环,Rechtschaffen 和 Kales在1968年描述了各个睡眠阶段的特点,这些阶段在睡眠中的顺序如下:stage1-stage2-stage3-stage4-stage3-stage2-stage1-REM,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在人类中,这个循环大约需要90-110分钟,在上半夜,stage3和stage4的时间比较长,而在下半夜,REM睡眠的时间会更长一些。药物如酒精和安眠药能够抑制特定阶段的睡眠,这样的睡眠并不能完全完成正常睡眠的功能。 快速眼动睡眠的特点并不仅仅是眼球的快速运动,同时也包括高频率低摆幅的脑电和活动减少的肌电。梦大多数都在此阶段产生。
非快速眼动睡眠大约在成年人睡眠中占75-80%的时间。在非快速眼动睡眠中,梦相对较少。非快速眼动睡眠包括4个阶段,stage1和stage2是浅睡眠阶段,stage3和stage4是深度睡眠或称慢波睡眠。这四个阶段是用脑电来区分的,在非快速眼动睡眠中,四肢的运动较快速眼动睡眠频繁,梦游一般都发生在非快速眼动睡眠阶段。睡眠姿势循环的改变也发生在此阶段。
stage1,脑电从清醒状态的alpha波转为theta波,这个阶段可以描述为昏昏欲睡。stage1是睡眠的起始阶段,在这个阶段,肌肉开始放松,人开始失去意识。 stage2过程中,脑电频率约为12-16HZ,在这个阶段,肌电比stage1降低,意识完全失去。这一阶段约占睡眠的45-55%时间。 stage3,delta波,也称delta节律,(0.5-4HZ),构成stage3 50%一下的脑电组成。这一阶段是部分的深度睡眠,并向stage4过渡。梦魇,梦游,尿床和梦话会在此阶段出现。 stage4,delta波占据50%以上的时间,是深度睡眠。
REM睡眠和NREM睡眠中的stage4和stage3是自我稳态控制的。若特异性剥夺动物的某阶段睡眠,它将在下一次睡眠中补充过来。这说明了不同阶段睡眠功能的不同。

为什么喝啤酒可以喝下9瓶的量,喝水和饮料不行? (许晶)
因为啤酒中含有的酒精能促进血液循环,其他不同成分具有利尿、强心的作用,因此正常人喝酒后的水分能够被快速排除体外,所以有人喝酒能喝下9瓶的量。但是由于人的体质差异,喝酒后的表现也会有所不同。
每天一个正常人的水的代谢量一般不超过2500ml,尿液大概为1400ml,通过呼吸代谢大概为500ml,汗液为500ml,粪便100ml。因此每天人的水损失为2500ml,每天人的水摄入通过固体食物大概能有1000ml,代谢产生的水量为300ml,额外需要补充的大概在900-1500ml.而水相对细胞为低渗的,难以直接进入细胞,并且不易被代谢掉,因此直接喝水,会在胃肠道潴留,不容易被直接吸收。

一颗行星上,是否可能出现超过一种以上的智慧生命原住民?(吴亮)
在进化上丧失一个功能比获得一个功能容易得多。

闾丘露薇:对孩子的爱,无条件,有原则
无条件的爱,意味着当孩子犯了错,别人都不喜欢他,或者不接受他的时候,他会知道,自己的父母不会抛弃自己,就算自己的孩子做的选择,不是自己的心头好,甚至不喜欢,但是只要没有犯错,不涉及到是非,依然给与孩子选择的自由。而有原则,意味着不会对孩子犯的错视而不见,甚至颠倒是非黑白,强词夺理,或者利用手中的特权,为的就是帮孩子推卸责任。

廖伟棠:科幻与现实,不忍细看的落差
科幻与现实的落差,没有比在中国更大的。想起上世纪80年代初我在粤西农村读小学,看到一本描绘日本的连环图,画了摩天大楼、玻璃幕墙、小型飞机穿梭,我以为那就是科幻小说里讲的未来世界。长大才知道,那是同时代现实存在的日本。

KONAMI的实况足球与EA的FIFA足球,各有什么特点?公司的理念有何不同?
最起码在市场上,实况已经落后FIFA太多太多。同时KONAMI和EA这样的巨擘相比,只能算�丝公司,二者实力悬殊。我甚至认为FIFA的领先优势会越来越大。为何当年分庭抗礼,现在一边倒呢?简单说来,就是FIFA依靠EA雄厚的研发能力,在不断的进行incremental improvement。而实况则制约于KONAMI的财力,每年秋冬"交作业"的时候,经常是把去年甚至前年的引擎随便改个参数再弄出来糊弄人(危言耸听?还真不是,下面会说一个真实故事)。2012是FIFA进步最明显或者说长期的积淀一次性爆发的一代――而偏偏在这一年,实况弄出来了PES2012,这一近10年来最没有诚意的作业。(你说实况那边是不是有FIFA的卧底?)
FIFA曾经走过歪门邪道,但是现在终于走到正路上,并凭借雄厚的研发能力越走越远,这条正路就是提升游戏自由度,让玩家决定哪些东西交给AI辅助,哪些他们自己控制。实况一开始的思路就很不错,但是现在落得如此被动,和开发态度和实力都有关系。开句玩笑话,FIFA走完了邪路走正路了,实况则活生生的把正路走成了老路。

物理学前瞻:希格斯粒子真被发现了吗?
在标准模型之中,构成物质的费米子通过作用力发生相互作用,而作用力是由另一大类被称为"玻色子"的粒子传递的。以电磁力为例,是它使得原子能够形成,驱动电流在我们的电器中奔腾,而传递电磁力的玻色子则是光子。
在极高的能量下,比如在宇宙诞生的最初一瞬间,或者粒子加速器的对撞当中,这些差异就消失了。电磁力和弱核力,在日常生活中相差如此之巨的两种作用力,变成了统一的"弱电力"。 弱电力分裂成电磁力和弱核力的过程,被称为弱电对称破缺,必定发生在宇宙早期的某一时刻。
希格斯玻色子是短命的粒子,几乎会在一瞬间就衰变成其他粒子。为了推断出它的存在,我们必须测量这些衰变产物,寻找它们是从一个希格斯粒子衰变而来的证据。
这些证据刚好足够达到宣称发现的"5\sigma"黄金标准,表明这一发现大概只有1/3500000的可能性是随机统计噪声所造成的假象。
标准模型是一个巨大的成功。然而,就算有了希格斯玻色子为它加冕,它也仍然是不完整的。引力在标准模型中明显缺席,而且它也无法解释暗物质――这种东西只能通过它的引力作用在天文观测中被察觉到。

经常性感觉这一刻的的场景以前经历过,非常熟悉但又回想不起来,这是什么病?
生活中千万不要有一种"卧槽,是不是只有我会@#@!¥,我好独特,我真的好独特!我上辈子一定是折翼的天使!"。不会,根据正态分布,我们很多人都是普通人。

三体航天考(四) (科学松鼠会) (赵洋)
加州大学心理学教授贝德福德博士是第一个亲身尝试人体冷冻的人。1967年1月12日,他因肾癌肺转移去世,几小时后,其遗体就被当时的加州人体冷冻协会会长纳尔森等人冷冻。如今,贝德福德的身体依旧被贮存在"阿尔科生命延续基金会"――世界最大的提供人体冷冻服务的机构,等待有朝一日复活。想用冷冻遗体的方法逃脱"不治之症"的人不止贝德福德。迄今,约有200人被冷冻,另有一千多人签署了冷冻协议。他们希望,现在的不治之症在未来会有法可治,届时他们苏醒过来,可以开始新的人生。
还没有一个人经过冷冻又安全"复活"。没有实验能证明,在冷冻一段长时间后,人体细胞仍可以保存完好。就目前技术而言,能低温保存的只有血液、细胞和人体器官。但目前要保存单个人体器官仍然非常困难。

[what if]第65期:Twitter新鲜事能有多少 (科学松鼠会)
机械计算,就是图灵机能做的计算。这又被称为图灵-丘奇论题,正是可计算性理论的奠基石。

如何看待北外女生的"阴道独白"事件?
要说我们真的做错了什么事儿,那就是我们太低估了媒体的舆论影响力,又太高估了广大底层阶级的对反传统的接受度。现在的媒体好像已经放弃了对真理的追求、对新闻背后故事的探究,他们要的是一个能吸引人眼球的噱头,获得更高的点击率才是王道;另一方面,广大草根网民素质及文化水平较低,缺乏是非辨别能力及批判性思维,极易被媒体舆论误导。

[大事件]地心核爆炸,月球起源又一说?(科学松鼠会)
作为一个假说,深大冲击成功地占据着地球与行星科学界内有关月球成因的主流地位。
果按照深冲论的解释――月球诞生于两个不同星球撞击的碎屑,那么月岩的特征应该在"父母"那里皆有继承才对。但是,对阿波罗计划带回的样本进行测定后,人们发现,月岩的化学特征只与原始地球相同。
科学家们在地球上进行了大量的定年,但却永远突破不了38亿年这个线。换句话说,就是永远找不到比38亿年更老的岩石。
对月岩样本定年发现,样本值可以轻松突破"38线",在46亿-38亿年间开心分布,直到~45-~46亿年才重新出现一道坎儿。

Favorite popular math book (值得收藏的数学著作)
Title: Flatland
Author: A. Square / Edwin A. Abbot
Short Description: Imagine how life would be in less than three dimensions.

人的记忆力是否有极限?(周不润)
记忆分为瞬时记忆(感觉记忆)、短期记忆(工作记忆)和长期记忆。
短期记忆显然是有极限的。研究证明一个正常成年人短期内一次只能记住3-5个物体,需要记忆的物体数量一增多,就会有记忆被覆盖。
我们还没有发现记忆容量不够用的情况,而且看上去连记忆极限的边都望不到;另一方面大脑在不断清除不必要的信息(突触强度降低甚至突触消亡),增加新信息(突触产生和加强),这个过程使生活中大量冗余信息被排除掉(比如昨天吃的什么),剩下真正对人类有用的信息得以存储(比如昨天新认识了一个朋友,记住了他的长相和职业等)。
我们对记忆理解的还太少,哪些神经元参与到记忆过程、一个神经元能够储存多少信息、一段信息需要占多大的容量,这些统统不知道。
实际上我们连上述问题都没搞清楚,更别说人的记忆容量与电脑记忆容量之间的换算关系了。

倒立单摆的稳定性与Ponderomotive Force
单摆有两个平衡点,一个是垂直向下的稳定平衡点,另一个是垂直向上的不稳定平衡点。然而,只要在单摆的悬挂点处施加一定条件的振动,无需任何反馈系统,就可以让向上的平衡点也变成稳定的!
这个振动到底需要满足怎样的条件才可以呢?这个问题的关键,叫做Ponderomotive Force,中文翻译是"有质动力"。

虚拟的宇宙
爱因斯坦上了年纪以后力不从心,不再解决老问题,也不提出新问题了。他喜欢告诉人们说,他去办公室上班,"只是为了获得能和库尔特・哥德尔一起步行回家的荣幸"
哥德尔的宇宙是一个不断旋转的宇宙(图 5.5)。这种宇宙不膨胀,所有的物质都绕着一个对称轴匀速转动。其中也包含了爱因斯坦的宇宙学常数,但不同的是,这里的宇宙学常数小于零,因此产生的是引力,和物质的引力一起抵消了转动产生的离心力。这本身就够有趣的了,但哥德尔的宇宙还有一个完全令人无法想象的性质:它允许时间旅行。哥德尔证明,时空中的一些路径形成了闭合的回路。
并且时间旅行也是这种情况。其中并没有绝对的过去与未来。循环的时间里分布着一系列逻辑自洽的事件。当下的就是当下,曾经的就是曾经。你可以成为过去的一部分,但你无法改变过去。如果你活得足够长,你会一遍又一遍地经历相同的事情,循环往复。
这个模型告诉我们,宇宙可能有一些特殊的总体性质,从局部是看不出来的。只是因为时间和空间在太阳系中看来很正常,并不代表它们不会在整个宇宙的尺寸上以奇怪的方式纠缠在一起。
最终哥德尔的推导被证明是正确的。
可惜我们的宇宙不是哥德尔的 宇宙。宇宙正在膨胀,如果它开始旋转的话,它的膨胀速度就会变得特别慢。这很容易验证。

来,听听外语乘法表 (陈浩)

死亡是一瞬间的事吗? (张志浩)
除了"宣告死亡"外,法律上另一个问题是所谓的"推断死亡",举个典型的例子,比如一辆汽车里坐着爷爷爸爸和孙子三代共三个人,一起掉悬崖一起摔死了,那么三个人是一起死的吗?法律上认为不是,会推断为爷爷先死爸爸其次最后是孙子,为什么?因为继承关系这样比较好处理,否则认为爸爸或者孙子先死了,死都死了,还继承什么?
第一我国立法还不支持脑死亡,此事目前事实上和我们无关;第二立法支持脑死亡的国家大约是80多个,互相之间标准不一,日本美国和欧洲就不一样,换句话来说有可能一个患者在某个国家认为已经死亡在另一国家还没有;第三,我们再仔细想想,之所以会采用脑死亡作为死亡标准不过是因为目前没有脑移植的技术,如果哪一天我们可以移植了呢?到哪一天,死亡的标准又该逃到哪里?

为何笨蛋有自信 (科学松鼠会) (游识猷)
当你看到一个充满自信的人,不要轻易地相信他。当你充满自信,不要满足于貌似正确的答案,对于自己的直觉,也还请常持怀疑态度。 如果你要自诩理性,切切谨记,理性与智商从来都不是一回事。智商衡量的是"你的系统2在做智商测试时能达到怎样的程度"。理性衡量的是"你的系统2有多经常启用"。

普通人应该知道哪些法律常识? (Raymond Wang)

基尼系数不能只看大小,组成部分比例也很重要
中国的基尼系数主要有两个版本,分别来自于国家统计局的城调队数据,由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计算;以及西南财经大学的"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的基尼系数为0.473,从2008年的0.491一路降低,为近十年来的最低值。而西南财大的数据则显示中国的基尼系数高达0.61。在这两个数据之外,北京大学的CFPS数据团队也报告了他们的基尼系数――2010年为0.51,2012年下降至0.49。
综合来说,CHFS数据虽然标榜了自己对高收入人群的覆盖,但他的抽样方法似乎又过多地覆盖了富裕地区的城镇人口以及贫穷地区的农村人口,因此可能会增加被调查人员的贫富差距;而统计局数据虽然在代表性上没问题,但却又因为最高收入者的低报而常常受到诟病,因此会低估贫富差距。如果将现有的三个数据信息统一考虑,我认为中国的基尼系数应当处于0.5至0.55之间。
中国的基尼系数之所以较高,地区间的收入差距贡献了一半以上,但在地区内部的收入差距是三个国家里最小的。
中国在教育差距上,非常低。

猫为什么会爱吃鱼?
最早的猫是由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人首先驯养成功的,那些埃及人的主食就是尼罗河里的鱼,他们也用鱼来喂他们的猫,所以正确答案应该是:家猫的祖先是以鱼为主食的,现在的猫喜欢吃鱼得自于遗传。

为什么没有中国式科幻小说(例如《三体》)被改编成电影? (电子骑士)
假如说我们的特效公司和好莱坞的差距在10年以内,那么道具、布景、美术设计上的差距,怕要有30到40年之遥!夸张点说,我们现在 的化妆水准也就刚赶上1968年《人猿星球》。1979年的《异形》,其化妆、道具、布景水准让我们现在都望尘莫及!

引力的传播速度是光速吗?
在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中,引力被一个张量场描述。一个物理的引力场有六个自由度:两个标量自由度,两个矢量自由度,两个张量自由度。而牛顿引力势,只相当于两个标量自由度中的一个。更细致的研究发现,在这六个自由度中,只有两个张量自由度才能自由传播――即满足无源的波动方程,且传播速度在弱场背景下正是光速。这两个张量自由度被称为"引力波"。而另外的标量、矢量自由度,不能脱离"源"而存在。这里的"源",可以是"质量",也可是张量自由度即引力波本身。
即便太阳有一天突然消失了,我们也只是在8分钟后才看到天黑了;同样,在8分钟后才感觉地球突然被甩了出去。

Wednesday, January 29, 2014

匹夫怎样逆袭zz同人于野

混乱的世界与混乱的生存之道。。。。

http://www.geekonomics10000.com/753

(《东方早报・上海书评》,2014年1月26日。报纸版标题是《手段上不了台面,赢了就好》)


印度移民Vivek Ranadivé在硅谷有个自己的软件公司,但是他对红木市十二岁女孩篮球队教练的工作更上心,他女儿在这个队里。队里的孩子们全都来自硅谷工程师和书呆子家庭,她们身体素质一般,而且没有几个人真正想把篮球打好,对她们来说读书和科技远远比篮球有意思。但是Ranadivé决心赢球,而且还想问鼎全国少年联赛冠军。我们可以想象他面临巨大困难,更可怕的是,他自己从来没打过篮球。

Gary Cohn从小患有失读症。这不是一般的学习障碍,而是一种疾病,是大脑硬件有问题。失读症患者阅读比正常人慢很多,他们很难记住单词的拼写,因为他们大脑处理文字的方式根本不对。Cohn这样的孩子当然不受老师喜欢,所以Cohn也不喜欢老师,他甚至曾经攻击过老师。为避免被同学视为白痴,Cohn时不时做些搞怪的事来假装自己是个小丑,因为小丑的社会地位似乎比白痴高。Cohn的妈妈最大的愿望是Cohn能够获得高中文凭,这一点Cohn做到的了,但是他还有个更好的理想:他想当股票交易员。他根本不知道该找谁,但是在一次偶然的机遇中Cohn遇到纽约世贸大厦里走出来一个看上去衣冠楚楚的人正打车去机场,他走过去说:“我也去机场,咱俩能拼车吗?”这样他获得了跟这人聊上一小时的权利。幸运的是这人还真是某个金融公司的重要人物,而且他们公司下周就有个股票期权交易员的位置要招人。“你看我能不能到你们公司工作?”“你懂期权吗?”那人问Cohn。Cohn根本不知道期权是干什么的。

Wyatt Walker是马丁路德金的最重要助手。金是民权运动的精神领袖,而Walker则是幕后的组织者和策划者。1963年,民权运动正处在一个危机之中。金在佐治亚州的奥尔巴尼搞了九个月的示威活动没有取得任何进展,现在Walker和金要把战场转移到阿拉巴马州的伯明翰。伯明翰是美国种族隔离最严重的城市,三K党非常活跃,警方对黑人抗议行动无比强硬。当地黑人的群众基础也不行,人们不敢上街,因为他们担心一旦被发现跟金在一起就会被自己的白人老板解雇。然而金和Walker必须组织一场声势浩大的游行,他们迫切需要制造一个能出现在全国电视台晚间新闻里的事件。可是Walker只找到二十二个愿意参加示威的人。游行本来计划在下午两点半开始,他们一直等到四点。这时候街头倒是真来了上千人,可那些人不是来游行而是下班路过来围观的。

这些处于劣势地位的人被畅销书作家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在其2013年的新书《大卫与歌利亚》中称为“underdogs”。我的第一反应,“underdog”应该对应中文的“�丝”。不过“�丝”似乎还有精神上被人嘲笑的意味,而“underdog”仅仅强调这个人在实力对比上处于劣势 — 虽然处于劣势,他们还在继续战斗而没有退出。联想到骁骑校的网络小说《匹夫的逆袭》,似乎可以用“匹夫”这个更中性的说法。不过即便你认为�丝是应该被嘲笑的,“underdog”也值得译为“�丝”,因为他们使用的有些手段的确上不了台面。

如果你是一介匹夫,你打算怎么跟巨人竞争?用龟兔赛跑的精神在别人睡觉的时候继续努力么?如果别人根本不睡觉呢?难道你唯一能做的就是“向前跑/迎着冷眼和嘲笑”?

我们知道马丁路德金他们最后赢了。而失读症患者中有很多人长大以取得重大成就,成为著名律师和CEO。Cohn成功拿到了那个交易员职位,而且他现在是高盛公司的主席和COO。至于那个篮球教练Ranadivé,他的球队真的拿到全国冠军,而且经常在比赛中让对手一分都得不到。如同小男孩大卫战胜了巨人歌利亚一样,此书中的匹夫们全部逆袭成功。

格拉德威尔说,想要战胜歌利亚,关键在于两点。

第一,你要知道你的不利条件,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是你的有利条件;而巨人的所谓有利条件,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是他的不利条件。

第二,你绝对不能按照对手的打法去跟他玩,你有时候得使用非常规手段。

 

Ranadivé注意到两条有意思的篮球比赛规则:1)一方进球后,另一方必须在五秒之内从底线把球发出;2)在己方半场拿球后必须在十秒内把球运过中线。可是当他看比赛的时候,他发现没人去主动利用这两条规则,感觉就好像其中有阴谋一样。总是一方进攻之后就主动撤回到自己的半场去防守,放另一方从容不迫地拿着球过来进攻。直接放弃75%的场地!如果对手是身高体大技术好的强队,这等于给人送分。他认为自己绝对不能这么打,必须从前场就开始抢球,打全场紧逼去迫使对手超时犯规。

事实证明在十二岁女孩的比赛中Ranadivé的压迫式打法才是取胜王道。她们打得对手根本过不了半场,球基本上一直在对方的篮筐之下,以至于她们根本不需要学习远投。她们打出来的比分都是4-0,6-0,8-0,12-0这样的。关键在于,不会打球这个弱点恰恰是Ranadivé球队的优势所在:因为但凡会打球的人都不屑于使用这种打法!对手、观众、甚至裁判都对Ranadivé的玩赖打法非常愤慨,认为这对孩子们提高球技完全无益。有一次对方教练差点在停车场揍他。不过这些准备长大以后搞高科技的孩子显然根本不想通过比赛提升自己的篮球专业水平,更不打算为篮球运动的健康发展负责。

有人做过一个实验,让受试者做一套“认知反应测试(CRT)”题,这些题目中有些陷阱,一不留神就会答错。实验发现如果把测试试卷印的很难看,比如字非常小,读起来很困难的情况下,受试者反而能进行更多的思考,成绩反而更高!失读症患者阅读的时候,就有点这个意思。因为读的慢,他们被迫要深入思考。从这个意义上说失读症反而成了一种“值得想要的困难”:他们的记忆力都很好,能用最小的阅读量把一件事搞明白,很善于抓住本质和要点,而且还能给别人解释清楚。这就是为什么失读症患者里面出人才。


但是Cohn还有一个一般失读症患者可能没有的竞争优势:他善于假装,因为他从小就装小丑。在出租车上他成功地让那人相信他了解期权的所有知识。 他获得了面试机会。本来他的阅读速度是每六个小时读22页,在接下来不到一周的时间内他却读了一本讲期权的经典著作,通过面试,然后立即上班。他一个词一个词地读那本书,确保自己完全理解了一句话再读下一句。结果上班第一天,他就开始告诉别人该买哪个卖哪个期权了。

那次围观者远远多于参加者的示威游行结束后,Walker打开报纸,他收到了一个惊喜。报纸说有一千一百个示威者 — 记者居然把那些围观的黑人也当成了示威者!Walker和金的计划得以展开,他们下一个目标是制造一场跟警方的冲突。他们动员中学生旷课到公园参加示威,其中一个办法是让当地最著名的黑人DJ跟电台听众说公园里会有一个大晚会。这个行动遭到了各方的一致谴责,连纽约时报都认为不应该让孩子冒险。结果行动当天超过六百个学生被捕。当晚监狱里每七八十个孩子被关在一个通常关八个人的监舍,而且别忘了这可是全美国黑人处境最差的城市!但是马丁路德金告诉家长们别担心:“监狱可以帮你摆脱日常生活的坏影响。如果他们想读书,里面还有书可以读。我总是在每次进监狱的时候跟上读书进度。”

第二天又有一千五百个学生旷课加入示威。警方如临大敌,他们不得不带上高压水枪和警犬来震慑这些学生,因为监狱里已经没地方了。Walker希望警察真能打开水枪,他需要这个效果。对峙过程中警方说你们再前进一步我们就开水枪。孩子们继续前进,然后他们就真的被高压水柱击中。Walker指挥学生从其它方向突破封锁,警察手里的水枪不够用了,局面开始失控。这时候,一条警犬扑向一个黑人学生。这个学生不是示威者,他是刚刚放学过来围观的,他的家庭甚至根本就不支持马丁路德金。警察拉住了警犬,这个学生也本能地踢了警犬的下巴 — 据说他还把警犬踢伤了 — 他本人安然无恙。

但是警犬扑向黑人孩子这个转瞬即逝的镜头被在场记者抓拍了下来。照片中警犬很凶猛,警察带个墨镜很冷酷,而孩子的表情却很平静,就好像连害怕的意识都没有了一样,给人感觉是“我的命就在这里,你想拿就拿去吧。”Walker等的就是这张照片!第二天照片上了所有主要报纸的头版,各界强烈谴责警察,肯尼迪总统深表震惊,国务卿说这简直是亲者痛仇者快。民权运动从低谷一下子达到高潮。Walker和金喜不自胜,但这不妨碍他们在公开场合表现出痛心疾首的样子。一年以后,民权法案获得国会通过。

今天我们看到这张著名的照片仍然能感受到它的冲击力。警犬攻击孩子!可是如果你仔细看,背景中的几个黑人情绪都相当稳定,其实他们也都不是来抗议而是来围观的。美国绝对有黑人曾经被狗咬过,黑人有必伸之理,但这次真心不是那么回事。整个事件简直就是大V和公知造谣传谣。可是不这么办马丁路德金又能怎么办?在强大的国家机器和沉默的民众面前任何大V都只不过是�丝而已。黑人一无所有,连马丁路德金的动员能力看起来都相当有限,这是极大的劣势,整个就是一个让人欺负惯了的群体。但正因为如此,照片上孩子那一副让人欺负惯了一样的表情才显得特别可信,民权运动才能获得媒体的同情和大力支持。劣势在这种情况下,就是优势。

尼采说“凡不能毁灭我的,必使我强大。”我们可以从《大卫与歌利亚》这本书里给尼采的名言找个统计支持。单亲家庭的孩子因为缺少家长的监管,往往不能养成良好习惯,自控力比较差,导致长大以后也不成功。可是如果你去考察那些能够进入《大英百科全书》的历史名人的身世,会发现其中有四分之一的人在十岁以前失去了父母双亲中的一位。在十五岁以前,单亲比例是34.5%,二十岁以前,45%。英国首相和美国总统也有远超于正常人的比例在其很年轻的时候就失去一个家长。所以单亲家庭对普通人来说是个巨大的困难,可是对那些没有被这个困难击倒的人来说,他们不得不更早地自立而且也真的自立了,他们反而因此而变得更强大。

劣势的好处还包括精神上的。二战期间德军对伦敦大轰炸,英国政府非常担心伦敦市民可能会因为恐慌而逃离城市。可是轰炸真的来了,而且造成极大的人员损失之后,政府惊奇的发现人们不但不恐慌,反而还非常淡定,甚至简直是这边空袭警报响着那边老百姓该干啥干啥。不但如此,后人研究轰炸期间伦敦人写的日记,发现他们简直是爱上了轰炸!他们产生了一种你怎么炸都炸不死我,我是不可战胜的的兴奋情绪!这个效应其实是普遍的,民权运动中有个黑人领导者,Shuttlesworth,屡次遭到三K党袭击,结果每一次躲过袭击之后他的勇气都会再升一级,他最后无所畏惧甚至获得了一种宗教领袖般的气质。那些刺杀他的人简直就是来给他送经验值的。

困境不可怕,优势也不见得都好。一所比较好的大学和一所顶尖大学同时录取了你,你应该选择哪个呢?一般人可能立即说当然要去顶尖大学,去好大学可以获得好的教育,而去顶尖大学在教育之外更能获得名望。但是此书中一章的女主人公用自身经历证明,对很多人来说去顶尖大学未必是个好主意。同学之中高手如云!也许在别的任何一个地方你都能取得不错的成绩顺利毕业,获得自己理想中的科学家职位。但是在这里你很容易丧失自信甚至最后根本毕不了业。有些本来想在哈佛学物理的人一看物理系牛人实在太牛干脆转到法学院去学法律,学的还是税法 — 哈佛把物理学家变成律师。最关键的是,有人统计各大学经济系研究生毕业后的论文发表情况,发现在顶尖大学排在班级最前列的学生毕业六年内平均发表六篇论文;排在四五名的学生平均发表一篇论文,而排在中等及以下的学生则一篇都没有。对比之下,普通大学排在班级最前列的学生却也能确保至少一篇论文。鸡首,胜于牛后。

既然优势和劣势可以互相转化,我们就不应该一味地追求加强某一方面的优势,正所谓过犹不及。格拉德威尔在书中提出一个叫做“倒U曲线”的概念。意思都是一样的:在一个东西成长的初期,你每增加一点投入都能获得一点回报;然后它会进入一个平台期,继续增加投入并不能获得更多的回报;而过了平台期再投入,回报反而是负的。

一个家庭的财富与家里孩子教育的关系就是如此。有人研究表明在家庭收入达到七万五千美元之前,钱越多对孩子越有好处;此后更多的财富对孩子的教育就没有好处了,超过一定限度以后再多,反而有害。班级人数与学生成绩之间也有类似的关系。人们普遍崇尚小班授课,发达国家花了很多钱来增加老师配备和减少班级人数。但是研究发现最理想的班级人数应该在18到24人之间。一个班里的学生太多,老师的工作量就会太大而照顾不到每一个学生;可是如果学生太少,你就不能在课堂讨论中获得充分的不同声音,更可怕的是学生们将会变得彼此特别熟悉,就好像兄弟姐妹一样打闹。

不但“强大”并不总值得刻意追求,那些已经非常强大的力量,也未必值得畏惧。行使力量,也存在一个倒U曲线。并不是说你投入的警察越多,抓起来的罪犯越多,治安就会越好。事实上如果一个地区被抓起来的人数超过一定比例,这个地区的人就会把警察和法律视为敌人,因为你把人家人都抓起来了。类似地,对犯罪惩罚的力度也不是越高越好,过长的刑期并不利于减少犯罪率。

格拉德威尔可能是史上最成功的商业畅销书作家。他过去的几本书,《引爆点》、《决断2秒间》、《异类》全都取得了巨大的影响力,其中《引爆点》甚至还是被学术界引用次数最多的畅销书。格拉德威尔写的不是小说,但他借鉴了文学手法,把学术研究成果穿插在巧妙的叙事之中。这个本事使得他每一本书的收入都达到几百万美元,据说他一场演讲的出场费都要十万美元。商业上如此成功,难免会受到某些严肃读者的鄙视。一个最显然的批评是你这理论够严谨吗?它能有多大的通用意义?

这很难说。什么叫匹夫,什么叫巨人,什么手段才叫非常规手段,这些都不可能找到通用的严格定义,所以这根本就不可能是一个学术理论。另一方面,作者的小说笔法也有点不太厚道。我此前完全不了解民权运动,看罢此书我的印象就是那张照片是整个民权运动的最重要转折点,甚至可以说成功是靠马丁路德金忽悠出来的。然而在写这篇文章期间我偶然翻看一期时代周刊,发现1963年伯明翰市的真正大事是照片事件四个月之后在同样的地点的一起白人至上主义者制造的爆炸案。四个黑人孩子被炸死。这个事件的重要程度肯定远胜于一张照片,伯明翰今年刚刚纪念了该爆炸案五十周年。而作者对其只字未提。所以我们把此书当成寓言看也就可以了。

不过书中也不乏有学术味道的证据支持。比如说一个大国和一个小国交战,在大国人口至少比小国多十倍的情况下,你认为大国获胜的概率是多少?政治学家Ivan Arreguín-Toft统计的结果是仅有71.5%。而如果这个小国不按照大国的打法打,而采用非常规或者游击队战术的话,其胜率会从28.5%升到63.6%。

毛泽东如果看到这本书,他大概也会喜欢。他一定会说这书里讲的就是辩证法,没准还会要求共产党员学习。与国民党正规军相比,红军和八路军应该算游击队吧,却可以打胜仗。其实游击队战胜正规军绝非中国所独有,美国就是靠游击队打赢了独立战争。在战争初期美国一直采取游击队战术,局面很不错;乔治华盛顿突然想建立一支英国式的军队,这支军队建立起来之后就连续失败。类似地,法国打越南,越南游击队一直赢法国,一直到1951年越南决定使用正规军,使用法国打法跟法国打,立即遭遇惨败。

理论上,所有的匹夫球队都应该采用Ranadivé的�丝打法。因为这是你赢球的唯一机会。可是为什么绝大多数球队没有这么打呢?因为这种打法很难受,毫无乐趣,还有舆论压力。只有那种绝望了但是还不想死的匹夫,才采用这种打法。

格拉德威尔说,一般有创造性的人物,都要有点特立独行(disagreeableness)的气质:你要敢于做一些社会上通常认为不应该做的事。你不是去适应这个社会,而是让这个社会去适应你。他们追求取胜,他们根本不追求别人的喜欢。

维护现有的社会格局和强调遵守游戏规则,那是高富帅的事。而犯规则是�丝的特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