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 to you by tony via Google Reader:
四、交易的猿
每一种恩惠里都有一个鱼钩,
——约翰•邓恩
1、大游戏
早晨,吸血蝙蝠(学名Desmodus rotundus,英文名Common Vampire Bat)倒挂在洞里,它饿得睡不着。另一只蝙蝠飞了进来,嘴角挂着鲜血,显然它今晚走了好运,饥饿的蝙蝠马上凑过来,用鼻子磨蹭幸运儿的喉咙。
当然它不是想问这位朋友是不是撞树上了。吃饱的蝙蝠会吐出一点血(当然不是自己的血)喂给它,这是事关蝙蝠命的大事,它如果60小时喝不到鲜血就会饿死。
你可能会想到蜜蜂。也许互相喂食的蝙蝠是亲戚?确实,多数时候蝙蝠反哺是喂给自家孩子,但它们也喂毫无亲缘关系的蝙蝠。这一切看来都很是和谐动人,然而——万恶的"然而"——不要忘了囚徒的困境,如果一只蝙蝠喝了别人给的血却不肯报答,岂不是更好?
特立弗斯(Robert L. Trivers)是个剽悍的美国生物学家,此人练过拳击,爱在酒吧里跟人打架,年过半百只发表过5篇论文,外加一篇写给英国动物学家道金斯(Clinton Richard Dawkins)科普书《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的序,然而他在当代生物学界的中流砥柱地位,是谁都不可以撼动的。
为什么吸血蝙蝠肯帮助一个八秆子打不着的室友?特立弗斯的回答很简单,极其简单,如果下次助人为乐的蝙蝠倒了霉,它喂过的蝙蝠就会来回报恩人。蝙蝠觅食要依赖运气,没有经验的小蝙蝠,差不多每三次觅食就有一次走空。一旦它们找到牺牲品,就会拼命饕餮,一次可以喝下相当于自身体重一半的血。一只吃撑的蝙蝠吐出一点血来喂朋友,也不会有太大的损失,然而朋友下次的报答可能救它的命。特立弗斯称之为互惠利他(reciprocal altruism),换句话说就是以德报德,我对你好,下次你也对我好。
于是我们又要谈到策略。以德报德真的是好策略吗?爱克斯罗德(Robert Axelrod)是美国密歇根大学的政治学家,他对"囚徒的困境"和动物世界的战略情有独钟。他想知道哪个策略才是最好的策略,于是他用了最简单也是最具戏剧性的方法——擂台赛。
他编制了一种很简单的"囚徒的困境"电脑游戏,如果你来玩这个游戏,你一定不会上瘾的。两个玩家扮演警察局里的两名囚犯,如果两人互相合作(坚不吐实),各得3分(2年刑期);互相背叛(供出同伙),各得1分(8年刑期);甲背叛乙,甲得5分,乙得1分。玩家的任务,就是处心积虑选择什么时候合作,什么时候背叛。
爱克斯罗德召集了一帮人,让他们出谋划策,他再把这些策略输进电脑,举行一场大比武,共有14人参赛,都是对博弈论有所研究的学者,其中不乏老谋深算之辈,然而比赛结果使所有人大跌眼镜。最终胜出的策略很简单,非常简单,简单得让人想以头抢地。
赢家名叫"Tit-for-Tat",Tit和Tat(是小写的at……)在英文里都是"敲打"的意思,翻译过来就是"你打我一下,我也打你一下"。Tit-for-Tat是这样玩的:第一局先跟对方合作,然后别人做什么,你就做什么。对方要是出卖了你,你也出卖他,对方不把你供出来,你也不把对方供出来,以牙还牙,一报还一报。制定"一报还一报"的人是一个加拿大政治学家,对核冷战很感兴趣的拉波波特(Anatol Rapoport),他大概是当今世界对"囚徒的困境"最有研究的一人。
更有甚者,几乎所有得到高分的策略,都是宽容、善良、有君子之风的,最阴险腹黑的策略反而得到最低分。后来爱克斯罗德又进行了第二场华山论剑,这回有62个人参加,"一报还一报"再度拔得头筹。
蝙蝠就很像"一报还一报"的玩家,你喂我我也喂你,你不鸟我我也不鸟你。囚徒的铁屋子就这样被打破了,轻而易举,这一次君子战胜了小人,善者终有善报。
2、未来的影子
博弈论的专家把"你死我活"的游戏称为"零和游戏"(zero game),零和游戏里没有双赢,有人胜利就有人失败,两人的所得加起来是零。多数电脑游戏都是零和游戏,这样玩起来才有对抗性:
今天在家玩了植物大战僵尸,我哭了……
我一直在观察僵尸们,他们面对着枪林弹雨却依然往前。他们也只是为了生存,为了一顿饱饭……
我含着同情和鼓励的眼泪……又在坚果后面种了一颗大嘴花……
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把生存模式无限打到了第58关……
结果一个不小心被一群气球僵尸突破了防线……
X的!好不容易玩到58关了!X了僵尸全家的妈!
植物是没法同情僵尸的。在零和游戏里,想要赢就必须击败对方,你即使为了和平而来,到头来也会变得凶狠残忍。羚羊的生存游戏就是零和游戏,你要是转身逃跑,刚好把我丢到狮子嘴里,有你没我,有我没你,凶狠的小人能战胜君子。
吸血蝙蝠习惯在一个山洞里长住,室友十几年不换,这次我喂了你,你下次还会来喂我,我不喂你,你也不会喂我。在浩浩荡荡的迁徙大军里,任何两只牛羚连打个照面都不太可能,你救了别人,不能指望别人来救你,出卖别人也不用担心报应找上门来。
蝙蝠把零和游戏变成了"双赢"的游戏,关键在于它们要为"未来"考量。在爱克斯罗德的大比武里,每两个策略都要对战200轮,这样小人即使赢得一时,回头也会遭到报应,君子却可以靠着反复合作夺得高分,这样善良的"一报还一报"就能夺得头筹。
"未来的阴影"(shadow of future)罩在头上,慑于未来的报复,我们就不太敢发狠。这样的实例我们,每天都能遇到:
"大姐,我天天在这儿卖,这西瓜要是不甜,您找我。"
"都是街里街坊,低头不见抬头见的,人家叫我办什么,我也不好拒绝呀。"
囚徒的铁屋子就这样被打破了,轻而易举。
3、交易的猿
吸血蝙蝠的大脑相当大,智商可谓蝙蝠中的爱因斯坦,它们必须要有好的头脑,以记住谁上次喂过自己,谁小气不肯伸出援手,便于将来以德报德以怨报怨。
另一个"一报还一报"的范例,也是一种以聪明(还有淫荡)著称的动物。母的瓶鼻海豚(学名Tursiops truncatus,英文名Bottlenose dolphin)发情期非常短暂,一旦怀孕生子,就有四五年清心寡欲,照顾小孩。公海豚经常陷入单身疯狂症中,为此他们经常两三只结成一党,联手去抢别人的美娇娘。
如果一群海豚打不过对手,他们就会找来另一群,两党联手攻打第三党,后加入的一群海豚纯粹是来做义工的,但如果下次他们打不过敌人,先前他们帮助过的海豚就会伸出援鳍。
瓶鼻海豚
"一报还一报"虽然是优秀的策略,能运用的动物并不多,这是因为"一报还一报"的门槛很高,不是所有动物都能玩得转的。需要很高的智力和很好的记忆力,能够记住谁对你好,谁虐待你;另外还有一群经常陪在身边的死党,能够跟你互惠互利,取得双赢。至于最符合这些条件的动物,莫过于人类了。
板垣惠介的格斗漫画《刃牙》里,身为黑市拳手的男猪刃牙,要跟在冰山里封冻三亿年手格恐龙生啖人肉的原始人决斗,开打前原始人在吃饭,刃牙小朋友上来围观,他就撕了一块肉递过来。
一脸无辜的原始人同学
如果说《刃牙》富于科学启发性,Ent与恐达一干古生物松鼠会把我拉去做濑尿虾丸。但拳台上的鸿门宴,确实反映了人类的天性:那些迄今还过着"纯天然"生活的部落,例如南美洲的阿契人(Ache),如果抓到一头西貒(南美洲类似野猪的动物),80%以上都分给同伴。分享食物在人类看来理所当然(写作这一段落的时候,笔者刚跟舍友分享过冰淇淋),在自然界却不常见,其他动物如狼和狮子,捕到猎物都是强者先吃,谁敢逾越必遭痛击。
和吸血蝙蝠一样,人类猎食依仗运气的成分很大,然而一得手就很丰厚。非洲草原的哈德扎(Hadza)人猎杀长颈鹿,平均一个月只有一次成功,草原上没有冰箱,猎人即使得手,也只能饱餐几天,然后眼睁睁看着一大堆肉烂掉。
哈德扎族的猎人
比较合理的做法,是拿这些肉投资"一报还一报"的交易,把半吨精肉请客请掉,找不到东西吃的时候,再等待走了好运的别人回请。这样今天你吃我的,明天我吃你的,大家都有得吃,还不会浪费。
除了肉以外,摆下大宴的猎人还会赢得全部落的尊敬。这是另一种形式的"一报还一报",不是以肉换肉,而是以肉换权势。肉会腐烂,但好名声是不朽的。
也许最重要的是,好猎人会赢得佳人在抱,哈德扎男人人的生活相当风流,他们都热衷狩猎,另一个叫做昆申(!Kung San)的非洲部落就比较检点,奉行一夫一妻,打猎的次数也较少。长颈鹿肉可以虏获邻家少女(或少妇!)的芳心,正所谓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这样分析下去,《刃牙》就成耽美漫画了,还是打住,让我们讲个故事:
假设你是一名老师,正在整理学生的成绩单,你的任务是在及格的成绩单背面都标上"1",办公室桌上有四份成绩单,分别写着:
及格 不及格 1 3
这些成绩单里有没有标错的?应不应该翻过来看一下?翻哪几份呢?请你先不要往下看,想一想这个问题。
这时,有四位学生闯了进来,要求你在他们的成绩单上写"1",你正在纠结中,糊里糊涂地答应了。等这四位学生走了,你才猛醒过来,想起自己可能标错了。
再三回忆,你只能想起学生甲及格了,学生乙没及格,学生丙你给他写上了"1",学生丁你给他写上了"3"。
你觉得哪几位学生有蒙混过关的可能?你要把哪几位学生追回来?
这是一个叫"沃森选择任务"(Wason selection task)的心理测试。不管是翻成绩单还是追学生,你得到的线索和推理过程都是一样的,答案也是一样的(不及格和写"1"的成绩单可能有错),但追学生的问题比较容易。这里的关键在于追学生涉及"一报还一报"的交易,翻成绩单则否。学生用"及格"换你在成绩单上写的"1"(也许"1"意味着奖学金或别的什么奖励),就像以长颈鹿肉换性一样。
想要通过交易获利,就必须能明察秋毫。如果只是拿肉请别人吃,不算计将来的收获,好心的傻瓜就会被聪明人吃霸王餐,像主动自杀的旅鼠一样,落得个好人卡一张,在生存擂台上惨遭淘汰的下场。我们拥有很强的本能,来帮助我们识别忘恩负义的骗子。我们能一下抓出骗人的学生,正是因为如此。另外,人脑里有很大一块区域是用来辨认人脸的,不仅灵敏,而且存储量极大,能识别几千张脸,这个强大组织最主要的任务,可能就是帮我们识别人丛中的骗子,一把捞住大喝一声还债。
在阿尔卑斯山冰川中封冻了5000多年的奥茨(Ötzi,1991年于奥地利和意大利边境发现的木乃伊),可谓真实世界的原始人,他并不是凭借筋骨之强生存(身高1.5米,还有动脉硬化的倾向)的,而是依赖聪明的大脑和卓越的技术。奥茨身穿皮衣,携带许多工具和武器,他的铜斧做工之精美,现代人都叹为观止。
一个人要想在大自然中生存,如果打猎、摘果、生火、盖房子什么都干,结果就像荀子所说的鼯鼠一样:能飞不能上屋,能缘不能穷木,能游不能渡谷,能穴不能掩身,能走不能先于人——他/她根本没有那个精力,把每一件事都干好。如果他/她只专心钻研一件事,即使成为顶级专家,也无法单凭一门技艺生存——打猎能获得肉,却容易失手挨饿,采野果旱涝保收,却得不到足够蛋白质。
解决办法就是分工。你打猎,我采野果,这样就能极大提高工作效率。亚当•斯密说过,一个工人一天能造20个钉子,如果有10个工人各司其职,一天就能造48000个钉子。分工是人类除热衷交易外的另一个独特之处。没有哪只黑猩猩专门负责抓白蚁或者搭窝,其他动物即使有分工,也是非常简单的:蚂蚁的社会有"工人"和"士兵",但绝对没有小说家、CEO、养鸡专业户和院士。像我们这样一种爪牙不利,筋骨不强,又喜欢装好人的动物,能够繁殖到60亿人,脚步踏遍全世界,还登上过月球,要归功于我们卓越的分工能力。
但是分工离不开交换。猎人需要草莓,采果人需要野猪肉,两人都不能独立生存,必须慷慨地与他人分享,互惠互利,靠"一报还一报"满足自己所需。
分工可能是"一报还一报"的最大福祉。奥茨的一身行头,出自各方面的专家之手——冶金匠人、医师、甚至巫师。也许他也曾经坐在自己猎来的动物前,别人上来围观,他就撕了一块肉(当然不是恐龙肉)递过来,换取一把斧头。
4、人性若此
跳出物种的偏见,以蝙蝠或羚羊的角度来看人类,我们就会发现知恩图报的本能其实很罕见,黄雀衔环,乌鸦反哺的美丽故事,更多是人类强烈的"一报还一报"心理臆想出来的。
人类是最擅长,也是最热衷交易的动物。我们期待善有善报(你合作我也合作),恶有恶报(你背叛我也背叛),对一报还一报的游戏彻底入迷,来而不往非礼也。
不管游戏的对方是亲人: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
还是非人类动物:
鸦有反哺之孝,羊有跪乳之恩。
还是整个自然界:
我们不要陶醉于对大自然的胜利,对于这样的胜利,大自然每次都报复了我们。
还是神:
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信耶稣死后成神,信如来死后成佛,信春哥死后满状态原地复活!
导演,最后一句掐了别播!
还记得劳伦兹吗?除了渡鸦,他还养着另一种乌鸦类的鸟——寒鸦(也叫穴乌,学名Corvus monedula,英文名Jackdaw),有一只寒鸦爱上了劳伦兹,每隔几秒钟就以嚼烂的虫子喂之,像对待真正的雌寒鸦一样,他不张嘴就喂到耳朵里。
这只鸟真蛋疼。不过我们也蛋疼得不遑多让。网速太慢时笔者会向电脑挥拳头,就好象它是一个不肯分享长颈鹿的猎人一样。即使对方不适合玩"一报还一报"的游戏,甚至根本不会玩,我们还要苦苦哀求说二缺一就跟我玩一局吧,就像鸟儿受"求爱"的本能驱使一样,我们受"一报还一报"的本能驱使。
战争可能是世界上最强大,最可怕的囚徒困境了,如果对战的双方——例如,英国和德国——和平共处(如同互相合作的囚犯),当然很好,但如果英国选择和平,德国选择开战,好战的一方就可以长驱直入,干掉英国(被伙伴出卖的冤大头),反之亦然。所以两国都只能选择战争(互相出卖的囚犯)。
但是爱克斯罗德的游戏告诉我们,如果双方要为"未来"考虑,慑于将来的报复,困境中的囚犯就不太敢出卖对方,你死我活也会变成双赢游戏,让善良的策略取胜。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西线的英军和德军所面对的,就是这样一种有"未来"的局面,战争持续很长,双方士兵经常见面,如果你打了我,我下次也可以打你。于是双方逐渐达成了默契,"一报还一报"的策略开始盛行起来(当时根本没有"囚徒的困境"一说,爱克斯罗德的大比武更是六十多年以后的事),你不打我我也不打你,士兵们渐渐变得懒怠,敌人在射程里走来走去都不打,甚至有英德士兵隔着战壕聊天。
1914年的圣诞前夜,第一次世界大战西线的战场里点起了蜡烛,英德士兵走出战壕,互祝圣诞快乐。在更大的战场——弱肉强食的自然界里,慷慨善良似乎必定要失败,然而有了"一报还一报",慷慨与利他也可以诞生并繁盛起来。某炸药奖获得者有云,自己最重要的一课是在幼儿园学到的:"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朋友",其实他学会这一课的时间,比幼儿园更早。
本文地址(转载请注明出处): 复制
收藏、分享这篇文章: 更多...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
- Subscribe to 科学松鼠会 using Google Reader
- Get started using Google Reader to easily keep up with all your favorite sites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